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点15分,张林从小区发动汽车输入目的地“川渝高竹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时,导航显示:50公里,预计53分钟。这条在2024年4月通车的南北大道像一根银线,将重庆都市圈的晨光与四川广安丘陵的雾气串成珠链。方向盘转过第一个弯道时,他习惯性地看向副驾驶——那里曾堆满租
3月的清晨,重庆市北碚区一个小区里,细雨如丝交织着,织就一片迷离的轻纱。
7点15分,张林从小区发动汽车输入目的地“川渝高竹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时,导航显示:50公里,预计53分钟。这条在2024年4月通车的南北大道像一根银线,将重庆都市圈的晨光与四川广安丘陵的雾气串成珠链。方向盘转过第一个弯道时,他习惯性地看向副驾驶——那里曾堆满租房时代的各种小物件,如今已经干干净净、空空如也。
这样的场景,正在中国西部的地理版图上批量上演。当张林的轿车汇入车流,几十公里外的两江新区,赛力斯智慧工厂的机械臂在一个多小时后将迎来同步起舞;西部科学城的实验室里,量子密钥正在生成……这座拥有三千年巴渝文明的城市,正以智能制造的钢铁洪流、科技创新的数字密码、双城联动的战略棋局,在西部大开发的经纬线上编织着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智造重镇的产业交响曲
走进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赛力斯超级工厂,仿佛踏入未来世界的车间。
隔着玻璃窗的冲压车间里,10条黑色传送带组成上料装置,往上便是横杆机械手,它们与尾线系统完美配合,组成全自动智能伺服冲压线。“这条生产线配备了整线防尘降噪、自动化装箱、AGV自动传输、一键换模等全自动化生产系统,最快仅需5秒就能完成一个部件的生产。”赛力斯超级工厂总经理曹楠介绍。
在焊装车间,3000台智能机器人正在演奏金属芭蕾。火花四溅中,四臂协同机器人如外科医生般精准操作。“平均每2分钟就可以顺利下线一辆车,来工厂的参观者还没走完展厅,新车已驶上检测线。”曹楠的骄傲源于数据:2024年,这里产出42.94万辆新能源汽车。
2025年3月14日,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龙盛新城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内,焊装车间的机械手臂正在作业。图/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制造业重镇,重庆近年来聚焦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目标任务,加速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力打造3个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升级打造3个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创新打造6个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18个“新星”产业集群。
重庆汽车产业转型的密码,藏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布局里。在广阳湾智创生态城,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正研发氢燃料电池;在璧山高新区,青山工业变速器搭载着自主开发的DHT混动系统;永川的雅迪电动车基地,每天有2万台两轮电动车驶向全国。重庆市经信委数据显示,重庆已集聚整车企业21家、零部件企业1600余家,构建起从研发设计到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闭环。
汽车只是重庆产业交响曲的一个乐章。除此之外,重庆还交出了更多令人鼓舞的成绩单。笔记本电脑产量稳居全球第一,功率半导体产量居全国第三,全市首个1类生物创新药获批上市;以空天信息、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加快布局,成功举办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大会,无人机适飞空域开放程度全国第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3%……这些亮眼成绩,无一不展现出重庆作为西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产业活力。
放眼未来,重庆的信心更盛、目光更远。“重庆正实施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行动,在打造新质生产力动力源上实现突破。”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朱江表示,重庆将重点推动“4个集聚成势”,即促进优势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绿色化”、现代服务业4个集聚成势,做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硬支撑”。
科创高地的智变协奏曲
3月12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中再云图公司首席技术官孙德亮正在指导实习生调试代码。
屏幕上,数字供销平台的算法正在优化农资配送路径。“去年广东惠州试点时,有个合作社反映物资配送不及时。”他点击鼠标,地图瞬间生成20种配送方案,“现在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农户下单后,最近的仓库会自动解锁出货”。这个由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创办的科技企业,已在全国铺开数字供销网络。
2025年3月12日,中再云图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测试代码。图/张雨欣
2019年,中再云图牵头与华东师范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院校合作成立云图技术研究院。“我们的生产模式是学生科研、员工实践、公司推广。”孙德亮认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才能做大做强新质生产力。
中再云图的创新活力离不开重庆这片创新沃土的培育。
2024年以来,重庆聚力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四大科创高地,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16个重要战略领域,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科技创新核心地位显著增强,“416”科技创新布局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科技与人才改革持续深化,科技开放合作稳步拓展。
如今,重庆科技创新的“416”布局正在加速落地。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超瞬态实验装置首次实现飞秒级时间分辨;在南岸,长江模拟器正推演不同减排情景下的水质变化;在两江协同创新区,明月湖国际创新中心已集聚50家新型研发机构。重庆市科技局负责人透露:“到2025年,全市研发人员将突破26万,万人发明专利达到25件,基础研究投入占比提升至7%。”
经济走廊的共振进行曲
7点40分,张林驶离高速到达收费站。“只要15元,现在的通勤费用比之前在单位附近租房便宜多了。”张林说。
这条贯通川渝高竹新区的交通大动脉,让像张林这样的“双城候鸟”数量激增。新区管委会数据显示,公路2024年4月开通以来,新增跨省通勤人员2.3万人,带动周边房价上涨18%。
南北大道。图/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
畅通无阻的不仅是交通,“进一扇门,办两地事”的便利也正在成为现实。
9点,政务服务中心里,川渝通办窗口前排起长队。四川籍创业者李明正在办理营业执照:“以前要跑两地交材料,现在网上提交,三天就拿到执照。”目前,新区已实现355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社保、公积金等高频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8%。
“在这里,营业执照、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众多与民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公共服务,均已实现跨省市互通共享,办起来很方便。”张林说。
川渝高竹新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项生动实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年多来,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两个万亿元级台阶;汽车产量、电子信息产值占全国的1/10以上;开工建设成渝中线高铁、川藏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联动实施197项改革措施;35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川渝通办”……
下午5点半,上完一天班,张林又开始驾车返回北碚。后视镜里,川渝高竹新区的楼宇渐次隐入暮色,而前方重庆都市区的灯火正次第亮起。他的车载广播里,新闻正在播报:“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经济总量突破8万亿元……”
当智能智造的钢铁洪流奔涌于两江新区,当量子密钥在西部科学城为重庆叩开数字未来的大门,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虹吸效应重塑着经济地理……巴渝大地上,产业聚变、科创浪潮与区域共振正以无声的诗行,谱写着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时代华章。山河之间,未来正来。
来源:七一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