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新东方的财报又刷屏了。4 月 23 日公布的 2025 财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总营收同比下降 2%,但剥离东方甄选后的教育业务却逆势增长 21.2%。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老话:"东边日出西边雨",新东方这盘棋,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最近新东方的财报又刷屏了。4 月 23 日公布的 2025 财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总营收同比下降 2%,但剥离东方甄选后的教育业务却逆势增长 21.2%。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老话:"东边日出西边雨",新东方这盘棋,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董宇辉离开后的东方甄选,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本季度电商业务收入同比暴跌 59%,经营利润率仅剩 2%。曾经靠 "双语直播" 出圈的东方甄选,如今在抖音的订单量从 5960 万单降到了 5010 万单。更扎心的是,剥离出去的 "与辉同行" 独立运营后,半年就赚了 1.41 亿元,形成了鲜明对比。
有网友调侃:"董宇辉带走的不是一个人,是半个东方甄选的灵魂。" 这话虽然夸张,却道出了核心问题 —— 过度依赖头部主播的风险。当平台流量红利退去,东方甄选的供应链短板和主播梯队建设不足的问题彻底暴露了。
在东方甄选拖后腿的同时,教育业务却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非学科辅导课程覆盖 60 个城市,报名人次增长 14.9%;智能学习系统用户数暴涨 64.4%,活跃付费用户突破 30 万。最让人惊喜的是学习机业务,不仅硬件卖得好,内容订阅模式还带来了超过 23% 的经营利润率,这在行业内可是相当罕见的。
我身边就有家长给孩子买了新东方的学习机。他们说:"以前买学习机就图个题库,现在新东方的 AI 诊断功能太实用了,孩子哪块知识薄弱,系统直接生成针对性练习。" 这种精准化教学,正是新东方的核心竞争力。
不过,国际形势的变化给新东方带来了新挑战。特朗普政府的学签政策让中国留学生人心惶惶,已有 1550 多名学生的合法身份被注销。受此影响,出国考试培训业务增速从预期的 15% 骤降至 7.1%,创 2023 年以来新低。
但有意思的是,资本市场对此出现了分歧。招银国际下调了盈利预测,而高盛却上调了核心业务利润预期。这种分化反映出市场对新东方 "教育 + 科技" 双轮驱动模式的不同解读。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新东方的扩张策略正在悄然调整。过去两年疯狂开店的模式结束了,现在更注重 "一城多校" 的同城扩张。这种策略既能降低新城市的开拓成本,又能通过智能学习系统扩大单校服务半径。
财报会上,管理层透露 2025 财年线下产能将扩张 20%,但重点是提升现有校区的使用率。这让我想到了农业时代的 "深耕细作"—— 与其广种薄收,不如集中资源提升亩产。
在教育新业务中,学习机市场的爆发尤为亮眼。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学习平板销量同比增长 29.4%,新东方凭借内容优势迅速抢占市场。更关键的是,政策层面的 "国补" 支持让学习机进入更多家庭,这对新东方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不过,竞争也在加剧。作业帮、科大讯飞等巨头都在加码 AI 学习机。新东方能否保持 23% 的利润率优势,还得看内容研发和用户留存的能力。
站在 2025 年的十字路口,新东方正经历着转型的阵痛。东方甄选的困境提醒我们,任何商业模式都不能过度依赖单一 IP;而教育业务的韧性则证明,深耕用户需求才是长久之计。
正如财报会上俞敏洪所说:"教育是新东方的根,科技是我们的翅膀。" 当东方甄选的阴影逐渐散去,教育新业务的光芒正在照亮前路。也许,这才是新东方真正的 "东方甄选" 时刻。
来源:财来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