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浙江临海市白水洋镇安头山生态茶园与界岭村茶厂迎来春茶丰收季,85后青年茶农蔡双龙与詹振邦以“传统+科技”双轮驱动,让沉寂山间的古茶焕发新生,茶农收入翻倍增长,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近日,浙江临海市白水洋镇安头山生态茶园与界岭村茶厂迎来春茶丰收季,85后青年茶农蔡双龙与詹振邦以“传统+科技”双轮驱动,让沉寂山间的古茶焕发新生,茶农收入翻倍增长,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在海拔600米的安头山生态茶园,85后党员蔡双龙正通过直播镜头向全国网友展示春茶采摘盛景。镜头中,茶农们穿梭于千亩茶垄间,指尖翻飞间,嫩绿的茶芽落入竹篓,化作直播间里“点赞”与“下单”的数字洪流。
作为返乡创业的“茶二代”,蔡双龙面对村中茶园分散经营、老茶农收入微薄的困境,2020年起以土地流转整合800余亩茶园,推行生态化、标准化种植,并创新打造“安头山云雾茶”“安头山红茶”品牌。更令人瞩目的是,他引入“直播+电商”模式,将传统茶市搬上云端。如今,安头山茶叶采购价从每斤百元跃升至四五百元,今年新茶开采首周订单量即破千斤,茶农人均增收超万元。
“过去茶香难出山,如今网线通天下。”蔡双龙感慨道。在他的直播间里,一部手机、一只话筒、一副耳机,正重构着传统茶产业的销售版图。
距离安头山1公里的界岭村,詹振邦的茶厂内,传统炒茶工艺与现代设备碰撞出别样火花。揉捻机精准控温、烘焙机智能恒湿,却丝毫未掩盖茶叶的天然清香。
作为种茶历史超40年的茶村,界岭村曾面临“老手艺难传承、新市场难开拓”的双重困境。詹振邦返乡后,一方面保留摊晾、杀青、揉捻等手工核心工艺,另一方面引入高精度筛选、自动化烘焙设备,使茶叶品质与产能双提升。他透露:“新设备让茶叶损耗率降低15%,生产效率提高3倍。”
今年春茶季,詹振邦计划联合镇政府打造“界岭茶韵”文旅IP,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拓展市场。“我们既要守住茶魂,也要拥抱时代。”他指着茶园中的智能监测设备说,“这是给老茶树装的‘健康管家’,也是给年轻人看的‘未来茶园’。”
白水洋镇茶产业的蜕变,是浙江乡村振兴战略的缩影。数据显示,该镇茶叶种植面积超5000亩,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青年茶农占比达60%。他们中,有人用直播镜头打破地域壁垒,有人以科技赋能传统工艺,更有人将茶园变为研学基地、文旅打卡点,让“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王晏莹 谢博伦)
来源:河南鼎今实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