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暮春的天水城,风中都浸着书香。4月19日,天水国馥茗文化创意馆前车辙留痕,一场名为“牵手木兰·相伴天水”的原创诗·歌分享会在此拉开帷幕。书院内外人影绰约,鬓角染霜的资深书友,执卷沉吟的本土诗人,背着乐器的歌者,皆循书香而来,共赴这场春日的文化之约。
暮春的天水城,风中都浸着书香。4月19日,天水国馥茗文化创意馆前车辙留痕,一场名为“牵手木兰·相伴天水”的原创诗·歌分享会在此拉开帷幕。书院内外人影绰约,鬓角染霜的资深书友,执卷沉吟的本土诗人,背着乐器的歌者,皆循书香而来,共赴这场春日的文化之约。
“一年前,木兰书院在此扎根,如今已为书友搭建了一个人生出彩的舞台,提供了一个精神家园,而且通过朋友圈、视频号等网络媒体,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承载着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期望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实阵地,用书香与诗意浸润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助力全民阅读,为天水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天水木兰书院院长王晓琴的话语未施粉饰,却在众人心中激起层层回响。
自创立以来,木兰书院每天都传来琅琅的读书声,每月都有应景的活动,每个特殊的节日就有高质量的专题活动,这些活动如同在天水栽种了一株不会凋谢的木兰。
“木兰书院虽是全国性女性教育公益平台,但各个分院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我们天水分院在总院的定位上,不分性别,突出‘文化’这一定位,旨在打造文化教育公益平台。天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着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我们立足宣传天水,借文学创作、音乐创作、讲堂讲座、朗诵艺术等手段,深挖并展示天水的五大文化,让这座古城的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王晓琴给记者介绍说。
谈及书院在推广天水文化过程中的独特创意,王晓琴说道:“我们将文学创作、书画创作、木兰讲堂、阅读会、朗诵艺术、音乐、器乐、舞蹈这八种展示形式巧妙融合,一方面传播经典,另一方面注重原创。线上,我们朗读了800多首经典诗歌散文,轮流播讲《我的阿勒泰》《平凡的世界》两部名著。书院的诗人、作家创作了240多首(篇)诗歌散文,举办了9次讲座和2次线上活动。线下,举办了围绕传统节日的端午、中秋活动,围绕世界读书日、‘三八’妇女节等的主题活动,还有宣传天水的原创诗歌音乐作品活动,更有进企业、进农村公益文化活动等。在活动呈现上追求综合性展示,如朗诵原创诗歌与展示原创音乐歌曲交替进行,互相启发,力求每次活动都精彩纷呈。”
采访中,“书香天水”是王晓琴常提的关键词。在她看来,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禀赋先天优越,但需要平台与坚持。“天水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若少了文化气息、文化名片和书香味道,就失去了灵魂。‘书香天水’建设,要靠全民阅读营造氛围,靠特色文化艺术打造形象,它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关乎城市形象、气息和魅力,对文化旅游、招商引资都大有裨益。”
关于木兰书院在“书香天水”建设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王晓琴有自己的思考。她认为所有进行文化推广的机构,实际上都参与了“书香天水”的建设,只是天水木兰书院人才更集中,综合性更强,因此推广力度和影响力相对也更好。目前,木兰书院已凝聚了217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书友,他们如同散落的星光,共同点亮天水的文化夜空。“尽管书院的影响力尚未完全覆盖青少年和市民群体,但未来我们将通过送讲座、朗诵进学校等活动,让经典诵读与文学讲座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而更长远的目标,则是打造一座全民阅读中心,让书香真正浸润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王晓琴透露说。
对于书院能否通过文学采风活动助力天水文旅品牌推广,王晓琴颇为肯定:“这个太可以了。天水木兰书院的优势,就是通过采风进行创作,再将文学作品变为音视频朗诵作品,通过各种平台向全国推广。”
除了木兰书院院长身份之外,王晓琴还是一位作家。“我从未想到过要当作家、诗人,对我来说,文学创作就是一种思想的文字表达方式,很单纯。”王晓琴告诉记者,自己的文学之路始于对生活的观察,“我喜欢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每当有所感悟,就记录下来,写一段话,写几行诗”。夜晚伏案,她将街头吆喝、巷口琴声、古城晨雾化作文字,散文集《穿越古城》便诞生于此。而诗集《散落清芬的时间》则沉淀了她对生命、对时间、对亲情等重大命题的思考,“写了11年,像一场漫长的对话”。
“你把时间/当作一粒种子/撒在前行的路上/时间跟着你/慢慢成长/出落成的花/开了谢/谢了开/被风吹散的花瓣/散在一方晴空上/落在一树碧叶上/撒在田野小径/召唤的泥土上……”翻开王晓琴的诗集,细品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作,好似一缕清风拂过心田。
“文学创作要成为宣传天水人文精神的载体,首先要写出好的作品,或打动人心,或令人向往,或引人思索,或让人愉悦。其次要能转换成大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王晓琴深知,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二次创作”才能让经典真正走入大众。
采访最后,当记者问及担任木兰书院院长是否与其个人的文学理想有关时,王晓琴坦言,担任书院院长于她而言是“偶然”,但这份偶然却让她个体的思考升华为群体的文化实践。“木兰书院成立后,书友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和热情、才华和品味,让我认识到他们需要有一个展示的平台,同时这支队伍也正是‘书香天水’建设的人才力量。由此,我对文学艺术、文化教育的思考也就由个体变成群体。这一年来,我和书友们一起读书,一起打造木兰书院,一起建设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王晓琴说。
来源:天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