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这三个时期的人口数量,都是以千万为单位直线下降!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5 05:58 2

摘要:名将哥舒翰本可死守天险,玄宗却逼其出关决战,20万唐军葬身峡谷,长安门户洞开。回纥的“高利贷式援唐”,借兵的条件是克复长安后,默许回纥劫掠三日。长安百姓刚出狼窝又入虎口,女子为避辱身披纸衣。回纥抢走的丝绸可绕地球三圈,而唐军欠的“战争贷”直到唐德宗时期才还清。

第三:安史之乱

胡人出身的安禄山,靠装傻充愣(“臣胡人,不识汉字”)、认杨贵妃为干娘,混成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20万精兵,占大唐总兵力40%。

在755年冬,范阳起兵,口号是“清君侧,诛杨国忠!他率15万精锐南下,日行60里,沿途州县望风而降,仅33天攻占洛阳。


名将哥舒翰本可死守天险,玄宗却逼其出关决战,20万唐军葬身峡谷,长安门户洞开。回纥的“高利贷式援唐”,借兵的条件是克复长安后,默许回纥劫掠三日。长安百姓刚出狼窝又入虎口,女子为避辱身披纸衣。回纥抢走的丝绸可绕地球三圈,而唐军欠的“战争贷”直到唐德宗时期才还清。


这时候的人口从5288万锐减至1692万(损失68%),江南“人肉作坊”明码标价,乱世人性尽显。杜甫《无家别》中“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正是此时写照。陇右、安西精锐东调平叛,吐蕃趁机吞并河西走廊,敦煌孤守42年后沦陷,“西出阳关无故人”成绝唱。


第二:蒙古西征

蒙古人西征前,先拿中国北方练手,1218年灭西辽,1227年屠西夏,1234年干翻大金,北方汉地直接变“人间修罗场”。成吉思汗攻西夏,灵州城破后“悉杀之,白骨蔽野”,金国汴京被围,百姓易子而食,尸体堆得“城墙矮三丈”。


金国人口从5300万暴跌到1000万,死亡率超80%; 西夏党项族被物理灭族,后世只剩宁夏几块石碑哭唧唧。


忽必烈为了打南宋,狂印交钞(纸币)导致通货膨胀,米价十年翻100倍,百姓拿钞票糊墙。元朝搞“包税制”,色目商人承包税收,汉地农民被榨得连糠都吃不上;为修大都(北京),强征百万民工,黄河改道都没人修。


第一:太平天国战争

洪秀全的"考公"受挫史,四次科举落榜,广州街头偶得《劝世良言》,怒撕孔子牌位:"老子不考了!我要当天王!自称上帝次子,耶稣亲弟,梦中斩妖(实际是发烧说胡话),却吸引冯云山等首批信徒。


太平天国14年间把中国玩成了血腥修罗场。太平军每到一地,先搞“人口清零套餐”——乡绅砍头、青壮抓丁、妇孺充营,连医生都因“掌心白嫩”被当妖人斩首。清军和湘军更狠,天京破城时,曾国藩直接拿大炮把洪秀全轰成渣,连带全城百姓“物理超度”。


这场战争延续直接刮掉中国40%人口,差不多将近7000多万人,相当于把汉武帝时期的全国人口打包送进地狱,全国人口锐减1.6亿,比二战全球死亡人数还高。

太平军从广西一路杀到南京,苏州园林烧成炭、杭州丝绸铺变火把、扬州盐商金库填了战壕。清军反扑时,曾国藩的湘军更绝——“天京城的砖头都要榨出二两油”,连洪秀全天王府的镀金龙椅都熔成金条。


很多人说这不是起义,是上帝次子给中国开的“人口清除计划”,刀光过处,血流漂杵如杀猪!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千古名言深刻地道出了百姓在历史长河中的悲惨命运。无论处于何种朝代,无论朝廷是如何的腐朽不堪,官员是怎样的昏庸无能,他们给百姓带来的身心伤害,确实都难以与战争的破坏力相提并论。

在古代,哪怕是看似平静的时期,百姓也常常在沉重的赋税、徭役以及各种不合理的政策下艰难求生。然而,一旦战争爆发,那便是一场无法预估的灾难。就拿中国古代的许多王朝来说,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古代战争中,那些无辜丧生的平民百姓,并非全都直接倒在战场上的刀光剑影之中。更多的人,是在战争引发的饥荒与瘟疫中悲惨地走向死亡。战争使得农田荒芜,粮食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食不果腹。例如,在东汉末年的战乱中,许多地区颗粒无收,百姓四处逃荒,饿殍遍野。

同时,战争也导致了瘟疫的肆虐。大量的尸体无法及时处理,卫生条件急剧恶化,病菌迅速传播。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后,就曾爆发过大规模的瘟疫,使得无数人失去生命。


这便是古代战争动辄造成几千万人口死亡的根本原因。从社会角度来看,战争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秩序,使得经济崩溃,民生凋敝。从文化角度而言,战争摧残了文化传承,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战火中毁于一旦。总之,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和灾难,让整个社会陷入了深深的黑暗之中。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