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汤地获得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州梅奥诊所肝胆胃肠科开展博士后研究的机会。在这家全球顶尖医疗机构,他潜心研究肝胆胃肠疾病先进诊疗技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与科研经验。然而,2016年的一则消息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中山七院在深圳光明区筹建,由著名外科专家何裕隆
在光明科学城这片蓬勃发展的热土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以下简称“中山七院”)的崛起
成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座现代化医院普通外科
从医25年的汤地副主任医师
以其精湛医术、创新精神和团队领导力
成为光明区医疗事业发展的
见证者与推动者
01
跨越大洋
从美国到光明的奋斗路
2015年,汤地获得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州梅奥诊所肝胆胃肠科开展博士后研究的机会。在这家全球顶尖医疗机构,他潜心研究肝胆胃肠疾病先进诊疗技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与科研经验。然而,2016年的一则消息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中山七院在深圳光明区筹建,由著名外科专家何裕隆教授领衔。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立刻给何裕隆院长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加入的强烈愿望。”汤地说。2017年5月,他毅然回国,投身中山七院的筹备工作。2018年5月,医院正式开业,汤地成为普通外科的核心骨干,开启了在光明的奋斗篇章。
“只要是有利于人民健康的微创技术,我们就引进中山七院。”这是汤地的执着信念。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一种高难度的消化内镜技术,传统需要几十年技术沉淀才能掌握。但在中山七院开业不久,汤地团队便成功完成首例ERCP手术,为一名胰头压迫导致黄疸的患者解除病痛,并精准获取病理诊断。如今,团队每年完成ERCP手术近20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救治成功率高达100%。
2021年,中山七院引入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汤地带领团队快速掌握技术,2022年肝胆胰机器人手术量跻身全省前十。此外,他创新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推出“经脐隐疤痕胆囊切除术”,术后腹部几乎无痕,患者恢复更快。2022年,在深圳市级医院中,中山七院胆囊切除术平均住院时长最短,该技术于2023年入选广东省卫生健康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惠及更多基层患者。
02
团队力量
一群热血青年追梦征程
汤地表示,“医疗创新在于敢为天下先。”2023年,汤地团队与中山一院何晓顺教授团队合作,为一名晚期肝癌患者实施世界首例“肝癌定向治疗术”。这一创新方案结合ALPPS(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与无缺血隔离灌注化疗技术,显著降低肿瘤转移风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至今定期随访结果正常。
正是凭借这种创新精神,2022年,中山七院普通外科(含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甲乳外科)成功获批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创下业界罕见的“加速度”。如今,不到30张病床的肝胆胰外科年手术量超1000例,其中大部分为高难度的三级、四级手术,病床使用率常年超过100%。
在中山七院,汤地带领的团队平均年龄仅35岁,却已掌握腹腔镜、机器人手术、血管介入、微波消融等多项尖端技术。他们完成了多例光明区首台疑难手术,包括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被誉为“胰腺微创技术珠穆朗玛峰”)、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等。
更让汤地欣慰的是,团队中许多年轻医生已成长为业务骨干。汤地说,“我们像一支医疗服务小分队,为患者建立专属群聊,提供全程跟踪服务。”这种模式不仅节省患者费用,还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
03
光明未来
为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站在中山七院一期大楼眺望,右侧是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未来将新增3200张病床;不远处,就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湾实验室等创新载体。汤地表示:“这里的天空是敞开的,只要努力,发展高度没有天花板。”
中山七院二期工程设计图
从荒芜之地到医疗高地,光明科学城的巨变让汤地感慨万千:“我作为一个新深圳人,见证了光明区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能参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时代赋予的机遇。”未来,他期待与团队继续探索AI技术与外科手术的结合,为更多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在汤地身上
我们看到了一名医者的仁心仁术
更看到一名“光明建设者”的使命担当
他的故事
是无数扎根光明的奋斗者的缩影
——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
在这片热土上书写着
属于深圳光明的新传奇
来源:深圳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