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毕业起,一直在西安市公安局任职,凭借严谨的工作态度、出色的专业素养和强烈的责任心,多年来在公安战线上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全做出了显著贡献,积累了丰富且宝贵的实战经验,成为公安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士。
特邀名家
宋国利
宋国利,男,年龄:60 岁。
• 1987 年毕业于陕西省人民警察学校,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石。
• 自毕业起,一直在西安市公安局任职,凭借严谨的工作态度、出色的专业素养和强烈的责任心,多年来在公安战线上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全做出了显著贡献,积累了丰富且宝贵的实战经验,成为公安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士。
• 宋国利先生对翰墨艺术有着极为浓烈的兴趣爱好。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全身心投入到中国传统书画的研习当中,对书法与绘画技艺进行深入探索和钻研,从未有丝毫懈怠。自 2005 年起,他更是全身心沉浸于这一艺术收藏世界,其收藏作品逐渐展现出独特的审美观念与深厚的文化蕴涵,体现了他对传统书画艺术传承与收藏的不懈努力,已然成为该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收藏名家。
电话微信:13384919888
作品精选
▲上丹崖万仞之巅,夜宿莲花峰顶。霜月洗空,一碧万里。古梅谈玄,鲁斋诵史,足庵歌游仙、招隐之章。少焉,吹铁笛,赋新诗,飘然有遗世独立之兴。次躡景炼丹峰,过仙人石桥,酌丹泉,徜徉久之。次纡路游水帘洞,踏月夜归。启夏先生教正,向公许雪邨。
这是宋代吴龙瀚的游黄山记,风景优美,语言秀丽,书者温润,用笔老辣,结字严谨,心手双畅,他是清末民国文化人许康(字雪邨)所书,所作画作:蘑菇画法,“最是渔郎停棹处,不知仙岛不知春”以应启夏先生正,向公居士客海上。清雅淡朴,气息贯通,从拍卖记录看,字画为同一作者:许康(雪邨),生于清末,兴于民国,字美画妙,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可惜画作品相略欠,但细观笔触和色泽,还是很能触动人的心灵也,已瑕不掩瑜,算藏品中的珍品了。不好判断作者,查字查画查度娘,对比书写习惯,印章特点,综合考量,才定为同一作者无疑。为了作品的完整,该画作要重揭裱,修复,以现昔日模样。
民国长安书法大咖岳松侪先生尺椟之作《沁园春长沙》:峻切兀傲,姿肆有度,以温润调节字的雄强,同时以变形打破字的平实,甚或以大篆字形入行。结体有收有放,大开大合,纵横不羁,势足力满;用笔有碑之骨力,帖之姿态。方折近于碑,圆转近于帖。点画轻重有别,即使牵丝也是气力充足、力透纸背。整体雄强奇崛,张扬恣肆,在水墨氤氲中呈现一派豪放的阳刚气象。难怪时人有“寇隶岳行”之说。寇者,寇遐:岳者,岳松侪。
岳松侪是冯玉祥将军手下的一名书记长,政治上经历丰厚,当过书记长,处长等职;文化上更是卖力,活跃于陕西民国,成为那个时代的书法风景:程克刚对他的书法只用了两个字评价:精彩。他与徐悲鸿,张大千,关山月,赵望云交好,何海霞,康斯尧对他评价甚高:康曾见岳的册页,当即临摩抄写,藏家讲可多留几日,康老坚持不让过夜,言:太贵重了。当谈到岳字价位不高时,康言:那是现在人不懂。他一九六四年去世,主持他追悼会者张寒杉。
好的书法,有震人心魄的功效,尽管作者写此作时"病痢正烈,手不应心,笔与手违”,但纵观全局,仍疏密有致,险峻笔奇,古朴高雅,躁俗全无,显然已瑕不掩瑜,心眼双养。
▲脏吗咕咚,直径24公分,笔划生动,略有残缺,潜心细研,思想萌动数小时,斗争来斗争去,欠着别人的钱,先买为己有再说。
首先是字好,行书带楷意,安静沉稳,功力扎实,偶有行草,也鸾舞蛇惊,奔雷坠石,纤纤乎似初月之岀天涯,落落乎象星辰之布河汉,眉眼周正,味之不尽。
隶书极佳,其风格与东汉《史晨碑》近:古厚沉雄,端庄秀雅,入木三分,字美均衡,把结字控制到佳处,把笔性发挥到极致。
其次是内容好:行书:余家贫,耕植不足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之(资),(未)见之术,亲故多劝余为长使,(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候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隶书:自卫反鲁,养徒三千。获麟趣作,端门见征,血书(著)记。海航星使大人雅鉴,渔川吴永,鉴印一方白文:吴永长宜寿昌。
行书是《归去来兮辞》选句,穷则思变,人性使然,有顺应自然,改造自己之意,很人性化;隶书则写孔子:辗转列国,得弟三千,获麟之宝,血书化鸟,记著卓著,仲尼乃儒之首,书之思之,都有味道。
再次是作者牛屄:渔川吴永,曾国藩的孙女女婿,早年任知县,工词善书,乱中接驾,得慈禧光绪之宠,仅升至山东提法使(之前称按察史),属正三品官员,留典在世,在清末文化人中颇有影响。95年拍摄的电影《慈禧西行》,吴永的扮演者就是著名演员张国立,说明其角色的重要,他是清末著名书法家,学董其昌,几可乱真。
四是上款人也可以:海航是曾国藩幕僚,举人穆其琛的字,穆是曾有能力的幕僚之一,也算得上是名人上款。
逾百年,风残月蚀,保管欠佳,苍桑之味亦因之浓郁,以此字观照今日书坛之所谓名作,亦需洗眼矣,经济尽管低靡,字还有残损,细品之,亦瑕不掩瑜,堪称古典中的佳作。分享微友,早安!
(耕砚斋主人宋国利,2025年4月22日凌晨)
。
▲古今相融,诗画合璧,历史提问题,戮力完成,终成《豳风七月》诗意图八条屏,完成了由③②①的转变,过程曲折,完图坎坷,决心下到,终成圭臬,喜欢!
武廷桂是清末长安著名画家,西安碑林藏有他的关中八景诗意图,一直有他的拓片售出,关中八景图是清代篇幅最大的关中八景,武氏能诗善画,清末民国就闻名三秦,许兰州将军爱之,曾买两巨册赠民国总统徐世昌,这个六屏是豳风七月的诗意创作,一画一诗,都很精彩:沉稳文气,中心突出,人物细腻,生动传神,但缺点是留有诗堂,不甚完整,让人心中难免遗憾。
于是我想到了现代著名花鸟大家,我的好朋友江文湛老师,绘制《豳风七月》中涉及的果蔬,并题”豳风七月诗意图”,让中心更加醒目,后又在好友杨玺处见曹伯庸老师曾为武廷桂的画作所作之跋,与此组画相宜,便写存画过程和曹老师跋各一,现如图①,从而完成了历史性的对接。
此组画虽小,精彩纷呈:诗画相宜,书法精彩,诗作符合图式,吻合平仄关系,江先生紧扣主题,所补诗堂古朴生动,一改一往的靓丽之色。陈斌教授的书法宽肥得体,珠落玉盘,行笔潇洒,古朴温润,与六条屏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感谢田园先生的友情转让,也感谢江文湛先生的精湛画作与题跋,同时也感谢傅学斌校长的短文写作,更要感谢陈斌老师不厌其烦,写字数百,不计报酬且一气呵成,这幅巨作是武廷桂先生之创作,能收藏到清末民初的巨作,是耕砚斋的幸运,也是收藏市场的幸运,弥足珍贵。分享微友,早安!
(耕砚斋主人宋国利,2024年12月16日晚初稿,17日晨修改完成。)
▲牛兆濂书法对联:117x25cmx2,未筹管乐平生志,且作羲皇向上人。落款:蓝川,牛兆濂。宽博颜体,敦厚周正,朱熹诗句,理学大圣,牛兆濂虽为清末举人,但淡泊名利,重视教育,创办芸阁书院,讲遍关中大地,以孝慈享誉天下。他爱国敬民,做事廉洁,有极烈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结,人称“横渠之后,关中一人”,人称“牛才子”,“牛神仙”。
牛兆濂生性恬淡,沉默寡言,虽潜修理学,但也博学广闻。他毕生致力于两件事,讲习关学和推广乡约。一生致力于保护整理古籍,恢复程朱理学教育,延续关学学脉。他过着几亩薄田,数椽茅屋,半仓农具半仓书的耕读生活,他给关中百姓留下了“房是招牌地是累,攒上银钱是催命鬼”的民谣。他一生奉行“学为好人”之道,德行乡里。在他之后,关中再无大儒。
牛兆濂为孝放弃殿试,救灾拒绝儿子谋差,口说督军升允退兵,让西安免受战祸之苦,”明年种豆"的易经实践,与女儿再无往来,关中书院总教习,芸阁书院创始人,沤心沥血,桃李遍及大江南北及朝鲜,韩国,日本,著书立说,著作等身,九一八日本侵华,组织五百乡勇,通电全国抗日,七七事变后,先生缩食示威,不久便愤然离世。
牛先生的一生,是有主见的一生,是倾心教育的一生,是淡泊名利的一生,是推广关学的一生,他一生信念笃定,身体力行,积极入世又华丽转身,他是贺复斋的高徒,举人出身,《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原型,牛先生是陕西民国时期最著要的文化人名片,拥有他的书法,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刚买时有些瑕疵,经过小周师傅的精心收拾,维持了原装旧裱,也让作品熠熠生辉,分享微友,也祝大家周末快乐
!
▲“人闻华下香”横披,2点6平尺,作者为民国政治家,著名书法家,蒲城先贤寇遐先生。
该作行草,用笔善变,结字枯润有度,中宫内敛,有篆,隶笔意,沉稳,无俗躁之气,人闻花下香,也是人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一种追求美好的思想象征,是洁身自爱的喻意表现,字虽不大,算佳作也。
寇遐是杨虎城主陕时的顾问,也是省议会副议事,国家资政会议员,早期的同盟会会员,参加推翻曹锟的北京事变,参加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编辑民国《西京金石书画册》,是民国陕西书坛的二号人物,仅次于于右任。
陈毅元帅看了他题写的"人民大厦”,言我不写了,我着实没有先生写得好也,他的书法优劣可见一
斑。
寇遐民国时期或解放后,多次义卖,支援国家或支援抗美援朝,是人中豪杰,他的字值得关注和拥有,分享微友,早安!
▲景志伊:民国著名文化人、硕儒,人称“景百科”或“景万有”。他精通天文、地理、中文、数学,尤其擅长医学。同时,他也是清末民国的政治人物,曾任省政府主任秘书,同盟会早期会员。此外,他还是民国著名教育家,桃李满天下,赵寿山、孙蔚如等都是他的学生。景志伊还是关学大儒,与于右任同为刘古愚高徒,并且是省文史馆创始人、首任馆长。
他是我们富平城关人,蓝田著名文化人闫甘园的碑文就是他起草了,他”一针治霍乱”,景志伊平生砺志苦学,博闻强记,诸子百家、三教九流、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天文星历、山川形胜、钱粮贡赋及近代医药科学,无所不究。执教西安各大专中学时,讲授文学、史学、地理学与中医学等课,论析征引透彻精辟,敢言人之所不敢言。因而赢得众口交誉的雅号:“景万有“《万有文库》、“景百科”(《百科全书》)。他则自嘲为“字纸篓”。
景志伊的书法颜体不板,醇博幽静,有浓郁的民国文人气息,内容也好。害怕忘了,分享微友,早安!
▲戈壁舟,西安市最早的书协主席,一位才华横溢的书法大家,他原名廖耐难,四川成都人,久居西安。他的书法以北碑著称,尤喜康南海书法,书风熔真、草、隶、篆于一炉,圆笔如橡,方笔如截,瘦劲峻朗,朴拙率意。这张四尺就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戈壁舟还是一位有激情的诗人,曾任西安文联主席,《延河》杂志总编,陕西作协副主席,与艾青,贺敬之同名,出诗集十余部,将民间纯朴的诗风与古典诗词的浓郁结合,富有创造性地推动了中国诗词的发展。
他见过主席,创作了多首诗,且留下很多至今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他是一个有底蕴的文化巨人,他的书法也是一位有底蕴的文人书法,与其他文人书法的不同是:他的书法多了法度,多了宽博,多了率意,多了诗情…
他的书法,才是收藏的正品,珍品。
▲藏品的魅力:有翰林张世英的三屏,就会操张世英的心。
张世英,天水二甲进士,翰林,清代政治家,教育家,二品官员,光绪帝颁”办学尔圣”,五次嘉奖,与蔡元培最早提出“教育救国”思想,一生办学3千多所,天水亦渭中学的创始人,去世后,灵堂设半年之久,灵前碰晕者有之,徒步吊唁者有之,去世多年,民国政府仍给其追认“民族教育家”称号,这三屏中,写有清末县令许怀慞及兴平理学大师张元际诗各首,自作诗一首,张世英是清末陕甘大儒,在凤翔做知县时,曾邀理学大师贺瑞鳞在凤翔书院讲课,自己也讲,他人正学问高,留世作品不多,这个三屏就显得弥足珍贵。分享微友,早安!
▲ 翰林东西少又少,六尺巨幅更难找。
头品顶戴吴怀清,永乐大典藏书丰。
二甲进士爱书法,读书研史把心扎。
王箴本为川绅士,亦喜翰墨是名家。
杨基明诗春色好,吴字古朴功夫妙。
细观现代书法场,还是古人道行深。
喜得巨幅吴怀清书法,品相差点,经努力修复,装轴进框,亦威武非常,发图以飨微友,早安!
▲20平方尺的巨作,甘肃清末最著名的回民画家马虎臣(字文炳)花卉四条屏,拍卖会上4万1千元竞流拍了,这不能不说市场真的凉,凉到了冰点。
马虎臣所作七绝“不官不隐亦优哉,多少名花掌底开。为我子孙留富贵,玉树之下起楼台。”抒发了他致力于花卉创作的美好愿望,所作牡丹,萧瑟之中见生机,颇显生动和文气,慈禧太后西逃,见其水墨牡丹,颇给好评,后听说是回民,沉下了脸(清末回民有暴动),这组四屏,疏密有度,构图别致,水墨有韵味,行笔有节奏,开合自然,极具美感,一百多年至今,虽经岁月沧桑,但品相如斯,实属不易,古朴味,醇厚幽雅,味之不尽。
马虎臣是清末甘肃的著名画家,兰州及附近的地方博物馆多有收藏,如今市场冷落到价格卖不过当代画家,不能不说是现在收藏界的悲哀,巨幅大作,4万多都无人问津,让人感到透心冰凉。
时间无情,资源有限,正经作品是不怕埋没的,继续留上欣赏,也是极显惬意的事,分享微友,晚安!
▲梅兰竹菊四屏,110X30cmx4:作者民国张东白。
张东白是蒲城清末举人,同盟会早期会员,参加过“公车上书”,是关学的倡导者和积极传播者,他参加了宋伯鲁,李岳瑞组织的“关西学会”,曾在由关中书院改名的陕西第一师范教书,是陕西民国蒲城第一风流才子,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光会弹奏吹拉的乐器就有十多种,他是陈树蕃督军的家庭艺术老师,民国著名书法家寇遐的先生,是辛亥革命的先驱,与井幕勿,李仪祉在大雁塔”歃血为盟”,明确提出驱除鞑虏,建立共和中国的主张,与孙中山的革命遥相呼应,但他不迷恋官场,也不流俗于市井,是一位有着士人风骨的过着清贫生活的闲云野鹤般硕儒,西安碑林刻有他的书法牌匾,1923年去世,享年69岁。他的儿子张子久,书法优秀,是民国西安金石学会成员,名噪一时。
张东白去世后,张凤翙,邵力子,于右任,冯玉祥陈树蕃等民国政要都予以支助丧葬费用或亲自送其土殓,对张东白的去世表达了惋惜和爱戴之情,宋伯鲁为其立碑题《张维寅圹记》数百字,由名人樊鼎新勒石,在蒲城及西安文化界有很大的影响。
张东白的字画都好,书法长于行草,善用中毫,笔势奔放,作品宕逸有奇气,一字一画,尺牍寸楮,人争宝之,这张梅逸气冲天,简捷至极,画面松而极具张力,把它放到四条屏中,更具神采。
对民国先贤艺事的疏理和研究,是收藏界的方向问题,民国是中国知识分子生存最好的一个时期,大师迭出,名家不断,文脉自叙,成就斐然,得之圭臬,实乃不易。再次分享,早安!
来源:艺韵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