摘要:本期带来的这张50元港币票面大小为188 × 112mm,由英国印钞公司BWC公司印刷,背面的“授权发行”字样正是当时的大英帝国殖民统治的金融烙印。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都有发行港元纸币,其中历史上第一张汇丰银行纸币面值为25元,其发行时间可以追溯到1865年。
到了1935年,港英政府通过货币条例,汇丰银行获得授权发行5元以上的港元纸币,其发行的纸币占据当时流通量的80%以上。
本期带来的这张50元港币票面大小为188 × 112mm,由英国印钞公司BWC公司印刷,背面的“授权发行”字样正是当时的大英帝国殖民统治的金融烙印。
在20世纪30年代,这张50元港币的购买力在当时绝对是惊人的存在。当时香港普通纺织工人、黄包车夫等职业月薪仅有8到15元港币,而香港码头工人日均工资甚至只有约0.5元港币。
然而50元港币在当时却可以购买约660公斤上等白米,或者相当于当时香港普通家庭半年的生活开支,完全属于典型的高端流通货币。
事实上在当时这张50元港币的主要用途还是体现在外资企业贸易结算与英国殖民政府的财政运作方面。
按照当时的官方货币政策,这张50元港币是要经过银行大班(银行管理层的最高负责人)签名才能生效的, 钞票左侧为手签,右侧则是机签,也就是我们说的“手签版”。另外只有面值为500元的港币才是左右均为手签的形式。
其中又有特定的冠号为“逼签”钞票,当时二战期间的日军在占领香港时发现银行库中尚存一些未签名的纸币,就逼迫银行大班在钞票上签名,然后日军再用这些签名后的钞票在东南亚流通使用。
这张逼签的50港币只有1934年这个年份,对应冠号为B350001—550000。
从钞票正面醒目的英文“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就可以看出英资银行在当时香港的主导地位 。
“FIFTY DOLLARS”字样采用古典哥特字体,与右侧中文“伍拾圓”形成殖民语境下的双语对照。
钞票底部“PROMISES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 AT ITS OFFICE HERE”的承诺条款暗含了英镑本位制下的金融逻辑。
而钞票最上方维多利亚港帆船图案也记录了当时香港作为转口贸易港的黄金时代。
在50元港币的图案设计方面,纸币正面左侧展示了农业女神刻瑞斯手持麦穗的形象,象征了大英帝国对远东粮贸的掌控,更神奇的她的脚下有一个长着翅膀的“风火轮”,这就是这张纸币简称“飞轮”的由来。
鉴于农业女神刻瑞斯脚踩风火轮的特殊形象,也有网友把她称呼为“西方的哪吒”,也直接凸显出纸币上刻瑞斯的鲜明特点。
纸币背面醒目的展示了汇丰银行第一代大楼,其上方是吹响号角的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形象,张开的翅膀象征着自由与守护。整个图案寓意着对繁荣与胜利的宣告。
另外,防伪纹饰中的英王冠徽章则是殖民权力具象化为货币符号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强制回收金属与纸币,加之1935年香港放弃银本位改革的原因,这张50元港币在的实际存世量不足500张。
在2024年SBP拍卖会上,同版别PMG50分级纸币以4600美元(未包含佣金、手续费)港币的惊人价格成交!而图片上的这张更是58分,比它分数高的只有10张。
关于这张纸币的收藏鉴赏秘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重点关注女神像浮雕清晰度及绿色油墨氧化程度 ,寻找HSBC隐形荧光标记的早期防伪技术以及比对1934年特有的手工雕刻水印纸纹理特征 。
从这张1934年发行的50元港币的历史价值来看,它既是外来殖民金融的活化石,更是香港从转口港蜕变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见证!
来源:萧然品钞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