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其异质性特点使得临床表现形式多样。除了典型的喘息、气促、胸闷等症状外,部分哮喘患者可能仅以咳嗽作为主要表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深入探讨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本文将带您全面了解CVA的诊疗要点。
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其异质性特点使得临床表现形式多样。除了典型的喘息、气促、胸闷等症状外,部分哮喘患者可能仅以咳嗽作为主要表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深入探讨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本文将带您全面了解CVA的诊疗要点。
CVA概述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其主要特征为慢性咳嗽,患者通常缺乏其他典型的哮喘症状如喘息、气促等典型症状。国内多中心研究显示,其占慢性咳嗽病因的32.6%,是我国慢性咳嗽的最常见病因。
CVA具有与哮喘类似的病理生理特征,包括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等,但研究显示,这些生理特征的占比较低,侧面说明了CVA是典型哮喘的初始阶段,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等经典哮喘症状,研究显示,CVA患者的自然病程中约30%成人及54%儿童可进展为典型哮喘。
CVA 的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部分存在季节性变化。咳嗽通常较剧烈,夜间或凌晨咳嗽为其重要特征,此外,上呼吸道感染、异味、油烟、冷空气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患者咳嗽剧烈时可伴有呼吸不畅、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常伴发变应性鼻炎。值得注意的是,其情绪障碍发生率高于典型哮喘,临床需关注心理评估。
在发病机制上,遗传、免疫、过敏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CVA的发生,哮喘家族史者发病风险显著升高,母亲患病的遗传效应尤为突出;免疫失衡驱动炎症,Th2细胞分泌的IL-4、IL-5等细胞因子诱导嗜酸粒细胞浸润气道,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则通过激活肥大细胞加重支气管收缩;此外,肥胖、胃食管反流等合并症通过共享炎症通路,进一步推动疾病进展。
CVA的诊断
CVA的诊断需根据患者的咳嗽病史及特点、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抗哮喘治疗的有效性等综合分析以作出诊断。其中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是诊断 CVA 最重要的条件,但临床上亦要注意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需结合治疗反应,抗哮喘治疗有效才能确诊。
推荐采用以下诊断标准:
① 慢性咳嗽(>8周),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咳嗽;
②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平均每日呼吸峰流速昼夜变异率>10%,或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
③ 抗哮喘治疗有效
需特别注意与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变应性咳嗽、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疾病鉴别。
CVA的治疗选择
CVA 的治疗原则与典型哮喘相同,旨在控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缓解咳嗽症状。在缺乏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条件的单位,对于伴有夜间咳嗽或干咳,FeNO 增高或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的慢性咳嗽患者,可按CVA进行经验性治疗:
ICS-LABA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是治疗基石,单药或联合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LABA)可快速抑制气道炎症、缓解咳嗽。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等复合制剂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协同抗炎,疗效优于单药,且初始治疗无需高剂量ICS。
疗程方面,我国指南推荐≥8周,但在临床实践中,大部分CVA患者经治疗后其咳嗽症状可明显减轻,因而疗程<8周即停药的现象很常见,这其中也存在少数患者停药后未复发的情况。因此,应根据CVA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疾病进展情况个体化制定疗程,研究显示,24周长疗程可使患者肺功能及气道炎症指标改善情况更加明显,提示长疗程可使CVA患者获益更大。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通过降低CVA患者的白三烯水平而抑制呼吸道炎症反应,从而有效治疗少数经ICS治疗无效的CVA患者,既往研究显示,短期内单用孟鲁司特的止咳和抗炎效果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或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相似。因此,单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为不适合使用ICS治疗的CVA患者提供了治疗的可能。
其他治疗
➤口服糖皮质激素:对于治疗反应不佳且气道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OCS治疗(10-20mg/d,3-5天)。
➤中医药治疗:中医认为,CVA与风邪犯肺、肺气失宣相关。研究表明,中药可有效减轻CVA患者的气道炎症,改善气道功能。还有研究显示,针灸治疗可提高CVA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降低停药复发率,减轻咳嗽、咳痰、膈肌充血症状和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
➤P2X3受体拮抗剂:P2X3受体的过度激活与感觉神经元的超敏化相关,其可引起过度、持续和频繁的咳嗽,而P2X3受体拮抗剂能够抑制ATP与P2X3受体结合后产生的钙离子内流,从而起到止咳作用,在难治性CVA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CVA的预后
CVA虽短期症状易缓解,但复发与进展风险不容忽视。CVA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ICS治疗、疗程、细胞表型、生化指标、小气道功能障碍等。
研究显示,应用ICS治疗的CVA患者进展为典型哮喘的比例更低(7.4% vs 35.7%)。长疗程患者(如6月)的复发率相比短疗程患者(如2月)复发率更低,且研究显示,CVA患者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痰IL-10水平及哮喘控制测试评分与疗程呈正相关,痰IL-5水平、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及血清IgE水平与疗程呈负相关。因而疗程延长可能是CVA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
此外,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越高,CVA患者进展为典型哮喘的风险越大,CVA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与气道炎症指标如肿瘤坏死因子α、IL-4、IL-12呈正相关,且其升高与CVA复发相关。
结语
CVA 作为哮喘的 “隐形” 类型,早期识别需结合症状特征、气道炎症评估及治疗反应。临床医生应遵循 “精准诊断、足程治疗、长期管理” 原则,避免因漏诊导致病情进展。未来,随着生物标志物和靶向药物的发展,CVA 的诊疗将更趋个体化与精准化。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 45 (1):13-46.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 年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5, 48 (3):208-248.3.Zhong J, Wu F. Research Progr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ugh Variant Asthma[J]. Pract J Cardiac Cereb Pneum Vasc Dis, 2024.4.高龙霞,阎玥,包海鹏,等.咳嗽变异性哮喘现代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09):4171-4174.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呼吸科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