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周(4月21日至4月25日),据证监会官网新增披露,西安新通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通药物”)、深圳市千分一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千分一”)、浙江亘古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亘古电缆”)、北京煜鼎增材制造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煜鼎增材”)、粤
星标★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本周(4月21日至4月25日),据证监会官网新增披露,西安新通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通药物”)、深圳市千分一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千分一”)、浙江亘古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亘古电缆”)、北京煜鼎增材制造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煜鼎增材”)、粤芯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粤芯半导体”)等5家公司进行了上市辅导备案。
截至4月25日, 4月披露进行上市辅导备案的公司有18家。2025年以来,IPO辅导备案新增110家。
IPO日报注意到,新通药物是注册制以来,科创板首例未能在批文有效期内启动发行从而IPO失败的公司;千分一占据主动笔全球25%市场份额;技术大佬云集的煜鼎增材辅导前完成由雄安新区政府平台领投的B轮融资;广东本土半导体企业粤芯半导体集齐广汽资本、上汽投资、北汽投资参股,融资金额超过55亿元。
制图:佘诗婕
拿到批文却没上市
具体来看,新通药物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约3.7亿元,聚焦于慢性乙肝、肝癌、癫痫等重大疾病领域药物研发。
新通药物于4月21日向陕西证监局递交了IPO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这不是新通药物第一次启动IPO,甚至曾只差临门一脚就能登陆科创板。
2021年12月,新通药物申请科创板IPO获得受理,经过二轮问询后在2023年初顺利过会,于2023年4月25日获得上市批文。
但此后整整一年,新通药物上市事项没有了下文,因为IPO注册批复的有效期为12个月,最终,新通药物IPO批文到期失效。这是注册制以来,科创板首例未能在批文有效期内启动发行从而IPO失败的公司。
根据当时的披露,截至2023年4月,新通药物累计承担科研项目36项,其中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7项、国家级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21项、市级课题6项。
彼时,新通药物科创板IPO募投项目包括新药研发项目、创新药物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12.79亿元。
科创板申请稿显示,2020年-2022年,新通药物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83.50万元、178.52万元、110.03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是-9128.33万元、-6270.23万元和-5549.61万元。
新通药物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主要原因是公司主营业务为从事创新药物研发,该类项目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
彼时,新通药物只有1款仿制药已获批上市,而距离商业化目标最近的在研产品“甲磺酸帕拉德福韦片”仍处于上市申报阶段,这也是新通药物的核心药物。
因此,新通药物选择的是第五套上市标准申报上市,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目前,新通药物董事长、总经理张登科直接持有公司46.4%股份,通过西安海金沙间接控制公司7.4%股份,张登科合计控制公司53.9%股份,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占据全球25%市场份额
千分一成立于2014年,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全球领先的触控书写解决方案供应商,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会议电视等终端产品提供高品质的触控笔。千分一已经有 300 多项知识产权,其中发明专利有 80 多项,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MAXEYE为千分一旗下品牌,涵盖智能家居、智能监控、WIFI定向增强等产品。其中WIFI无线路由定向增强器以其极佳的性价比,为客户有效解决家用网络和小型办公网络存在WIFI信号盲区以及信号不稳定的问题。
官网显示,千分一称,全球25%的主动笔由千分一生产,国际一流品牌选择MAXEYE作为主动笔合作伙伴。也就是说,在主动笔领域,千分一占据全球市场25%的份额。
主动笔和被动笔有所不同。所谓的主动笔一般指的是一个像泵一样的电路主动地把更多的电流吸取上来,这种方式的是主动笔。
天眼查显示,千分一企业注册资本1251.8101万元,实缴资本1251.8101万元,千分一目前经历了三轮融资:2014年经历天使轮融资,深圳高新投领投;2022年经历A轮融资,民生证券投资、投控东海、民生股权基金参投;2024年8月进行了B轮融资,经纬创投领投。
目前,深圳市千分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有公司27.96%股份。
此次开启IPO辅导,千分一的辅导机构为民生证券。
一年前曾终止IPO
4月24日,新三板挂牌公司亘古电缆进行了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平安证券。
亘古电缆成立于2002年,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电线电缆制造企业,产品涵盖220kV及以下电力电缆、750kV及以下导线和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等,应用于输配电网络、交通运输、能源、建筑、电气装备等多个领域。公司控股股东为周法查,持有亘古电缆37.13%的股份。
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750kV及以下导线类、1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类、控制电缆类资格预审合格企业,参与了国家重点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杭绍台高速公路、新疆阿克苏-喀什高速公路、多个城市(杭州、西安、太原、合肥、成都、台州等)的轨道交通、宁波机场、武汉天门发电等重点工程项目的供货与服务。
公司于2015年3月3日在新三板挂牌,目前为创新层挂牌公司,股票代码为832010.NQ。
亘古电缆于2022年11月预披露招股书,准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全面注册制实施后,亘古电缆平移递交招股书,继续IPO进程,但在2024年6月主动撤回了申请。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月-6月,亘古电缆实现营业收入15.06亿元、17.28亿元、7.7亿元,净利润为1.06亿元、1.19亿元、5911.47万元。
从股价变化来看,亘古电缆自2021年7月以来交易增多,股价波动更明显,每股股价最高在2022年10月4日达到9.53元,和预披露招股书时间较为接近。
目前,截至4月25日,亘古电缆收盘价为每股4.73元。作为年度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公司, 亘古电缆总市值仅8.12亿元。
亘古电缆股价图
技术大佬云集
4月24日,国信证券向北京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将对煜鼎增材IPO进行辅导。
官网显示,煜鼎增材注册成立于2014年,由王华明院士核心技术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设立,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并专业化运行重大装备高性能“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是一家聚焦于重大装备大型关键构件高性能金属材料与先进制造核心关键技术持续自主研发与产业化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
煜鼎增材下设致力于高端数控机床及特种加工装备研发与产业化的“成都煜鼎特种加工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重大装备高性能增材制造产品生产加工的“成都艾威机械有限公司”,以及聚焦于重大装备大型关键构件高性能金属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核心关键技术持续研发与产业化的“雄安重大装备金属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北京煜鼎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等全资子公司。
在王华明院士带领下,核心技术团队与国内航空航天、能源动力、船舶海洋等重大装备设计制造企业“产学研”紧密合作,历经30余年自主研发,在国际上率先全面突破了钛合金、超高强度钢等高性能大型关键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工艺、装备、材料和应用关键技术,成果自2005年以来已在先进战机、大型飞机、重型运载火箭、飞船卫星、核电装备等重大装备研制和批生产中工程应用,为保障国家重大装备发展发挥了重要/不可替代作用,其中“飞机钛合金大型整体复杂构件激光成形技术”成果荣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为加快国家领先的高性能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技术成果在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中的推广应用和持续研发,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和北京市等指导和支持下,为探索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和国家工程实验室运行新机制,2014年7月,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北航先进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王华明院士团队共同出资注册成立北京煜鼎增材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并由煜鼎增材出资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创建重大装备大型关键金属构件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到工程应用无缝衔接的高科技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示范平台,填平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探索“产学研”紧密结合、“产教”深度融合的自主创新之路。
煜鼎增材汇聚了一支以王华明院士原始团队为核心的多学科交叉、“前沿基础-关键技术-核心装备-工程应用”一体化、老中青结合、年富力强的高水平创新研发团队和高水平管理团队。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卓青4人、博士10余名,“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5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一等奖获得者11人;卓越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科技成就奖1人、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标兵2人、大型运输机首飞立功5人。增材制造技术团队,2015年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先锋”团队,2016荣获 “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2018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资料显示,王华明是我国大型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技术领域的开拓者和国际著名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专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航空报国金奖”一等奖、全国杰出教学奖、北京高校教学名师。2020年5月29日,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作为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之一,王华明院士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报道。2021年9月,作为全国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王华明院士团队事迹在《新闻联播》头条报道。
天眼查显示,2019年,煜鼎增材曾获金舵投资公司领投的2.5亿元A轮,投后估值10.05亿元。随后,煜鼎增材在2024年完成由雄安新区政府平台领投的B轮融资,融资额未披露,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中国雄安集团、国投创合、中科创星、中地信基金、中信建投资本、乐普医疗,投后估值33亿元。
截至辅导备案报告出具日,公司控股股东为北京宝象科技合伙企 业(有限合伙),其直接持有公司 31.66%的股权。
而天眼查显示,北京宝象科技合伙企 业(有限合伙)由王华明持有99%的股份,再加上通过其他股东间接持股,王华明或持有公司41.53%的股份。
广汽资本、上汽投资、北汽投资参股
粤芯半导体在4月25日完成了上市辅导备案登记,辅导机构是广发证券。
公开信息显示,粤芯半导体成立于2017年12月,是一家广东省自主培育和全力打造的本土集成电路制造企业。
据悉,粤芯半导体项目计划分为三期进行,计划总投资约370亿元,三期建设全部完成投产后,将实现月产近8万片12英寸晶圆的高端模拟芯片制造产能规模。
粤芯半导体专注模拟工艺,从消费类芯片制造起步,通过逐步升级进入工业电子领域,进而在汽车电子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与国内现有主要主体形成差异化发展,旨在高端模拟芯片的特定细分化市场取得突破。
天眼查显示,粤芯半导体进行了天使轮、A轮、B轮、B+轮的融资,融资金额超过55亿元,投资方包括广汽资本、上汽投资、北汽投资、招银国际资本、广发证券、科学城集团、越秀产业基金、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广州产投集团等。
辅导备案显示,公司因股权结构较分散,无控股股东。
来源:IPO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