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需要再来一点人文教育——读《为人文教育辩护》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5 17:21 3

摘要:前不久,由于哈佛大学取消了部分文科课程,包括复旦大学在内的若干国内高校也宣布压缩文科招生,再次引发大范围的“文科消亡”“文科无用”的热议。其实,类似的事件和讨论都曾发生过。

前不久,由于哈佛大学取消了部分文科课程,包括复旦大学在内的若干国内高校也宣布压缩文科招生,再次引发大范围的“文科消亡”“文科无用”的热议。其实,类似的事件和讨论都曾发生过。

2015年6月,日本文部给所有国立大学发出信函,要求他们关停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本科系部及相关研究生院,或者实质转型以满足社会现实需要。此事一经披露,不仅在日本国内,而且在世界高等教育界引发了强烈反响。日本文部的做法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和批评。

恰好也是这一年,《为人文教育辩护》(In Defense of a Liberal Education)英文第一版由Kastella Rylestone公司出版,且当年即被新星出版社引入国内。该书的创作和出版是否与日本政府的上述行为有所关联,作者、译者以及两个出版社并未作出说明,也许这仅仅是个巧合。

该书的作者是印度裔美国人法里德.扎卡里亚,《时代》周刊特约编辑,《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著有多部畅销书,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外事政策顾问”。但坦率地说,这本书并不是一部完整全面、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结构严谨的学术著作,而更像是若干篇围绕人文教育的学术散文集,因此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法里德.扎卡里亚在书中首先讲述了自己到美国求学的过程,简述了人文教育的历史,随后他论述了人文教育的价值。

一是人文教育“不在于教授任何特定职业所需,而是为所有职业的共同点奠基”。人文教育的美德在于“它教会你怎么思考”,人文教育的三大优势是教会你如何写作、如何说话、如何学习。他引用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的话:“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大家提供‘第六份工作,而不是第一份工作’所需要的技能”。他引用施格兰公司前总裁埃德加.布朗夫曼的忠告:“拿一个人文学位。在我的经历中,人文学位在造就一个人方面是最重要的因素。它不仅让别人对你产生兴趣,也让你自己对其他人产生兴趣。这些人对你未来的道路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是人文教育同样是有实际用处的。这方面他有大量的论述。他引用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托马斯·切赫的观点:“让科学家在人文领域进行交叉训练,反而能提高他们在科研方面的能力”。他引用耶鲁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学习绘画对提高医生的观察和诊断能力很有帮助。他认为:“工程和艺术史没有孰优孰劣,一个健全的社会两者都需要,而且是同时需要” “技术和人文教育在今日商务上携手并进”。他引用史蒂夫.乔布斯的话:“技术要和人文艺术结合,才能创造出真正赏心悦目的产品”。他认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同时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产业——娱乐业的核心不是别的,就是故事、影像、文字、歌曲。这些艺术的元素常常和技术的元素混在一起……很显然,娱乐产品需要人文艺术的背景和特殊技能”。他还引用了2013年的一份美国大学和学院联合会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74%的雇主认为人文教育是针对当前的全球经济最好的教育”。

三是人文教育丰富和完善我们的生活。“人文教育的一个持久福利就它拓宽了我们的心胸。当汲取伟大文学的养分时,我们面对面对接触到一些自身生活中可能永远不可能接触到的理念、经历和情感。研读历史时,我们遇到从不同时代来的人,从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中汲取教训……倾听音乐时,我们常常被莫名地感动。这些不一定能帮助我们过上好日子,但它是生活的重要体验。”“在生活中,我们都扮演多个角色,有职业的、也有个人的。人文教育能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但它同样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伴侣、朋友、父母和公民”。

另外,作者还论述了教育(人文教育)促成了“自然贵族”(即没有权势背景的“贵族”)崛起,从而可以防止社会阶层固化而产生社会问题,也让整个社会保持活力;论证了知识和权利的关系,认为“人文教育所侧重的价值——维系强有力的政治控制会变得越来越难。”最后,他“为今日之青年辩护”,认为当代美国青年并非像舆论说的那样糟糕,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应该用更多的人文教育来改变等等。

总而言之,人文学科因为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特殊性,它不像自然学科那样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精密性,可检测,可验证,可重复,我们甚至无法认为现在的诗人、艺术家、哲学家的作品比古代的更好。人文学科难以立竿见影地让人收获现实利益,却要面对众多难以取得共识的问题,比如人生的意义、人该怎样活着、美的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不值得去研究,不值得去阐释,不值得去回答。恰恰相反,这些问题无法回避,必须要去研究、阐释和回答。人文教育在产出新思想、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培养更全面的人、校正人类发展方向、护佑人的终身幸福、避免人类及个人发展的异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尽管人文学科更容易受到争议和轻视,但加强人文通识教育却得到普遍的认同和重视。

尽管本书作者站在西方知识分子的立场对人文教育进行了所谓的辩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整体立意、诸多观点和论述依然让人深受启发,颇有可取之处。在书的最后,作者说:“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所有的人,不论老幼,其实都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好好反思人生。我们没有深深地反省自己的生命,并理解我们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对周围的世界或是历史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不能问出最深刻、最广泛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的答案是,我们都需要再来一点人文教育”。

是的,我们都需要再来一点人文教育。

#以书之名##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

来源:秀干终成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