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细心的人会发现,胳膊常打疫苗的地方不知道何时留下了一个疤痕。我们打过的疫苗那么多,究竟是哪一种接种后留下了这种特殊“印记”?
为了预防疾病,每个人一出生就会进行规划免疫,接种各种各样的疫苗。
细心的人会发现,胳膊常打疫苗的地方不知道何时留下了一个疤痕。我们打过的疫苗那么多,究竟是哪一种接种后留下了这种特殊“印记”?
4月24日至30日是“世界免疫周”,《生命时报》综合专家观点,告诉你接种疫苗的重要性。
为什么多数疫苗打在胳膊上?
从小到大,很多人对接种疫苗的记忆是“打胳膊”,全身上下能打针的部位很多,为什么疫苗往往打在胳膊上?
其实,除了肌肉注射,疫苗也有口服的,例如预防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糖丸”疫苗,以及打在皮下的麻疹疫苗等。
胳膊之所以成为疫苗接种最常见的部位,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吸收更稳定
肌肉组织血流量适中,疫苗成分可缓慢释放,既能避免过快进入血液被分解,又能给免疫系统足够时间识别并产生抗体。
距离淋巴结更近
人体的淋巴结是免疫系统的关键部分,三角肌附近的肌肉和淋巴结中富含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这些细胞能快速捕获疫苗抗原,并传递给免疫系统,更有利于激活免疫反应。
减少不良反应
肌肉中神经末梢较少,注射疼痛感较轻,且脂肪层较薄,相比皮下或静脉注射,在胳膊上进行肌肉注射,可降低局部炎症或硬结风险。
此外,从便利的角度来说,撸起袖子,打在胳膊上,更方便操作,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哪些疫苗打完会留疤?
疫苗种类虽多,真正能留下疤痕的只有两种:一是牛痘疫苗,二是卡介苗。牛痘疫苗,又称天花疫苗,是预防天花病的。随着天花被人类根除,我国在1981年便取消了在全国范围内接种牛痘疫苗。
如果是1981年前出生的人,胳膊上可能会留下两个疤痕;1981年之后出生的则只有一个,也就是由卡介苗疫苗留下的。
卡介苗是由减毒、活的牛结核杆菌制备而成的,接种后可预防儿童的传染性结核病。卡介苗的接种方法是皮内注射,接种后3周左右,疫苗中的减毒结核杆菌会引起接种部位局部红肿浸润,中间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接着就会出现破溃结痂的情况,从而导致皮肤出现疤痕,这是正常的免疫反应。
其实,卡介苗导致的疤痕并不是什么大事,避免儿童患结核类疾病才是重中之重。如今,随着皮内注射技术的更加成熟,疤痕印记相比早期已经淡了很多。
我们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病原体通过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侵入机体。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与免疫医学科主任医师吴昊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疫苗中灭活或减毒后的微生物或其组成物质,会刺激人体免疫细胞分泌抗体。
当机体遭遇病原体时,抗体会提前与病原体在血液中结合,阻挡病原体与细胞结合,人们就不容易因病原体感染而生病了。
疫苗在降低死亡率和提高寿命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疫苗的时代,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一些烈性传染病可能改变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走向。
比如20世纪60年代前,天花每年导致1000万人死亡,正是因为疫苗的出现,肆虐的天花才被消灭。
在实施计划免疫前,每年我国报告的麻疹病例超过1000万例;脊髓灰质炎发病数2万~4万例,每200例中就有一例瘫痪;百日咳病例在200万以上。
实施计划免疫后,脊髓灰质炎已不见踪迹;麻疹和百日咳发病人数显著下降;乙肝、白喉、破伤风等传染病也得到控制,挽救了无数生命,减少了医疗负担。
疫苗接种要知道这些事
对于接种疫苗,很多人存在疑问:会不会有异常反应、接种后能百分百防住疾病吗……以下几个问题要搞清楚。
接种有哪些禁忌症
接种疫苗的禁忌症不少,比如对疫苗成分过敏的人不能接种;患有发热性疾病,慢性病加重时期要暂缓接种;常反复感染,或因使用免疫制剂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可选择预防同种疾病的灭活疫苗。
医生询问时,回答要客观、如实,有助于医生判断。家长要了解孩子的身体情况,如果对疫苗中成分有严重过敏史,需及时告知。
异常反应别大意
疫苗安全性高,益处远大于风险,其异常反应发生概率比较低,但也需要特别警惕。
大部分疫苗接种后需要在门诊观察满30分钟后才可离开,主要是观察是否有罕见、严重过敏反应。
疫苗有效期长短不一
不同疫苗的有效期也有差别,比如乙肝疫苗可保持10年以上;卡介苗、肺炎疫苗可维持3~5年;流感疫苗为一年。
疫苗不一定百分百免疫
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接种疫苗并不能保证百分百的免疫。但如果接种疫苗的人越来越多,病原体不能在人群中传播,感染概率也会大大下降。▲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