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第一季度收官,新日交出了一份行业瞩目的成绩单:同比增长100%,以翻倍速度强势开局,跑出一条以“产品力为引擎、用户价值为核心”的高质量增长曲线。
2025年第一季度收官,新日交出了一份行业瞩目的成绩单:同比增长100%,以翻倍速度强势开局,跑出一条以“产品力为引擎、用户价值为核心”的高质量增长曲线。
这场增长,并不是偶然爆发,而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正如新日董事长张崇舜所言:“强者找方法,弱者找理由。”面对新国标政策落地与以旧换新释放的市场新机遇,新日以更快的产品响应、更强的终端承接、更稳的品牌节奏主动迎战,赢在了起跑线上。
01
造用户喜爱的爆品
全品类矩阵撬动热销引擎
产品,是一切增长的起点。在新日2025年翻倍增长背后,是基于对“用户真实需求”的深刻洞察与系统回应。
面对持续内卷与更新换代的行业周期,新日围绕“科技+乐趣”的核心卖点,打造出覆盖女性、通勤、跨骑、性能、骑手等多圈层的全品类爆品矩阵:从甜美灵动的「甜心」、摩登都市的「芭芘公主」,到性能突出的「虎跃」、配置拉满的「路行M5」,全面激活多场景、多人群消费触点。
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体验,2025年新日将SUNRA智驾平台作为智能骑行的核心底座,让新日的每一台爆品,都有了“更聪明的大脑”和“更懂用户的灵魂”。
该平台集成了SUNRA OS智趣系统与SUNRA GO驾趣系统,以“省时、省力、省心”为体验基准,融合蓝牙无感解锁、TCS防侧滑、陡坡缓降、自定义音效等智慧功能,真正做到“人车合一”,实现好骑、好用、好玩。
这一轮爆品策略在市场端迅速转化为热销表现——甜心在多地终端现货告急,芭芘公主持续霸榜人气榜,虎跃、路行M5则在男性通勤和性能圈层快速爆量,终端反馈远超预期。
新日甜心全国热销
新日总裁赵学忠指出:“要在细分市场的各个价位段上,为经销商、用户打造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新日,正在以爆品的胜利,带动全局的胜利。
02
做用户想逛的门店
让体验驱动口碑转化
如果说产品撬动了用户兴趣,那么终端场景,就是完成用户转化的核心战场。
2025年,新日系统性推动终端焕新,让门店从“销售点”升级为“体验场”,成为用户愿意走进、停留、打卡、分享的品牌场域。
以「甜心闪耀计划」为例:从李佳琦直播间的种草引爆;到“甜蜜骑行·心动全城”街头出圈;再到全国门店设置甜心专区与互动打卡陈列;新日串联起一条“线上认知 → 线下体验 → 场景转化→社交裂变”的用户转化链路。用户不再是路过者,而是主动被吸引、主动来体验、主动去分享的“参与者”。
这样的终端,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卖场,而是年轻人愿意拍照、愿意发圈、愿意带朋友一起来的“出行主题空间”。
新日线下门店成“网红打卡地标”
新日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韩剑秋表示:“消费者的关注点已经从‘价格敏感’转向‘价值敏感’,更加关注服务、体验、售后。”终端,正在成为用户感受品牌价值的第一现场。新日的终端升级,让每一个进店的用户,都成为品牌增长的新起点。
03
让用户看得见的品牌
把触达融入生活轨迹
当产品激发兴趣、终端创造体验,品牌的使命,就是高效触达用户,并长期占据用户心智。
2025年,新日围绕“掌握核心科技 出行更有乐趣”的品牌主张,构建起覆盖出行动线、城市生活圈和社交内容的全域传播体系,让品牌在用户生活中“处处可见”。
在出行动线上,新日高铁千屏广告联动上线,覆盖全国核心交通枢纽,精准锁定亿级商旅人群;同步覆盖城市地铁主通勤线路,抢占日常出行注意力高地。
在城市生活圈,新日深入商圈大屏、电梯媒体与社区广告,在用户通勤、购物、居住等多重生活场景中高频“刷脸”,让品牌不断触发用户记忆点。
在社交内容场,新日携手AKB48 Team SH女团发起探店、唱跳种草等事件,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激发关注热情;同时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平台内容持续发酵,撬动用户自发传播,从“看见”走向“共鸣”与“二次分享”。
新日引发用户口碑分享
这一轮品牌攻势,不只是曝光数据的堆叠,而是一次立体的用户认知构建:用“场景”触达用户生活轨迹;用“内容”制造社交传播链条;用“价值感”绑定品牌与用户心智。
简而言之:让更多人看见新日,也让看见的人愿意选择新日。
总 结
回顾这场翻倍增长的背后,新日的突破不是偶然,而是始终围绕用户需求进化自身:
•产品聚焦真实场景,精准匹配用户价值感;
•终端转向体验优先,主动承接用户参与感;
•品牌贴近生活动线,深度渗透用户认同感。
正如新日董事长张崇舜所言:“自胜者强,提升自己做到第一,输赢的关键从来不在对手,而在自己。”新日围绕产品核心,打通终端体验与品牌触达,做到了“先赢自己,再赢市场”。
接下来,新日还将陆续推出更多重量级爆品,围绕多圈层、多用途、多场景,构建一个更丰富的产品生态。在爆品驱动的主线下,一个更懂用户、更具增长确定性的新日,正全速驶入新一轮的市场红利期。
用产品赢得用户,用增长说服行业。2025,新日,先做到,再相信!
来源:新能源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