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广东启动“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目标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近期,广东启动“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目标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而后不久,广东在广州举办了堪称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最强春招会”。
招聘会秒变春运现场,人流密度堪比火车站。
这次招聘会,连“最会抢人”的杭州,在规模和能级都远不及广东。
比如,今年杭州的春招,参与的企业有800多家,提供2万多个岗位。
而广州现场就有1200多家企业,上新岗位超过5万个,吸引了近12万名求职者。
而且,广州这次春招,气势强劲,有人社部牵头,省、部领导出席坐阵。
近几年,城市间的“抢人大战”如火如荼。今年,全国多地更是升级“抢人”政策,且新一轮“抢人”热潮,与以往大不一样。
到底有何不同呢?又传递出怎样的人才竞争新信号呢?我们一起聊聊!
01
与以往的“抢人大战”相比,今年的“抢人”氛围,确实有点不一样。
首先,从参与的城市看。以往的“抢人大战”是由二线城市率先发起,但这一轮,却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声量最大,“抢人”措施也更亮眼。
比如,拿今天的主角广州来说,这次广州的生猛,还在于直接走出去抢人。
首先是在线上走出去。一把手省委书记,直接在今年两会上为广州打广告。
对着中外媒体公开表示:
“热忱欢迎广大有志青年在广东、到广东,汇聚于广东就业创业!热忱欢迎广大企业家到广东投资兴业!”
广州市委书记也紧接着喊话全国人才:“改行、跳槽、下海,首选广州”,恨不得现场发offer。
还有更直接的直播带岗,别的主播是直播带货,广州的领导们则介绍起了工作岗位。
总工会主席直接成了在线HR,对着1.1万观众讲解超过2000多个就业岗位。
其次线下也要主动出击。对广州来说,去周边劳动力城市抢人已经是老传统了,年年如此。
只不过,今年更夸张。拿普通的技术人员来说,今年广州的企业直接跑去人家家门口招工了,还包车300多班次免费接送,点对点接到厂门口。
不得不说,今年的广州,已经把抢人大战,卷到了一个新高度。
真是酒香也怕巷子深!
连具有天然吸引力的上海,都有了危机感,四年调了四次落户政策,如今门槛空前地低;
深圳,不用说了,“来了就是深圳人”依然经典永流传。
其次,从“抢人”方向看,之前的“抢人大战”侧重的是拼“量”,这一轮似乎更侧重于求“质”。确切地说,是更加注重高水平高科技人才的竞争。
广东在这次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中,首期募集的超60万个优质岗位中,半导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岗位占比超七成。
这些都直接紧扣当前的热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高精尖人才青睐的重点领域。
现场更是为了抢人,直接开价100万年薪,不行再送一套房。
要知道,广东可是生育率大省、人口大省,广东最不缺的就是人。
却缺高技能的“人才“。有人才,也留不住。
这也很能解释为什么中国“AI三杰”都是广东人,最后落地开花却在杭州。
杭州除了“六小龙”之外,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一些前沿产业上面,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而杭州之所以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早在前几年他们就重磅布局人才策略,通过广纳人才到杭州创业就业,如今这种人才策略正慢慢尝到甜头。
杭州再次用实际行动来告诉大家一个道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谁能够赢得人才,谁就能够赢得未来的发展空间。
人才的厚度以及广度,决定了一个城市在未来的产业竞争当中,会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然而在最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当中,广东明显已经有些落伍了。
而广东似乎也已经意识到了,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始大量的吸纳“顶尖人才”。
特别是广州这座城市,新进人才缩水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程度了。
一个最直观的数据是,广州外省籍毕业生占比,10城中倒数第一。
02
从宏观上来说,一线城市加大人才的招引,已不仅仅是关乎一城一域之得失。
因为在当前阶段,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突围速度,往往决定着国家在全球科技与产业竞赛中的站位。
如DeepSeek、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等,都被直接拿来与国外的同类产品进行对比,也即它面对的是全球范围的竞争。
而一线城市于创新资源、市场规模、开放程度等各方面,都具备显著综合优势,在全球性的科技与产业创新竞争中,自然要承担起“挑大梁”的角色。
这里面也必然包括人才生态的竞争。
事实上,一线城市在做强人才资源上,本身就被寄予厚望。
如2021年,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很显然,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建设任务,主要就是落在了一线城市的肩头。
因此,这一轮“抢人大战”由一线城市担当主角,完全在情理之中。
相对于上一轮“抢人大战”,这一轮的人才竞争,或也具有更明显的风向标意义。
因为它更聚焦于产业,甚至具体到岗位的需要,意味着将更精准、更务实。
可以倒逼更多地方把“抢人”精力,放在瞄准产业和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上,避免过去一些地方单纯通过送户口、给补贴等方式,把人“引来了再说”的内卷式“抢人”。
不过,仍要指出的是,重视抢夺高精尖人才,并不意味着,对那些看起来没那么多“技术”含金量的普通人才,就可以另眼相待。
要知道,一个健康的创新生态、产业生态,对人才的需求必然是复合型的。
而一座城市对各类人才的包容度越高,就越容易充分激发创新活力。
在这个意义上说,新一轮城市“抢人”变得更精准了,要求更高了,但并不等于过度功利化。
让各层次、各类人才都能百花齐放、各显神通,才能让创新创造动力最大化
来源:清清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