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中国”甘肃行“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走进庆阳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6 09:24 3

摘要:会上,郑晓静运用大量案例说明和翔实数据对比,对风沙环境治理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为我市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沙化土地治理能力给予了理念、目标、路径和方法的全方位指导。(作者:张倩)

进党校

“科学与中国”院士进党校科普报告会在市委党校举行。 庆阳融媒记者 张倩 摄

4月25日,“科学与中国”院士进党校科普报告会在市委党校举办,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郑晓静作题为《沙漠-风沙-力学》的报告。

会上,郑晓静运用大量案例说明和翔实数据对比,对风沙环境治理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为我市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沙化土地治理能力给予了理念、目标、路径和方法的全方位指导。(作者:张倩)

进高校

“科学与中国”院士进高校科普报告会在陇东学院举行 庆阳融媒记者 马小隆 摄

4月25日,“科学与中国”院士进高校科普报告会在陇东学院举行,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维民作专题报告。

刘维民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其学术成果被誉为润滑材料研究的标杆。报告中,刘维民以《研发高性能润滑材料 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为题,用渊博的学识、炽热的科研情怀,将深奥的润滑材料科学化繁为简,为大家揭开了“小材料托举大国重器”的科技密码。

聆听报告后,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以院士专家的精神风范为引领,积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报告中蕴含的科学思维,创新范式融入课堂教学,打破学科壁垒,培育复合型人才,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征程上贡献智慧与力量。

陇东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代表共1000余人聆听了报告会。(作者:马小隆)

进企业

“科学与中国”院士进企业科普报告会在中石油庆阳石化分公司举行。 庆阳融媒见习记者 谢茜 摄

4月25日,“科学与中国”院士进企业科普报告会在中石油庆阳石化分公司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郭烈锦作《重质油地下原位改性提质高效采收与低成本足量氢生产及大规模氢能源化应用的产业重构》的专题报告。

报告会上,郭烈锦从重质油地下原位改性提质高效采收、低成本足量氢生产、大规模氢能源化应用的产业重构、加快构建高效低成本氢/电互换互补的终端用能体系等4个方面阐述了能源替代革命等技术趋势,深入剖析了传统能源转化利用技术和产业及其供给体系存在的根本性缺陷,并指明了制氢和发电联产、转化和存储协同、氢电互补的未来新能源发展思路。

庆阳石化分公司200余人聆听了报告后纷纷表示,此次报告让大家深刻领略了科技的魅力,也深刻感受到科学探索的严谨和与创新的价值,为庆阳石化分公司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思维火花,也为庆阳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作者:谢茜)

进科研院所

“科学与中国”专家进科研院所科普报告会在庆阳宾馆举行。 庆阳融媒见习记者 慕雅丽 摄

4月25日,“科学与中国”专家进科研院所科普报告会在庆阳宾馆举行,邀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赵瑞琳作《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和大数据驱动的双孢蘑菇优良性状遗传改良》的专题报告。

报告会上,赵瑞琳以翔实的数据和事例,从国家政策和植物、动物、微生物“三物”循环理念入手,深入讲解了利用食用菌种植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规模组学数据驱动双孢菇遗传育种等重要内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中食用菌的关键作用。同时,剖析了当前国内菌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挑战以及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作者:慕雅丽)

进中小学校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协常务副秘书长吴宝俊在西峰区学院路实验学校作题为《显微镜的故事》的报告。

4月25日,“科学与中国”甘肃行“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走进庆阳,专家教授分别深入我市部分中小学校,开展主题科普报告,为师生带来精彩的科学盛宴。

上午,6场活动同步进行,每场时长约70分钟。在北京师范大学庆阳实验学校,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协常务副秘书长吴宝俊以《物理学是干什么的?》为主题作了报告,带领学生探索物理奥秘;在庆阳三中,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罗子人讲解空间引力波探测及其空间技术,拓展学生对宇宙探索的新视野;在庆阳四中,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晓雷作题为《风能与流体力学》的报告,让学生了解能源与力学的关联。

在《物理学是干什么的》主题报告现场,吴宝俊巧妙梳理物理学发展的主线与脉络,精心穿插诸多科学家的动人故事。在娓娓道来中,不仅成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更点燃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下午,西峰区学院路实验学校内,吴宝俊则以风趣幽默、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初一和高一的学生讲述了《显微镜的故事》,通过人类在发明利用显微镜过程中的一些有趣故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如何大胆使用显微镜观察这个世界的。他勉励学生要拓宽视野,成长为未来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西峰区学院路实验学校物理老师杨博说:“我认为这是一场科学与教育结合的盛宴。吴老师用幽默地语言和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生动讲述显微技术的发展。他展示的胡克冰晶、细胞图片很吸引学生,这种讲授是科学传播的典范,科学家进校园进行趣味科普,展现了科学魅力。通过三个关键启示重构教育认知:用故事代替说教、用问题牵引思维、用跨界打破边界,这让我们教师团队意识到,教育应该像显微镜,让学生看见知识结构,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我们将尝试融入这种教学方式,让物理教学成为启迪学生智慧的工具。”

当天,专家们也为庆阳六中、东方红小学、庆化学校等学校的师生,分别带来化学、力学、数学等领域的精彩科普。在庆阳六中,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钱庆利讲述《碳中和与二氧化碳化学利用》;在东方红小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丽珍阐释《力学与健康》;在庆化学校,兰州大学教授王记增展开《小波分析:一种神奇的数学方法》,从信号与频率、什么是小波等5个方面,用严谨分析、前瞻推演和生动案例,呈现数学与思维的交流。

庆化学校八年级6班学生郭嘉鑫说:“听了报告,我受益匪浅,感受到小波分析是灵动的舞者,是手持可伸缩的数据显微镜,小波分析在生活中的每一处闪耀都是在诠释分辨率的能力,这种穿梭在时空褶皱中的思考能力,正是数字时代最珍贵的源动力。”

据悉,这场专家教授与师生的近距离对话,涵盖物理学、空间引力波探测、风能与流体力学、碳中和与二氧化碳化学利用、小波分析、显微镜技术等领域,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激励青少年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作者:张静)

来源:掌中庆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