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销售新套路,如何才能一场直播带货500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5 20:23 2

摘要:因为小时候常去李麻花家做作业的缘故,村姑陈也跟这位邻居小哥认识,所以说话比较直白。

《1》

李麻花小时候的邻居来拜访。

说起他最近的动态,直播卖茶。

当然不是他本人出镜,毕竟糙男一枚,进直播间是没人看的。

他招了几个美丽的小姑娘,轮流进直播间,带货。

可是你不懂茶呀?

因为小时候常去李麻花家做作业的缘故,村姑陈也跟这位邻居小哥认识,所以说话比较直白。

也不怕冒犯了他。

这位邻居果然也并不生气,笑眯眯地说,卖茶又不需要懂茶。

啊,这下轮到我们俩迷惑了。这思想太颠覆了,不懂茶怎么卖茶呢?

邻居小哥坦诚地把他的商业机密分享给我们:懂茶的人会把顾客讲晕掉,犹豫不绝,不敢买。不懂茶的人才知道不懂茶的人心里在想什么,可以在话术上一击必中。

一番话说得正在泡茶的李麻花呆滞半晌,忘记了出汤,好好的一泡炭烘白毫银针,就这样闷成了浓浆。

《2》

原来,不必把产品讲清楚也是可以卖货的。

只需要把顾客需要的东西告诉他,就成交了。

而顾客需要什么,不懂茶的人最知道——顾客需要的,是又便宜又高级的东西。

60块一泡的牛栏坑肉桂,又便宜又高级。

99块一饼的老班章,又便宜又高级。

200块一斤的金骏眉,又便宜又高级。

300块一两的狮峰龙井,又便宜又高级。

400块一斤的荒野银针,又便宜又高级。

500块一斤的有机白毫银针,又便宜又高级。

1000块一斤的太姥山头采白毫银针,又便宜又高级。

确实,这些又便宜又高级的“茶”,我都喜欢,大量不懂茶的消费者,又怎么会不喜欢呢?

肯定是买,买,买,买到手软。

一场直播500万的带货量,就这样带出来了。

回想一下那些卖真货的茶叶直播间,如小陈茶事家的,一场直播不到四位数的销售量,跟这些百万级别的大主播,真的是没法比,也没眼看。

懂茶的卖不动茶,不懂茶只懂得拿捏消费者心思的直播间,茶叶卖飞了去。

这一刻,村姑陈终于明白了茶叶带货的方法,那就是,不要懂茶,只需要懂忽悠。

会套路就够了,懂茶简直是多此一举。

《3》

前两天有个茶友好意来提醒,称我们可以降价,降到百元以内,这样才可以在直播领域打开销量。

他还举例了某某直播间,称那个直播间的定价就基本在200元以下,叫我们平时多去跟这个女主播学习一下。

茶友发来的这个直播间,是茶叶直播领域的头部大号,号称“月带货超千万”RMB。

早前我们就看到过她,并且,一眼就能看出镜头里展示的,都不是真货。

镜头里的金骏眉,是黄色的,并且大多是搓成细条的叶子,芽头极少极少极少。

这跟金骏眉一斤七到八万颗纯芽头的外观描述,是完全不符合的。

把金骏眉的国家标准拿出来一对照,就明白了。

甚至都不必去查国标,一看价格就知道不是真的金骏眉——这两年,天气冷,茶树发得慢,一个采茶工一天200-300工资,多则采一斤少则采半斤,采下来还要有经验的老师傅来加工制作,各种人工设备费用加起来,怎么可能一斤成品茶金骏眉才卖200块?

料钱都不够啊。

但这种跟实际情况毫不符合的超低定价,却大大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求便宜又求好茶的心理预期。

在这部分消费者的心里,买茶只关注两个点:一.它是金骏眉,二.它只卖200块一斤。

有了这两个硬性条件的加持,这款黄不溜啾全是叶子跟真正的金骏眉半毛钱都不像的所谓“金骏眉”,便大大合了这部分消费者的眼缘,也长在了这部分消费者的心巴上。

不买才怪。

不买都不原谅自己。

对比一下小陈家的金骏眉,卖那么贵,傻子才不买这个便宜的。

小陈那是什么人啊,款款茶都标那么高的价格,简直就是奸商。

还是这个主播是实在人,金骏眉卖这么便宜。

看吧,不卖真货还得了无数好评。

果然,能带货的都是懂消费者需求的。

懂茶的知道成本的,都卖不动茶。

《4》

所以,村姑陈决定,从明年开始,我们要做大调整。

首先第一个,开掉老S。

老S这个人做茶太较真了,太浪费成本了,明明放萎凋槽里吹一吹也可以吹到80%的干度,他非要采用费人工又费时间的水筛摊晾(晾饼)。

一个圆饼水筛只摊薄薄一层茶青,还要两个人配合,原本把茶青倒进槽里就可以,他硬是要摊上2-3小时的水筛,是不是很麻烦。

还讲究薄摊薄晾和及时摊晾,这一项又是极大的人工成本蚝进去了。

不如,从早到晚,闷上一天再运下来,这样一来小工的费用能省掉三分之二。

到厂里之后直接全部倒槽里吹干,一整天采的茶青,三个萎凋槽就能容纳,厚厚地铺进去,省下大半人工,同时还可以生成许多消费者喜欢的巧克力味,迎合市场的需求,多么美好?

另外,明年我们也不请工人采茶青了,请人采茶成本太贵,我们学习那些做得好的同行,去茶青交易市场收茶青。

或者去四川,云南,贵州,浙江收茶青回来做。

这样一来成本又低了三分之二。

至于制茶师的工钱嘛,既然把S师傅开掉了,这笔钱也就不产生了,就让李麻花代替吧。

反正卖茶只需要高级又便宜就够了,香气滋味口感也不讲究,价格便宜就是王道,管它好不好喝。

对了李麻花不懂得炭烘,怎么办?

没事,不烘也可以。那些带货几百块的茶叶直播间,谁介绍过销售的茶叶的干度呢?没人关心。大家只需要便宜就好。

所以,不会烘就不烘干了,只要卖得便宜,消费者也不在意这几两水分。

哎呀,没烘干的白茶存不久,一两年后消费者要求退货怎么办?

完全不影响,到时候消费者会发现,这个直播间已经改成卖奶粉的直播间了,原来链接的那个卖茶的店铺早已经到市场监管部门注销了。

要想售后,都找不到地方。

并且,我们也向别的同行学习,在仓储上大力节省成本,随便盖个铁皮房就当仓库,抽湿机什么的完全不开,不但能省下小五位数的电费,还能生成朱古力味,巧克力味,酸梅味的“老白茶”。

大家喜欢不喜欢?

《5》

看到这里,同行们是不是吓到了?

就是要你们怕。

这八九年,因为小陈茶事和其它的一些认真制茶的茶企在前面顶着,有我们的这些精工细作的产品在撑着市场,有我们的产品价格在对比着,那些收青乱做的便宜茶,自然可以大摇大摆轻轻松松地收割贪便宜买茶的那部分消费群体。

但现在,哼哼,我们也去收青做茶,我们也不认真做茶,我们开除掉了茶疯子老S,我们拿大刀把成本砍下来。

我们把成本降到最低。

然后,大家来拼价格吧,看谁的价格能低过我。

那个谁,你卖100块一斤吗?好,我卖50。不就是收回来的外地青拿萎凋槽吹两天就上市销售的低劣货吗?

再便宜我都不心疼。

看谁能哭到最后。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来源:小陈茶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