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团最新发布的《2025酒吧指南》犹如一幅生动的行业快照,勾勒出这片“越夜越精彩”的图景:全国46城853家特色酒吧上榜,较去年新增6城,上海、北京、成都、深圳、杭州稳居前列。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城市的心跳并未随白昼一同沉寂,反而在一间间风格各异的酒吧里,奏响了更富个性与活力的乐章。
从上海的梧桐深处到呼和浩特的草原星空下,从沈阳的热闹街市到深圳的创新前沿,中国的酒吧文化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与“文艺复兴”。
这不再仅仅是酒精的消费,更是一场关于体验、社交、文化与数字化的多元叙事。
美团最新发布的《2025酒吧指南》犹如一幅生动的行业快照,勾勒出这片“越夜越精彩”的图景:全国46城853家特色酒吧上榜,较去年新增6城,上海、北京、成都、深圳、杭州稳居前列。
更引人注目的是,2025年以来,美团平台酒吧订单量同比增长高达49%,远超市场平均增速。
其中,上海共103家酒吧上榜,居全国第一。其中,精酿、特调等精品单店酒吧共有41家上榜,较去年新增20家;跨界融合型酒吧共有34家上榜,较去年新增15家。
上海深夜消费潜力大、新业态发展活跃,美团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海酒吧的整体消费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40%。其中,夜间消费订单量同比增幅接近50%。
这背后,是年轻一代消费者对夜生活“第二主场”的全新定义,以及酒吧业态在服务零售大潮下的创新与进化。
从“买醉”到“买体验”:细分赛道的百花齐放“年轻人是酒吧消费的主力军,他们对酒吧的需求不再局限于酒水本身,还注重氛围感。酒吧是一个社交场所,让他们在碰杯之间,获得精神层面的共鸣。”昆明上榜连锁酒吧——7米9(南亚店)的运营总监张皓楠介绍,为了迎合新趋势,门店推出了主题派对、品酒会等丰富的社交活动。同时在不同分店的空间上融入多种潮流文化,为年轻人打造放松社交的氛围。
美团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精酿吧、特调吧、社交酒馆、融合型酒吧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赛道,增速均超30%。这标志着酒吧行业正从过去相对单一的模式,迈入一个百花齐放、精耕细作的时代。
音乐,是许多酒吧的灵魂。位于上海的Blue+Club蓝调之家,便是一个将蓝调、爵士、funk音乐与鸡尾酒文化深度融合的独特空间。“我们这里每天的乐手都不一样,”Blue+Club蓝调之家的代表分享说,“喜欢这类小众音乐的年轻人和中年人都会来。而且,我们每个季度都会更新特调鸡尾酒单,根据客人的反馈不断调整翻新。” 对他们而言,音乐和酒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这种对特定音乐风格的坚守,吸引并凝聚了一批忠实拥趸,也让他们有了“下半年或明年开第二家店”的底气。
而在沈阳,喜唐酒吧·民谣livehouse则将现场气氛推向极致。“我家主要就是以民谣、流行、摇滚为主,演出时间长达6小时,有十多个歌手轮番上阵,”喜唐酒吧·民谣livehouse的创始人陈鹤飞说:“我们追求的是提供情绪价值,歌手会下台和客人互动,甚至开火车。装修是新中式风格,很多人是冲着打卡来的。” 他们巧妙地利用沈阳文旅热度,吸引了大量本地年轻人和外地游客。尽管他们认为东北人喝酒更“实在”,但陈鹤飞深谙“情绪价值”之道:“氛围感先把人吸引来,然后靠舞台和互动让客人留下来,喝得更尽兴。” 他们甚至不鼓励歌手“照搬原版”,而是“让他们玩尽兴”,进行改编创作,保持新鲜感。这种模式下,虽然单杯价格可能不像高端酒吧那么高,但整体消费量和顾客粘性却十分可观。
Magic 0903·bar,是福州一间主打特调鸡尾酒的精品单店酒吧。其创始人David表示,目前门店客群主要是20岁至40岁的年轻人,无论是每季更新的主题风味酒,还是专属特调鸡尾酒,都围绕着“情绪”二字展开。“我们的调酒师即是服务员,特调鸡尾酒没有设定的酒单,每一杯都是调酒师走到客人面前,根据他们对口味、度数,甚至是某种感觉的主观需求专属调制。透过将产品和服务做融合,提供消费者情绪价值。”
融合跨界,“酒吧+”的无限可能“酒吧+”模式正成为行业新宠,赋予酒吧复合型空间的新定义。上海的半笑酒馆便是一个典型案例,其运营负责人江湖远介绍说,创始团队来自演出行业,“开酒吧的初衷是为了满足观众‘看完剧喝一杯谈天说地’的需求。” 半笑酒馆将沉浸式戏剧、演出等引入酒吧,演出是售票的。“我们7:30到9:00做演出,这个时段反而是我们业绩最好的时候,票房加上酒水,利润并不低。” 江湖远坦言,他们最初做脱口秀,发现“听段子的人好认真,酒都不喝”,于是转向民谣和戏剧。他们只卖精酿啤酒,客单价在南京东路区域相对较低,不到100元。“我们要求客人必须试饮再点单,”他解释道,“一定要让客人去吧台,尝了之后找到适合自己的酒,觉得好喝,才让客人下单。”
半笑酒馆的目标客群是年轻女性,通过戏剧演出吸引了大量原本可能“害怕”去酒吧的女性用户。“我们最大的贡献是把一波从来不去酒吧的女生带到这个地方,让她们觉得很舒适。” 江湖远说,未来的方向是“戏剧酒吧”,计划将成功的剧目IP复制到全国的剧场酒馆中。对他们而言,核心竞争力永远是“内容”。
内蒙古呼和浩特的P.I.N酒吧,则将“融合”玩出了另一种花样。他们戏称自己是“被物业成全的复合型酒馆”,巧妙利用“畸形”的物业结构,比如半圆形或方形,将空间切割,实现前半场“清吧”模式,吸引打卡拍照的客人;后半场转为“闹吧”,以Hip-Hop、说唱点燃气氛。
“好处在于不被客人所定义,获客面更广,”P.I.N酒吧的主理人张凯说,“前期靠美团引流打卡,后场靠私域和口碑传播。DJ一旦把情绪价值给到,后场的下酒速度是前场的三倍。” 他们深谙流量逻辑,在美团平台上灵活设置不同时段、不同客单价的套餐,最大化线上引流和转化效果。“美团是我们主要的线上阵地,有时候一桌(客人通过朋友圈分享)能带来六七桌。” 尽管一年中真正的旺季只有夏季两三个月的旅游高峰期,但复合经营模式和对情绪价值的精准拿捏,让P.I.N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
精工细作,一杯一世界当“酒吧+”不断拓宽边界时,另一批酒吧则选择向内探索,在产品和服务上做到极致。
在上海和深圳都有门店的Bar Choice,则将目光投向了更具文化底蕴的“茶”与“鸡尾酒”的融合。“我们做茶鸡尾酒,把茶融入其中,”Bar Choice的创始人赵苗介绍说,“我们有超过50位调酒师,基本没有服务员。” 他们与凤凰单丛、西湖龙井的非遗传承人深度合作,“希望通过更年轻、新潮的方式,让年轻人理解传统文化空间。” 这不仅是产品创新,更是文化叙事的延伸。
Bar Choice拥有专业的茶艺师团队,白天经营茶馆,晚上变身酒吧,甚至未来计划开设零售店,输出文化产品。“我们运用近200种茶,通过旋转蒸馏、离心、低温慢煮等28种不同工艺萃取,再融入不同的基酒或辅料。” 这种近乎实验室精神的研发,保证了产品的独特性和品质。他们的客单价相对较高,上海华山路的门店分别大约在200元,BFC的门店大约在400元左右,凭借独特的概念、专业的出品和精准的营销(包括在海外媒体的曝光和国际调酒师交流),吸引了大量追求品质和新奇体验的顾客,甚至不少外国客人。“创意、审美和必须带餐(下酒菜),是我们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很重要的三个点。”赵苗总结道。
数字化赋能:线上线下共振这场酒吧行业的变革,离不开数字化的深度赋能。美团等线上平台不仅是消费者寻找酒吧、预订、购买优惠套餐的入口,也成为商家展示特色、积累口碑、精准获客的重要渠道。
美团平台上,过去一年,酒吧商家连续四年合作率翻倍增长,小酒馆、精酿啤酒吧、特调酒吧是线上最主要的商户类型,合作数量均破万家;酒吧类商户的线上访问量、订单消费、用户评价量均呈现快速增长,成都、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是酒吧最多的头部城市;2025年数据显示,线上流量和交易显著增长的商家,超70%为线上内容丰富的门店。
“我们线上流量和交易显著增长的商家,超70%是线上内容丰富的门店。”美团的数据揭示了线上精细化运营的重要性。P.I.N酒吧的主理人张凯提到,美团套餐的灵活性帮助他们实现了不同时段的引流和数据提升。
喜唐酒吧·民谣livehouse的创始人陈鹤飞也认为,“美团给了一个基础底仓的客人”,他们再通过现场氛围将口碑反馈回平台,形成正向循环。
半笑酒馆则观察到,“点评美团是大家(尤其在上海)的第一选择,我们9点半之后的客人百分之六七十都是通过大众点评跟美团来的。” Bar Choice的创始人赵苗坦承,利用点评的“超级爆款”功能,集中推广特色单品,实现快速曝光,这个是非常有效的。
美团乐生活业务部负责人陈一方在采访中进一步阐述了平台的角色:“我们核心是撮合用户和商户,提升信息效率。现在我们把酒吧的酒水、歌手、调酒师等信息做得更丰富,加入更多图片、视频内容,并提供预订功能。” 他提到,美团努力通过榜单等形式,“为用户打造一份兼具公信力与实用价值的品质酒吧消费指南”,同时也“为行业树立标杆,推动良性竞争”。正如上海TENDER BAR主理人波恩所言,榜单不仅带来流量,也提供了同行交流学习、洞察趋势的机会。
尽管市场蓬勃,挑战依然存在。半笑酒馆的江湖远敏锐地观察到“消费降级”的趋势,这促使他们更专注于提供高性价比的“演出+精酿”体验。
美团乐生活业务部负责人陈一方也承认行业客单价有下行压力,但他认为酒吧正通过延长营业时段、增加附加价值(如餐饮、演出)、优化供应链等方式积极应对。
此外,酒吧连锁化仍面临挑战。“酒吧的社交氛围很难标准化,”陈一方指出,“它跟人、跟当地文化、甚至跟物业环境都息息相关。” 像上海永康路、复兴公园那样独特的氛围和客流聚集地,难以简单复制。
然而,挑战亦是机遇。无论是Blue+Club蓝调之家的执着、P.I.N酒吧的灵活、喜唐酒吧·民谣livehouse的热烈、半笑酒馆的跨界,还是Bar Choice的精研,都展现了中国酒吧从业者的韧性与创造力。他们正以各自的方式,解读着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需求密码,探索着文化、商业与科技融合的新路径。
从街角的社区小馆到城市中心的潮流地标,从一杯精心调制的鸡尾酒到一场沉浸式的戏剧体验,中国的酒吧早已超越了买醉的场所,成为都市夜色中承载情感、交流思想、体验多元文化的容器。
在数字化的浪潮和不断迭代的消费趋势下,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行业,正以更加精彩纷呈的姿态,点亮城市的夜晚,也为服务零售和夜间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下一杯酒,或许就藏着下一个商业故事的开端。
来源:周到客户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