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3日至25日,我市积极响应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主题,突出“阅读+文旅”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将阅读与古建深度融合,带领群众邂逅古建,感悟历史。
游国宝第一市 读千年华夏史
“阅读+古建”,开启别样文化之旅
记者 薛丽娟
古建筑是凝固的音符,奏响岁月的旋律;阅读则是连接古今的桥梁,让文化的脉络清晰延续。
4月23日至25日,我市积极响应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主题,突出“阅读+文旅”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将阅读与古建深度融合,带领群众邂逅古建,感悟历史。
线上拓展:打破时空界限
“飞云楼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3日,在万荣东岳庙景区,曾参与飞云楼修复的河东工匠董养明,抛出问题,引发众人兴趣。他从飞云楼的独特构造入手,线上线下同步为观众解码“中华第一木楼”的艺术与力学之美,以及其蕴含着的古人智慧和思想。
与此同时,距飞云楼约10公里远的万泉文庙,还有绛县文庙、太阴寺,也都邀请来相关专家,直播讲解古建知识。他们从历史渊源到建筑布局,从文化内涵到独特魅力,带领线上观众领略河东古建风采。
为让更多人参与到这场文化盛宴中,“关帝祖庙”等微信公众号,推出文物保护、关公文化等宣讲视频,打破地域限制,让公众足不出户就能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实现“指尖上的文化分享”。
这样的拓展方式,让古建被更多人知晓,增强了活动的影响力。
知识传播:理论实践并行
22日,在盐湖区舜帝陵景区,《国宝中的历史密码》课程,将古建知识与国宝故事娓娓道来,让前来参观的学子们仿佛穿越时空,目睹了古代工艺的精湛。
23日,芮城永乐宫的《永乐宫壁画的搬迁与保护》主题讲座,通过珍贵的影像资料,再现永乐宫壁画搬迁的艰辛历程,以及现代科技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让游客明白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此外,绛州大堂、西阴遗址等也开展了现场讲解活动。专业人员不仅讲解文物知识,还分享梁思成、林徽因先生在古建保护方面的故事,使公众在实地感受中,更深刻理解古建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讲座理论与现场讲解相互结合,历史温度与学术深度交融,为公众打开了解古建文化的大门。
阅读推广:打造多元场景
为让古建阅读更具直观性和沉浸感,各文保中心还打造了多元书香场景,颇受游客欢迎。
永乐宫设置“壁画中的千年书香”主题阅读角,陈列《永乐宫志》《中国寺观壁画史》等与壁画艺术、文物保护方面的通俗读物。游客在欣赏壁画艺术美之余,能沉浸于书香之乐中,从文字里探寻文物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万荣后土祠、夏县墙下关帝庙等地也都开放“古建阅读角”,设置展板,发放手册,提供古建书籍资料,供游客自由取阅,交流心得。
23日,解州关帝祖庙开展的荐书活动,挖掘经典作品的时代价值和文学魅力,更是激发了游客对古建文化的探索热情。
此次系列活动是运城市推动“阅读+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通过知识传播、阅读推广、线上拓展等举措,真正实现了书香对古迹的浸润,以阅读传承古建文化,为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当古建邂逅书香,当线上与线下联动,大家感慨,在古建中行走阅读,是一种独特而美妙的体验。这样的阅读,让文化变得更鲜活。
来源:运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