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段长约两分钟的视频清晰展现了两架战机在约二三十米距离内展开战术博弈的场景,成为近年来中美军事力量近距离接触的又一实证。
央视军事频道近日首次公开了解放军歼-15舰载机与美军F-18"超级大黄蜂"近距离空中对峙的现场画面。
这段长约两分钟的视频清晰展现了两架战机在约二三十米距离内展开战术博弈的场景,成为近年来中美军事力量近距离接触的又一实证。
事件的背景可追溯至特朗普政府时期。
2018年美国单方面挑起对华贸易摩擦,对价值数千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此后美方持续在军事领域对华施压,仅2020年美军机在南海活动就超过2000架次。
此次空中对峙的发生,正是这种复杂背景下双方军事力量不可避免接触的缩影。
从公开画面分析,事发时解放军"山东号"航母编队正在执行远洋训练任务。
美军"尼米兹"级航母舰载的F-18战机试图抵近侦察,歼-15随即升空实施拦截。
视频中歼-15占据美军战机右后下方的战术位置,这个被称为"导弹攻击区"的方位既形成有效威慑,又为必要时快速发射导弹创造了有利条件。
技术参数对比显示,歼-15最大飞行速度2.4马赫,远超F-18的1.8马赫。
其配备的霹雳-15空空导弹有效射程超过200公里,改进型霹雳-17更达到400公里。
相较于美军AIM-120D导弹约160公里的射程,解放军战机在超视距作战领域具备明显优势。
歼-15搭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达300公里,可在更远距离发现目标。
这次事件中,解放军飞行员展现的战术素养值得关注。
面对突发状况,歼-15机组在确保安全距离的前提下,通过占据有利战术位置实现了有效驱离。
这种处置方式既符合国际空中相遇规则,又充分维护了国家主权,显示出中国军队日益成熟的应急处置能力。
从战略层面观察,此次对峙释放出多重信号。
山东舰编队远海训练期间,055型驱逐舰配备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具备对1500公里外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的能力。
这种"航母+驱逐舰"的作战体系,使解放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形成了完整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
在台海方向,解放军始终保持高度戒备。
2022年8月佩洛西窜台事件后,解放军在台岛周边海空域实施的常态化战备警巡,已累计出动军机数千架次。
南海方向,永暑礁、美济礁等岛礁建设形成的综合防御体系,配合航母战斗群的机动部署,构建起立体化防御网络。
需要客观看到,中美两军近年来持续加强危机管控机制建设。
2020年两国国防部开通直通电话,2023年双方重启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会议。
这些沟通渠道的畅通,有效避免了类似事件升级为冲突的可能性。
此次事件也折射出中国军事透明度的大幅提升。
自2015年国防白皮书首次系统阐述军事战略以来,中国军队通过国际阅舰式、珠海航展等平台,持续向外界展示现代化建设成果。
央视此次主动公开对峙画面,既展现自信姿态,也传递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明确信号。
从更宏观视角观察,中美两军的互动本质上是国际格局演变的具体体现。
随着中国国防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歼-20隐身战机、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等新型装备陆续列装,解放军正在构建与国家安全需求相匹配的现代化国防体系。
国际军事专家普遍认为,此次事件将成为研究现代海空对抗的典型案例。
在人工智能、无人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有人驾驶战机的近距离缠斗场景已不多见。
但正是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接触,最能检验军队的实战能力和危机处置水平。
当前西太平洋地区局势复杂敏感,但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
2023年中国国防预算约1.55万亿元,占GDP比重维持在1.3%左右,与美国的3.5%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
这种克制的国防投入,充分体现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透过此次空中对峙事件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军队既有捍卫国家主权安全的坚定意志,也有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责任担当。
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专业、克制的处置方式,为大国军事互动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旨在传播正面信息,没有低俗或不良引导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迅速删除内容!如有不准确信息,请告知,我们将尽快作出更正。
来源:完美云朵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