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打车,靠巨亏的小出行公司养活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5 16:38 2

摘要:在小红书上,高德打车开具发票相关话题一直热议不止。并且,不少用户经过多次实践总结出了“避雷贴”,即在高德打车上避免一些无法提供开发票或开发票延误的出行公司。

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利晋

编辑 | 苏淮

“打车开发票,千万别选高德”“开发票的打车别用高德打车”……

在小红书上,高德打车开具发票相关话题一直热议不止。并且,不少用户经过多次实践总结出了“避雷贴”,即在高德打车上避免一些无法提供开发票或开发票延误的出行公司。

截图来源于小红书

其中,用户提及开票困难的出行公司,包括喜行约车、中军出行、黄鹤行、神州专车、风韵出行、麦开出行、及时用车、旅程约车、妥妥E行、桔子出行、中交出行、老兵约车、中军出行等。

看似简单的发票问题,其实是高德打车的“顽疾”,也是聚合平台商业模式存在的弊端。

也就是,整个出行服务链条中,作为“中间商”的高德打车是交易撮合方,出行公司是订单实际服务方,开具发票的责任归属处于模糊状态。

问题的根源在于,高德打车接入的主要是中小出行公司,开票困难集中发生在小出行公司身上。

但这些小出行公司,却养活了高德打车。

01

问题不只是发票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关键词“高德打车 发票”,截至源媒汇发稿时,共有1544条投诉记录。用户反映的问题包括“拒开发票”、“开发票金额对不上”、“开发票时间严重延迟”等。

截图来源于黑猫投诉平台

实际上,让很多用户无法接受的是,高德客服对于打车业务开具发票需求采取“拖延战术”,并将开票责任转移到出行公司身上。

日前,源媒汇在高德打车上分别对如祺出行、喜行约车、T3出行、曹操出行、携华出行、及时用车、365约车、风韵出行、聚的出租车等服务订单申请开具发票,绝大部分在24小时内完成开具。

其中,申请超过24小时未能开具发票的订单,经后台线上客服操作,高德打车提供了两种解决路径:一是由高德打车开具“旅游服务*代订车服务费”发票;二是等待原发票开出。第一种途径可以立即开具发票;第二种途径则需要进一步电话向客服反馈。

截图来源于高德打车

问题的关键在于“旅游服务*代订车服务费”发票类型。

很多用户反馈,这种类型的发票并不能用于差旅报销。因此,这就出现了文章开头提及的“打车开发票,千万别选高德”等相关话题。

这意味着,高德打车难开发票是概率性事件。本质上,这种不确定性开具发票流程,与高德打车业务深度捆绑中小出行公司有关。

一直以来,小出行公司的合规问题,都在困扰着高德打车,发票问题只是冰山一角。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截至源媒汇发稿时,“高德打车”关键词共有17540条投诉记录,问题类型涉及“网约车未取得合规认证”、“司机辱骂和骚扰乘客”、“不按服务类型乱收费”,以及“乘客遗失物品平台不配合”等。

在司机端,高德打车同样“野蛮”,包括“随意克扣车主奖励和进行不合理罚款”、“顺风车提现长期不到账”等问题。

高德打车被用户投诉规模远超同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相较前述提及的高德17540条投诉记录,同期曹操出行的投诉记录为10495条、美团打车为3241条。

截图来源于黑猫投诉平台

诸多乱象背后,是作为聚合平台的高德打车,对于第三方平台的资质审核、监控存在明显漏洞。这些,很早之前也遭到了监管部门的通报或处罚。

比如,2023年9月,厦门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对高德打车在内的5家网约车平台进行暗访抽查。其中,对高德打车共抽查25单,有18单未按规定向行业监管系统传输运营数据,漏传比例达72%。

聚合平台的更大漏洞是对第三方资质审查,如此情况在高德打车身上时有发生。

比如2024年1月,莆田市交通运输局通报称,高德地图APP以“高德聚合打车”接入“五福出租”和“聚的新出租”等未取证网约车平台公司,违规开展经营服务,高德聚合打车存在违规经营行为。

类似情况已在多地发生。综合媒体报道,高德打车在昆明、福州、铜陵、成都等城市,均因“无证经营”被处罚。

截图来源于莆田市交通运输局

针对用户开具发票、出行公司审核及监管、接入运营车辆资质审核等问题,源媒汇致函高德地图方面,同时,亦致电高德地图公关负责人,截至发稿时均未获回应。

事实上,高德打车对接入公司的审查一直游走在边缘,特别是对中小出行公司。

02

靠亏损的小出行公司养着

2024年11月,盛威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盛威时代”)在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盛威时代,正是出行服务平台“出行365”、“365约车”的母公司,主要提供汽车票、火车票、定制客运、网约车等出行服务。其在招股书中称,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数量计算,截至2024年6月末,“我们在中国网约车服务市场排名第二”。

不过,在市场机构的排名中,盛威时代总交易额排在第十五位。

出行365、365约车,是阿里的“亲儿子”。

自2016年9月以来,阿里先后参投盛威时代多轮融资,合计投入约1.5亿元,成为盛威时代第一大股东。天眼查显示,目前阿里旗下公司浙江阿里旅行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盛威时代约1869万股股份,持股比例约27%。

阿里控股盛威时代,其实是推动高德地图商业化的一个重要动作。

盛威时代招股书显示,高德是该公司最大的聚合平台服务提供商。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通过高德产生的GTV(总交易额),分别占网约车服务业务总GTV的95.3%、92.9%、89.5%及93.4%。

2021年至2023年,盛威时代通过高德产生的订单由13亿增加至22亿,复合年增长率为20.3%。

盛威时代的壮大,硬生生帮高德打车抢下了市场份额。高德在来自聚合平台的总订单中所占份额,从2021年的57%上升到2023年的67%。

盛威时代养活了高德打车,自己却面临着巨额亏损。

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盛威时代收入级别从亿元跨入十亿元;年内亏损略有收窄,但仍在5亿元左右。亏损的重要原因离不开“烧钱”模式,“三费”支出均超过了10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4.7亿元。

盛威时代的烧钱能力,比体量十倍于自己的曹操出行还猛。

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曹操出行收入为71.5亿元、76.3亿元、106.7亿元、61.6亿元,“三费”支出为10.2亿元、12.7亿元、14.6亿元、8.2亿元。同期,曹操出行年内亏损为30亿元、20亿元、19.8亿元和7.8亿元。

即便是阿里的“亲儿子”,365约车在兄弟平台高德打车上,依然要砸钱抢夺流量,更何况其余小出行公司。

有意思的是,盛威时代支付给高德打车的佣金费率,高于曹操出行。根据两家公司的招股书显示,盛威时代支付给高德打车的佣金费率为9%,而曹操出行支付给聚合平台的佣金费率为7.1%-7.5%。

截图来源于曹操出行(上)、盛威时代(下)

这意味着,在卷到极致的网约车市场,话语权来源于市场份额,而非靠山。

为什么90%左右订单产生于高德聚合平台的盛威时代,“三费”成本支出与曹操出行相当?答案在于:中小出行平台没有话语权。

在高德内部,将接入网约车公司分为“一环”和“二环”,前者是滴滴、曹操、T3、神州等八家头部出行公司,后者是155家中小规模出行公司。并且,高德鼓励内部“二环”公司竞价排名,报价低的靠前、更能被用户选择。

寄生在高德打车的小出行公司,也是高德的“兄弟公司”。比如,妥妥E行、携华出行、及时用车公司股份曾被质押予阿里,阿里也参与到T3出行、享道出行、大众出行等融资中。同时,阿里系高层曾在风韵出行、招招出行等公司任职。

靠着“赛马”策略,高德打车一步步做大做强。

03

高德终于盈利了

“高德地图首次实现盈利”,阿里高管在公司2025财年第三季度业绩电话会上表示。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4年3月,高德地图的月活已经突破8亿,跻身国内移动互联网第四名。但与此同时,“高德手持天量流量却不能盈利”的话题,亦一度引发热议。

直到2025年2月,不断尝试商业化的高德地图难以盈利的魔咒,终于被打破了。

2017年7月,滴滴、神州、曹操、首汽等网约车头部公司在自营模式厮杀时,高德悄悄上线了聚合打车模式“易行平台”,以5%-8%的信息撮合服务费率,吸引中小出行公司加盟。

这是高德地图商业化的重要一步。

但其实,初期光有流量的高德,通过低价策略只能撕下一个小口子。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滴滴被审查期间。

2020年9月,高德联合60余家平台成立了“免佣联盟”,在工作日高峰免收司机佣金,获得大量运力入驻。另一边,高德随后启动大额补贴,将均价压到比滴滴低5%至10%。

同时,高德通过巡网融合模式接入深圳、北京、天津等全国100多个城市,以及推出一口价和特惠快车,价格远低于自营平台,快速下沉到三四线城市。

前述提及的“二环”竞价排名,在高德提高三四线城市渗透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妥妥 e 行、携华出行、及时用车、365 出行,是高德的“二环”中提供运力的“四大金刚”。

高德打车仅用了三四年时间,便将市场份额做到了30%左右,日均订单量从2021年4月的230万单左右,提升到2024年2月的800万单,接入出行公司数量超过160家,接近网约车市场规模一半。

但“低佣金、低价”策略,改变不了导航软件高昂运营成本导致的亏钱现状。

直到2025财年第三季度,阿里本土生活业务亏损大幅度收缩,而高德地图首次实现盈利。

财报显示,2024年4月至12月,阿里本地生活业务收入509.42亿元,同比增长13%;经调整EBITA(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13.73亿元,同比增长79%。

截图来源于阿里巴巴财报

其中,2024年9月至12月,阿里本地生活业务收入169.9亿元,同比增长12%,主要是高德和饿了么订单增长,以及市场营销服务收入增长所带动;经调整EBITA为-5.96亿元,原因是单位经济效益因运营效率提升和规模扩大所致。

截图来源于阿里巴巴财报

换成大白话,高德地图首次盈利,离不开“降本增效”。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2024年年中及下半年,有消息称,高德地图已将汽车、智驾业务的外包团队从北京迁至西安,以降低运营开支并提升财务健康度。同时,2025年3月,出于降本增效考虑,高德地图确实有裁员,裁员涉及多岗位,但对技术岗影响较小。

原本乱象频发、管控缺失的高德打车,在“降本增效”之下,当前的问题或将变得更加棘手。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来源:源媒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