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云35岁时,创办阿里巴巴;任正非35岁时,还在部队当兵,43岁才创立了华为;董明珠35岁时,还是一家化工研究所的行政,36岁才进入格力做业务经理;雷军41岁创立小米;宗庆后42岁时还在蹬三轮卖冰棍,46岁才创立娃哈哈。
35岁,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年龄。 有人说,人到了35岁必定遇上中年危机。身体大不如从前,工资还比应届生要得高,自然会被企业淘汰。
马云35岁时,创办阿里巴巴;任正非35岁时,还在部队当兵,43岁才创立了华为;董明珠35岁时,还是一家化工研究所的行政,36岁才进入格力做业务经理;雷军41岁创立小米;宗庆后42岁时还在蹬三轮卖冰棍,46岁才创立娃哈哈。
不用再数了,因为这些人并不是特例: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是从35岁以后,才逐渐走上巅峰的。 为什么他们能行? 地产大亨冯仑说,如果你能扛住3件事,你也能行!
在我们的认知里,35 岁的人,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腰。他们不再是 “初生牛犊不怕虎” 的年轻人,上有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下有年幼的子女需要抚育。在工作中,他们不敢轻易裸辞,更不敢贸然创业,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前怕狼后怕虎,总担心一步错步步错。
然而,长时间的犹豫、思考和害怕,并不能改变现状,反而会让人停在原地,无法取得任何突破。想要改变,唯有行动起来。
就像冯仑,30 岁时就已经做到正处级,还在海南成立了海南体改所,手下管理着 100 多个下属,可谓风光无限。但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精英阶层发生了巨大变化。有的人选择继续在官场拼搏,有的人投身商海,有的人远赴国外深造,还有的人则不幸陷入牢狱之灾。
冯仑的境遇急转直下,没有机关愿意接纳他。幸运的是,经人介绍,他进入了牟其中的南德公司。面对人生的巨大落差,冯仑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下定决心做出改变,努力学习新领域的知识。
上天眷顾努力的人,仅仅一年多时间,他就从一名普通的办公室主任,得到极大的重用。
冯仑的经历告诉我们,35 岁后若想成功,首先要扛住迷茫,勇敢地迈出改变的步伐。
除了迷茫,35 岁后的人还需要扛住人心的复杂。冯仑说过:“当你落魄时,最后帮你的人往往不是好人。” 初听这句话,我满心疑惑,帮人的都不是好人,那落井下石的又算什么呢?后来,我渐渐明白,这个世界并非非黑即白。
这就如同恋爱中的女生,男朋友对自己好一点,送个礼物、一起吃顿饭逛个街,就满心欢喜,甚至开始憧憬未来的一生。可一旦男朋友惹自己生气,就立刻想分手,觉得对方不再爱自己,或者有了新欢。
其实,不是男朋友变了,而是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太过极端。在职场中也是如此,若想升职加薪,实现自己的目标,就不能有非黑即白的思维。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地想想领导需要什么,怎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只从自己的角度去评判人心的好坏。
扛住人心的复杂,以更成熟的心态去应对人际关系,是 35 岁后走向成功的关键。
35 岁的人,看着外界的种种机遇,往往会心生向往。写作似乎能赚大钱,拍视频可能会爆火,直播带货又是新的风口。可当真正去尝试时,才发现每一条路都充满了艰辛。
冯仑
这种情况很容易让人 “东一下,西一下”,总觉得别人正在做的、自己还没有得到的才是最赚钱、最有前途的,而对自己当下正在做的事情百般挑剔。结果,在不断的犹豫和选择中,一事无成。
少做决策,才是成大事应有的姿态。当我们发现一个有赚钱潜力的方向时,更应该做的是深入调研,果断行动,思考如何克服成功路上的阻碍,而不是在众多选择中犹豫不决。
我们一直坚信 “表现导致成功”,所以努力学习、锻炼、练习。但实际上,表现和成功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以跑步比赛为例,地球上跑得最快的人赢得比赛时,速度优势往往仅比对手快百分之一,人类的表现差异非常微小,需要借助精确的工具才能衡量。而且在多数工作场景中,没有这样的 “计时器” 来量化表现。
在其他需要创造力的领域也是如此。虽然年轻创业者众多,各大奖项也倾向于颁发给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但数据显示,年龄越大,创业成功并实现退出(如公司上市或成功出售)的可能性越高,五十多岁的创业者成功退出的概率是三十多岁者的两倍。
所以,35 岁后易成功,并非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更努力。
而是因为他们能扛住迷茫,在困境中勇敢改变。
扛住人心的复杂,以成熟的心态应对人际关系。
扛住外界的诱惑,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并持续不断地尝试。
只要我们能做到这些,无论处于什么年龄,都有机会收获成功,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我。正如冯仑所说:“大多数人在往成功奋斗的路上,缺少学习与自我反省的能力,也因此导致了很多人在走弯路或与成功背道而驰。”
愿我们都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学习和反省,扛住生活的种种挑战,走向属于自己的成功。
文章来源:TED官方号
来源:研学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