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岳池专场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岳池县委书记陈松柏围绕“‘三大产业’挺起经济脊梁,‘千年曲艺’唱响诗和远方”作介绍。摘要:4月25日,“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岳池专场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岳池县委书记陈松柏围绕“‘三大产业’挺起经济脊梁,‘千年曲艺’唱响诗和远方”作介绍。
“岳是青山、池为绿水,青山绿水,合成岳池,岳池隶属邓小平同志家乡广安市。”会上,陈松柏用药、电、米三篇“产业文章”和农家、曲艺两张“文化名片”揭开了岳池的“发展面纱”。
01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2024年医药健康产业实现全口径产值203.5亿元
建成全省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建成全省第一个Ⅲ类水质的医化废水处理系统、建成全省第一个分布式能源、建成全省第一个县级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成全省唯一以医药化学原料药为主导产业的化工园区……
自2004年第一家医药企业——四川科伦药业成功落户起,岳池拉开“一企带一园、一园兴一业、一业强一县”的发展序幕。目前已集聚6大门类64户企业,呈现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蓬勃发展态势。2024年医药健康产业实现全口径产值203.5亿元,吸纳就业超6000余人,成为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由“0”到“64”,岳池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陈松柏介绍,主要得益于不懈坚持、专业配套、创新引领和全链发展四点。
陈松柏说,发展源于不懈坚持,20余年持之以恒、毫不动摇地发展壮大医药健康产业;基于专业配套,高标准建成13项专业化配套,其中3项是“全省第一”;成于创新引领,与高校院所紧密合作,成功建成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市级专家工作站4个。探索成都·广安生物医药“双飞地”跨区域产业协作模式,在岳池生产基地成功建成全省第一个县级医药孵化中心——岳池创新药物孵化中心,仁安药业入选全省唯一化学合成原料药中试研发平台,形成医药健康产业“基础研究—中试验证—产业化应用”闭环体系;兴于全链发展,一体发展“原料药+制剂”两大产业,协同发展医疗器械、医美妆容、中医药、医贸物流四大产业,延伸发展康养产业的“2+4+1”医药健康产业体系。全面推行“揭榜挂帅”产业链招商机制,集聚链上企业64户,可生产375个药品品种,初步形成医药健康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据了解,岳池县正建设重庆都市圈新型卫星城,在医药健康产业上与重庆也有紧密合作,岳池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袁兴军表示,岳池正在打造对渝原料药和智能装备产业配套基地,引进重庆的希尔安、南松药业等7户企业入驻医药园区,为博腾药业、科瑞制药等10余户重庆医药企业提供原料药产品,携手合川工业园区共建合川岳池医药健康产业园。
川渝合作生物医药城一角。岳池发布
岳池还有“千亿产业”的发展愿景:力争2027年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2030年达到600亿元,2035年达到1000亿元,加快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地医药产业备份,打造国家级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
02 从“劳务输出”向“规模制造”转型跨越
2024年输变电产业实现产值70亿元
乘改革开放东风,岳池于1978年成立了第一家输变电施工企业——四川省输变电工程公司,历经近50年发展,2024年实现产值70亿元、税收4.9亿元。
“足迹遍布东南亚、非洲、欧洲、南美洲,架线总里程约100万公里,能绕地球赤道25圈。”陈松柏说,当前岳池正依托坚实的输变电劳务基础,努力做大做强输变电制造产业,奋力开启发展新纪元。
如果要概括岳池输变电产业发展史,岳池县委常委、总工会主席易鹏认为,可以用“大、精、优、实、新”5个字。
“大”即一支庞大的队伍。岳池现有输变电企业30家,共有施工队伍1000余支,足迹遍布4大洲17个国家,年均承揽项目1300余个,实现劳务收入约50亿元。岳池输变电施工占全国输变电施工份额近五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输变电劳务输出第一县”。
“精”即一身精湛的技艺。岳池输变电工人先后参建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等多个世界之最的输变电工程项目,斩获2019年首届四川电力企业职业技能大赛11个奖项。“岳池输变电工”获评全省首批“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跻身全国20个最具特色劳务品牌,成为小平故里“走出去”的一张闪亮名片。
“优”即一种优秀的品质。2008年南方雪灾,数万岳池输变电工人奔赴湖南、贵州等地抢险救灾。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岳池输变电工人逆行出征、千里驰援浙江等地电力建设,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实”即一套坚实的保障。岳池大力支持输变电产业发展,制定产业扶持政策,设立产业扶持资金,2019年以来累计兑现近6000万元。拥有全省唯一的公办电力职业学校——广安电力职业技术学校,还成立国有资本控股人力资源公司——四川省银泰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与国家电网公司开展“订单式培训+就业”合作,预计每年输送班组骨干200余人。
图据广安电力职业技术学校
“新”即一条向新的路子。岳池聚力推动输变电产业从“劳务输出”向“规模制造”转型跨越,引进入驻四川慕华电力等3家输变电制造企业,涵盖输变电设备制造、施工机具生产、智能电力运维设备三大领域,岳池输变电制造产业正加快起势。
03 每天5万斤“岳池米粉”销往全国各地
2024年米粉全产业链实现产值26亿元
岳池素有“千年银岳池”的美誉,作为产粮大县,岳池出产的大米加工出来的米粉,洁白透亮、口感爽滑,深受消费者喜爱。
“岳池米粉自康熙年间传承至今300余年,经11道工序精制而成,其味鲜美、质地细软,清早‘一碗岳池粉、一格小笼包、一碗羊杂汤’既待客又养生,‘岳池好、好岳池,岳池米粉越吃越好吃’成为绝对。”陈松柏在现场推介起岳池米粉。
岳池米粉。图据魅力广安
2024年米粉全产业链实现产值26亿元,岳池米粉先后被核准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四川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获评四川省著名商标、“天府名菜”。
岳池米粉为何能脱颖而出?陈松柏介绍,近年来,按照“种研产销”一体化发展思路,岳池米粉已制定行业标准14项,有干米粉、鲜食米粉、方便米粉3大类产品,线下商超门店、餐饮门店3560余家,产品远销西班牙、英国等13个国家(地区)。
不仅如此,岳池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龙军华分享,岳池还建立“从田间的稻谷到餐桌的米粉”全流程标准体系,并和京东等电商平台深入合作,建起了“数字农业”示范基地,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管理。现在园区每天生产5万斤“岳池米粉”销往全国各地,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了3万亩米粉专用稻。
此外,县上专门成立岳池米粉研究院,和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这些高校合作,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研发“岳池米粉”专用稻新品种,现在种“岳池米粉”专用稻的农户一年能多赚25%。
依托岳池米粉,岳池还着力构建以粮油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奋力冲刺100万亩粮油、100万吨蔬菜、100万头生猪、100亿元产值的“四个一百”目标,成功跻身10亿斤产粮大县序列,岳池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全国第一的成绩通过国家中期绩效评估。
04 打造全国首个曲艺主题园“曲艺百花园”
持续擦亮农家、曲艺两张“文化名片
曲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间智慧。岳池是中国西部首个“曲艺之乡”,现有竹琴、清音、荷叶等20多种曲艺形式,清朝县志记载“一骑琵琶弹市里,千家灯火照山前”就是岳池曲艺的真实写照。当下,岳池正在打造全国首个曲艺主题园“曲艺百花园”,推动曲艺文化强势出圈。
从“小众偏爱”走向“大众潮流”,岳池曲艺如何传承发展?岳池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红云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着眼“后继有人”做好传承,岳池着力培育曲艺领军人才,岳池文艺工作者罗捷获得中国曲艺最高奖——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开设“曲艺流动讲堂”,在学校开设“曲艺兴趣班”,推广曲艺课间操,目前全县培养曲艺人才200余名,发展曲艺队伍150余支,成立全省首个县级曲艺团,16个曲艺种类纳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坚持“守正创新”搞好创作,创演了历史题材曲艺风情剧《岳池农家》、弘扬红色革命精神的《红杜鹃》、反映农村移风易俗的清音《小姑出嫁》等200余部富含正能量的作品,岳池曲艺作品多次获得省群星奖、巴蜀文艺奖等奖项。
围绕“加强交流”办好盛会。2011年,以“岳池杯”命名的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活动正式落地岳池,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如今,“岳池杯”已成为全国曲艺界的盛会。
聚焦“形成风尚”抓好融入。岳池把曲艺融入城乡发展,建成一批曲艺乡镇、曲艺社区、曲艺学校、曲艺传习基地,乡村曲艺戏台、景点曲艺观赏体验区让“戏台搭到了院坝里,老曲艺变成了新时尚”。建设全国唯一的“曲艺”主题园——曲艺百花园,“大、中、小”三个曲艺剧场计划每年演出1000场次。
建设中的曲艺百花园项目。图据岳池播报
南宋诗人陆游曾在岳池写下《岳池农家》,如今,岳池还以“农家文化·陆游记”为主题,把诗中的“花、酒、丝、姑”等元素融入旅游产业,打造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等旅游目的地,实现了农耕文化与现代旅居的完美交融。
来源 | 四川发布客户端
记者 | 王梓菡
视频 | 余天新 曹健豪
编辑 | 王童
来源:四川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