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25日,国光电气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同比下降28.0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705.10万元,同比下降47.93%。扣非净利润为4489.93万元,同比下降45.80%。公司主营业务集中在微波
2025年4月25日,国光电气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同比下降28.0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705.10万元,同比下降47.93%。扣非净利润为4489.93万元,同比下降45.80%。公司主营业务集中在微波器件、核工业设备等领域,但受国际ITER总部技术要求更改及国家磁约束可控核聚变项目推进延迟的影响,核工业板块订单延迟下发,导致营收和利润大幅下滑。
经营业绩大幅下滑,核工业板块成主要拖累
2024年,国光电气的经营业绩表现不佳,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8.01%,净利润同比下降47.93%。公司解释称,这一下滑主要源于核工业板块的订单延迟。国际ITER总部对技术要求进行了更改,导致多个项目合同签订延迟。同时,国家磁约束可控核聚变项目在工程建设推进过程中,前期试验论证节点延期,进一步影响了订单的下发。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公司核工业板块收入大幅下降,成为拖累整体业绩的主要原因。
尽管公司在微波器件、核工业设备等领域持续投入,但市场需求的波动和项目推进的不确定性使得公司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业绩回升。此外,公司营业利润同比下降46.72%,显示出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技术创新仍是核心
尽管经营业绩不佳,国光电气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并未减少。2024年,公司研发资金投入达3662.1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增加了1.58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国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11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国内专利授权127项,其中发明专利50项,实用新型专利75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4项。
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果。2024年9月,公司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联合申报的项目“聚变堆大型复杂部件高温下超高灵敏度检漏技术研究及应用”荣获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此外,公司还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共建“电真空及固态微波技术联合实验室”,进一步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化进程。
未来展望:聚焦主业,寻求新增长点
面对2024年的业绩下滑,国光电气表示,2025年将继续聚焦主业,紧密围绕装备发展和新质生产力产业的重点领域需求,重点发展弹载、炮载应用产品、商业航天应用产品、核聚变装置核心部件、核聚变燃料相关系统等业务。公司希望通过深入耕耘核心用户市场,追求规模与质量的同步提升,不断拓展市场版图。
中邮证券分析指出,尽管军工板块在行业宏观环境影响下收入略有下降,但未来军工板块需求有望恢复,商业航天和弹载领域业务有望贡献新增量。此外,公司紧跟ITER新技术要求,加快技术验证,生产交付有望恢复,并有望充分受益于国内可控核聚变产业的发展加速。
然而,公司2025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依然不容乐观。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05亿元,同比下降34.07%;归母净利润211.77万元,同比下降92.65%。这表明公司在短期内仍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如何有效应对市场波动和项目推进的不确定性,将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挑战。
总体来看,国光电气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方面表现出色,但经营业绩的下滑和核工业板块的拖累使得公司面临较大的挑战。未来,公司需要在聚焦主业的同时,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以应对市场变化和行业竞争。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