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是应对外部冲击加大,要强化底线思维。会议提出“要强化底线思维”,“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这可能意味着,政策当局对于关税战的潜在影响已有充分估计,以长期思维加以应对,由此宏观政策表现较从容。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资本市场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一是应对外部冲击加大,要强化底线思维。会议提出“要强化底线思维”,“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这可能意味着,政策当局对于关税战的潜在影响已有充分估计,以长期思维加以应对,由此宏观政策表现较从容。
二是“稳就业”居于政策关注之首,新增“稳企业”和“稳市场”。相较于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经提出“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本次会议的提法为“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稳企业”和“稳市场”分别对应着加大对受关税影响的企业帮扶力度,继续稳定楼市和股市。
三是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既定政策,视变化及时推出增量政策。货币政策方面,适时降准降息,创设新的结构性工具和政策性金融工具,用于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4月MLF净投放5000亿元,降准和再贷款利率可能先于OMO利率下调落地。财政政策方面,“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视关税影响程度,年内政府债额度可能进一步追加。
四是扩内需方面,更加强调服务消费。会议提出“大力发展服务消费”,或聚焦文旅、演艺、育儿、养老等多类型服务消费场景。相较于耐用品消费,服务消费可重复性强、透支风险低、可吸纳更多中低收入群体就业。
五是稳企业和稳就业方面,加大对困难企业的帮扶,服务企业“走出去”,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为帮助企业应对外部冲击,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融资支持”和“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为稳定就业,“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
六是继续稳楼市和稳股市。在稳楼市方面,会议要求“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主要为前期政策的延续和优化,包括加力城市更新、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和存量商品房收购等。在稳股市方面,会议要求“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事件:
点评:
一、形势判断:基础仍需巩固,外部冲击加大
以底线思维应对外部冲击,以坚定开放应对经贸斗争。会议肯定了年初以来的经济工作成果,指出“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经济呈现向好态势”;同时,会议也明确指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应对外部冲击,会议提出“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在处理好国内和国际的关系上,要“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这可能意味着,政策当局对于关税战的潜在影响和困难已有充分估计,以长期思维和既定方针加以应对,这可能也是当前宏观政策表现较从容、有定力的原因。
“稳就业”居于政策关注的重点问题之首,新增“稳企业”和“稳市场”。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经提出“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相较于此前,本次会议的提法改为“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将“稳就业”提到最前,凸显对于就业民生问题的关注,同时增加了“稳企业”和“稳市场”的提法,对应着加大对受关税影响的企业帮扶力度,继续稳定楼市和股市。
二、宏观政策:加紧实施现有政策,及时推出增量政策
对于宏观政策,既定政策要加紧实施、用足用好,将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会议要求,“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对于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创设新的结构性工具和政策性金融工具,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在降准降息方面,“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第二季度,降准和再贷款利率下调可能率先落地,存款利率也有必要进一步下调;7天逆回购利率可能结合国内基本面、海外央行政策节奏择机下调。2025年4月以来,DR007中枢明显下行,4月25日,MLF净投放5000亿元,体现出央行对流动性的呵护态度。
创新政策工具方面,会议提出“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可能着眼于支持科技创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未来有望在科创企业发展的初创期加大支持,和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协同发力,补全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链条;稳定外贸的工具,可能通过加大对于进出口银行、中信保等政策性机构的资金支持,为外贸企业的贸易融资、项目贷款、出口保险等领域提供金融服务支持;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可能针对商业银行发放相关领域贷款提供再贷款支持,例如对于文旅产业、体育产业、养老设施等领域的贷款。
财政政策方面,本次会议要求“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突出“用好用足”,同时强调,“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表明后续政策落地或将有所加快。未来,根据关税影响程度,年内政府债额度可能进一步追加。
专项债方面,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有望加快,截至4月20日,剩余额度约为3.3万亿元,全年新增额度为4.4万亿元。截至4月20日(含4月25日前挂网规模),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约为25.6%,较2024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发债进度有所加快,但较其他年份同期水平仍偏低。
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方面,会议指出“继续实施地方政府一揽子化债政策,加快解决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年初以来发行进度较快,累计发行1.59万亿元,已占当年新增额度2万亿元的79.6%,额度剩余约0.4万亿元,预计大部分将于第二季度发行完毕。
特别国债方面,发行使用均将提速,有助于进一步提振投资与消费。4月下旬,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即将开始发行,首期于4月24日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提速将持续加力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
三、扩内需:加力“服务消费”
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扩内需仍位于本次会议各项重点工作首位,与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排序一致。
消费方面,消费是当前扩内需的重要抓手,特别是“服务消费”成为扩内需亮点。一是提高收入水平,提升收入预期。会议强调“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旨在提升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可能的政策举措包括: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与补贴,各地加快出台和实施新一轮生育补贴政策,提高退休人员及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扩大生育保险等。
二是发展服务消费,或聚焦文旅、演艺、育儿、养老等多类型服务消费场景,相较于耐用品消费,服务消费可重复性强、透支风险低、可吸纳更多中低收入群体就业。会议提出,“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从扩内需主要方式来看,“两新”政策在消费端的对象主要是耐用消费品,而耐用消费品更新频率较低,可能出现需求前置后相关消费的退坡。因此在消费领域,此次会议重点强调了“服务消费”,作为提振消费的又一抓手。具体措施上,一方面提出“尽快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涉及免税品消费、演艺经济、低空经济等。如国内进口消费品的审批与购买限制的调整,涉外营业性演出审批的优化,低空经济空域管制政策优化等。另一方面提出“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在养老服务消费场景上加大政策补贴力度和资金支持,释放老年群体消费潜力。
三是用足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扩围提质“两新”政策。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开启,后续其资金对消费端的政策支持效应将加快显现。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扩围将对扩内需提供重要支撑。根据202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13号),设备更新方面,扩围支持老旧营运货车和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同时补贴力度亦有所上升;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家电产品由2024年的8类增加到2025年的12类,将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等4类家电产品纳入补贴范围。同时,明确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从数据来看,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得到政策补贴的家电家居等消费品增长显著。
投资方面,聚焦于国家战略需求与民生短板项目,加力实施“两重”建设。专项债和特别国债的加快发行使用均将带动“两重”项目建设,同时提升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
四、稳企业:帮扶困难企业,服务“走出去”
加大对困难企业的帮扶,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更为迫切。面对关税战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可能造成的影响,包括短期和长期应对:一是要帮助困难企业融资和拓展国内市场,会议提出的措施包括“加强融资支持”和“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2023年国务院曾发布《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包括了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帮助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市场开拓、加大财政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措施。二是关税战下加快科技创新显得更加迫切,会议再次强调发展“人工智能+”。会议提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持续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对于部分重点行业可能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内卷式”竞争,会议提出“大力推进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坚持标准引领,规范竞争秩序”。
对外开放和服务企业“走出去”方面,会议指出,“要坚持用深化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加大服务业开放试点政策力度,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服务”。
五、稳市场:持续稳定楼市和股市
在稳楼市方面,会议要求“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房地产政策主要为前期政策的延续和优化,包括加力城市更新、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和存量商品房收购等。2024年9月的房地产新政以来,部分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活跃度提升较为明显,2025年3月,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指数再度实现环比上涨。本次会议提出,“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在稳股市方面,会议要求“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4月8日,人民银行表示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4月以来,在关税战的背景下,相较于其他国家股票市场,我国资本市场表现较为稳健。
六、保民生:稳定就业和制度改革并进
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同时兼顾短期与中长期政策要求。短期来看,需要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会议指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中美关税政策不断变化下,部分企业成为主要的影响群体,且企业经营情况将会传导至居民就业、收入等多方面。因此,此次会议明确“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有助于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根据我们于2025年4月25日发布的《美国加征关税对就业的影响》报告,文体、计算机、家具等制造业行业受影响或较大。[1]
中长期来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既标志性改革举措之一,也是提振消费、增收减负的重要方式之一。会议提出“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针对企业职工、城乡居民、退休人员、婴幼儿等不同群体在社保、医疗、补助等方面分类施策。一方面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升其收入水平与收入预期,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群体的分类补助降低生活成本。
下表比较了2025年4月与2024年12月政治局会议的主要内容。
注:
[1]资料来源:宋彦辰、蔡琦晟、郭于玮、鲁政委,《美国加征关税对就业的影响》(20250425)【20250425】,兴业研究,https://app.cibresearch.com/tiptap_web/index.html#/shareUrl?id=9636d0e7154cfb7053e0739c5b4e7ea4&from=app&appVersion=5.3.6
★
★
来源:鲁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