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书湘湘摘要:只见一名身穿紧身衣裤的女士崩溃大喊,她的裤子上,明晃晃地挂着一滩白色液体。
“你把裤子脱了,然后弄到我身上!”
4月8日晚高峰,上海一号线地铁一如既往的拥挤。
突然,一声带着哭腔的尖叫划破了车厢的沉闷。
正低头看手机的乘客们纷纷抬头,循声望去。
只见一名身穿紧身衣裤的女士崩溃大喊,她的裤子上,明晃晃地挂着一滩白色液体。
而她身前一名身穿白色衬衫,绿色外套的男士,神情慌乱地解释:“没有啦。”
就在众人还摸不清状况时,旁边一位身穿黄色外套的短发姑娘挺身而出,她一边打开手机拍摄视频取证,一边怒斥道:
“没有?你的裤子拉链拉开的!”
众人一片哗然。
猥亵男见状,急着去拉受害女子的手。
受害女子一边往后退,一边挥舞着手臂:“别碰我,别碰我。”
周围的乘客见状,纷纷上前隔开二人,并把该名实施猥亵的男子扭送下车,移交警方。
警方也很快查明真相,41岁姚姓男子实施猥亵行为证据确凿,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该男子处以行政拘留。
就在大家拍手称快,对挺身而出的乘客不吝赞美时,阴暗的角落里,却在悄悄滋生着更多丑行。
一名36岁的男子杨某,为了博取流量,发视频声称该名实施猥亵的男子,与受害女子其实是认识的,两人相约到地铁内实施违法行为。
此言一出,一传十,十传百。
一群“蟑螂”闻风而来,踩着流量的红利,对受害女子大肆造谣。
“女的和男的认识的,一个群里的,约好在地铁里玩点刺激的。”
“女的还是群主,整件事都是她策划的,男的是个新兵蛋子,实施过程被一旁乘客拍到,女子只好假戏真做,诬告同伙男子猥亵自己。
现在女的也被拘留了。”
类似言论不一而足,甚至还有人煞有其事地发了一张“赵*莉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案”的行政处罚书截图,以此证明此事绝非虚构。
这些深谙流量密码的投机者,给谣言披上“揭露真相”的外衣,却在内里塞满恶臭的臆想。
当受害者反复回忆噩梦时,造谣者正享受着暴涨的粉丝数和打赏金额。
但上海警方4月11日发布的通报撕碎了这场肮脏的狂欢。
通报里明确指出:4月10日,杨某(男,36岁)为博取关注,满足个人虚荣心,凭空编造“4月8日轨交1号线猥亵案被侵害人与违法行为人相识并相约至地铁内实施违法行为”等不实信息,并通过其个人社交账号发布在网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目前,杨某已被抓获,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查处。
仅用四天,上海警方就完成了从依法处置违法行为人到打击网络谣言的闭环。
警方通过及时通报、依法查处,不仅维护了受害者权益,也向社会传递了清晰信号:
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严惩,而利用舆论场混淆视听的造谣者同样难逃法网。
纵观这起案件,最令人脊背发凉的,不是猥亵者的卑劣,而是围观者的狂欢。
当#上海地铁乘客太给力#登上热搜时,某论坛正在逐帧分析受害者的样貌;
当见义勇为者挺身而出时,营销号正在用“反转”“阴谋论”收割点击量。
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轨交猥亵案发量下降19%,但每起案件的谣言传播量却激增73%——我们打败了犯罪者,却输给了人心里的魔鬼。
而作为普通公民的我们,所能做的正如通报所言,若遭遇不法侵害,应第一时间报警;
面对网络信息,则需保持理性判断,共同守护清朗的公共空间。
来源:有书共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