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海夜空,胡塞武装的导弹划破寂静,美国MQ-9“死神”无人机接连坠毁。伊朗支持的也门胡塞武装,正以出人意料的防空能力挑战美军行动。从地对空导弹到改装空对空武器,胡塞的防空网让美军损失惨重。美军还能在也门上空自由行动吗?
红海夜空,胡塞武装的导弹划破寂静,美国MQ-9“死神”无人机接连坠毁。伊朗支持的也门胡塞武装,正以出人意料的防空能力挑战美军行动。从地对空导弹到改装空对空武器,胡塞的防空网让美军损失惨重。美军还能在也门上空自由行动吗?
《华盛顿邮报》报道,自2025年3月15日起,胡塞武装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击落或疑似击落六架美军MQ-9“死神”无人机。福克斯新闻进一步披露,截至2025年4月,第七架MQ-9确认被击落。《星条旗报》援引美国国防官员称,自2023年10月以来,胡塞武装已摧毁12架MQ-9。胡塞武装宣称击落22架,但这一数字未获独立核实。每架MQ-9价值约3000万美元,18架的损失总计5.4亿美元,对美军预算和作战能力构成显著压力。
美军自2023年10月起加大对胡塞目标的空袭,以应对其对红海航运和以色列的攻击。MQ-9作为美军情报、监视与侦察(ISR)的核心平台,频繁巡航也门及周边空域。然而,胡塞防空系统的精准打击暴露了MQ-9的脆弱性。《TWZ》指出,MQ-9设计用于中空作业(2.5万至3万英尺),缺乏威胁预警传感器,难以抵御胡塞的红外制导导弹。美军虽否认部分胡塞战绩,但承认无人机损失远超预期。
胡塞武装的防空能力依赖伊朗支持,涵盖多种地对空导弹和改装武器。《TWZ》报道,胡塞最先进的防空系统是Barq-1和Barq-2地对空导弹,2023年9月在萨那阅兵式上亮相。胡塞宣称Barq-1射程50公里,拦截高度15公里;Barq-2射程70公里,高度20公里。这些导弹基于伊朗“塔尔”系列,继承了苏联2K12“库布”(SA-6)和9K37“山毛榉”(SA-11)的技术特点,配备轮式发射器和火控雷达,部分系统集成电光或红外传感器。
此外,胡塞部署了“358”巡飞地对空导弹(也称Saqr-1),由涡轮喷气发动机驱动,配备红外传感器阵列。《纽约时报》援引美 2020年美军官员称,该导弹以“8字形”飞行搜索目标,擅长拦截无人机和直升机。《TWZ》指出,358导弹的低速设计适合打击MQ-9等慢速目标,其被动红外制导可规避传统对抗措施。2023年,胡塞推出Saqr-2导弹,尺寸更小,但具体性能未知。《TWZ》还提到伊朗研发的“359”导弹,射程可达150公里,具备降落伞回收功能,但暂无证据显示胡塞已装备。
胡塞还改装苏联和俄罗斯空对空导弹,包括R-73E(Thaqib-1)、R-27T(Thaqib-2)和R-77(Thaqib-3),用于地对空作战。《TWZ》指出,R-73和R-27采用红外制导,R-77为雷达制导,依赖地面红外传感器或雷达提示目标。R-73的大离轴距(HOBS)能力增强了其锁定动态目标的效率。这些导弹由车载发射器发射,具备一定机动性,增加了美军侦察难度。
胡塞还继承了苏联S-75(SA-2)、2K12“库布”(SA-6)和便携式“箭”(SA-7)导弹。《TWZ》报道,部分S-75被改装为“征服者-2”和“穆希特”弹道导弹,用于地对地或反舰作战。胡塞的“Fater-1”导弹复制了2K12的3M9导弹,可能结合伊朗技术。P-18、P-19和PRV-13雷达为这些系统提供目标搜索和跟踪支持。
胡塞防空网的威胁不仅来自导弹,还得益于被动传感器。《TWZ》援引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2018年分析,伊朗提供的虚拟雷达接收器(VRR)可被动收集飞机信号,覆盖半径超250公里,获取目标位置、高度、航向等数据。这种系统无需发射雷达波,避免被美军反辐射导弹(如AGM-88E AARGM)锁定。胡塞利用VRR为导弹提供初始提示,实施“弹出式”攻击,即在目标接近时激活制导系统,增加突袭效果。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华盛顿研究所的迈克尔·奈茨指出,胡塞和伊朗偏好电光和红外系统,因其完全被动,难以追踪。2024年美国国防情报局(DIA)报告证实,Saqr-1(358)导弹的红外制导对MQ-9构成重大威胁。《TWZ》援引保卫民主基金会研究员贝纳姆·本·塔勒布鲁表示,358导弹显著提升了胡塞对美军无人机的打击能力,可能继续迫使美军付出代价。
胡塞还可能使用其他电子支援措施(ESM)系统,通过探测敌方雷达信号进行目标定位。这些被动系统与红外制导导弹结合,使胡塞能在不暴露位置的情况下发起攻击。《TWZ》提到,胡塞发布交战后红外画面,显示其依赖被动传感器捕捉目标。
胡塞防空能力迫使美军调整策略。《华盛顿邮报》报道,2025年3月,六架B-2隐形轰炸机部署至迭戈加西亚岛,10月参与也门空袭。B-2的高隐身性和远程打击能力可突破胡塞防空网,但《TWZ》强调,即使B-2也需电子战和压制敌方防空(SEAD)支持。1999年,塞尔维亚击落F-117的案例证明,隐身并非无懈可击。
美军还增加防区外弹药使用。《TWZ》报道,海军F/A-18E/F“超级大黄蜂”首次在也门使用GBU-53/B“风暴破坏者”滑翔炸弹,并部署AGM-84H SLAM-ER巡航导弹和AGM-154 JSOW滑翔炸弹。这些武器允许美军在胡塞导弹射程外打击目标,但成本高昂,难以完全取代MQ-9的监视任务。
《TWZ》指出,MQ-9的持续损失引发对其未来适用性的质疑。美国空军计划2035年前逐步退役MQ-9,2020年已停止采购,因其在高威胁环境中脆弱。海军陆战队则继续运营MQ-9,测试电子战吊舱以对抗雷达威胁。通用原子公司开发的自卫吊舱可探测热寻的导弹,但《TWZ》未确认美军在也门使用该系统。损失MQ-9虽无人员伤亡,但高昂的经济成本和情报缺口影响作战效能。
《TWZ》援引美军高级官员称,胡塞武装虽非技术先进,却展现出创新精神,其防空能力常出乎美军意料。保卫民主基金会的塔勒布鲁指出,伊朗将先进军事技术交予胡塞,赋予其超乎寻常的作战能力,凸显非国家行为者适应战场的潜力。胡塞的机动防空系统,如2K12“库布”和伊朗“塔尔”发射器,具备“打了就跑”特性,难以被美军锁定。
《TWZ》报道,美军持续打击胡塞雷达,削弱其目标探测能力,但被动传感器和红外制导导弹降低了雷达依赖。胡塞虽未击落美军载人飞机,但MQ-9的损失已迫使美军重新评估战术。B-2和防区外弹药的使用反映了对胡塞防空威胁的重视,但高成本和复杂后勤限制了其长期应用。
胡塞防空网的真正威胁在于其多样性和隐蔽性。Barq、Saqr、改装空对空导弹和继承的苏联系统,结合被动传感器,形成了一张覆盖中低空的火力网。美军MQ-9的接连坠毁,暴露了其在现代防空环境中的局限。《TWZ》强调,胡塞的低成本武器对抗美军昂贵装备,凸显不对称作战的挑战。
未来,胡塞可能进一步整合伊朗技术,如“359”导弹,扩大射程和灵活性。美军需提升MQ-9的自卫能力,或转向更隐秘的平台,同时优化防区外打击以降低风险。红海空域的博弈远未结束,胡塞防空网仍是美军挥之不去的阴影。美军能有效应对这一低成本却高效的威胁吗?
来源:视界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