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经贸规则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中国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迎来新一轮战略升级。2025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一战略不仅是对过去十年自贸试验区经验的
导语: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经贸规则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中国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迎来新一轮战略升级。2025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一战略不仅是对过去十年自贸试验区经验的系统升级,更是应对全球产业链重塑、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布局,标志着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从“探路式改革”迈向“制度型开放”的新阶段。
政策梗概:
《意见》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自贸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围绕 “高水平开放” 与 “高质量发展” 主线,从五个维度系统部署改革任务:
1、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
货物贸易领域,允许区内企业以保税物流方式开展不同税号下含金矿砂的物理混配业务,探索建立进口食药物质 “白名单” 制度,允许食品用途的食药物质按实际用途通关,大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服务贸易领域,支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发展,探索开展境外职业资格认可试点,推动电子提单、电子仓单等电子票据应用,促进服务贸易数字化、专业化发展。数字贸易领域,支持构建数字贸易规则体系,探索数据跨境流动管理模式,开展数字身份互认试点,为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奠定基础。
2、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市场开放方面,允许符合条件的区内外资企业开展电影后期制作服务,支持港澳台医生在区内开设诊所,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门槛。营商环境方面,允许境外知名仲裁机构设立业务机构,开展商事调解组织登记管理试点,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3、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生态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方面,鼓励自贸区开展全产业链集成创新,支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建设,推动新兴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国际科技交流方面,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加强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影响力。
4、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链现代化方面,支持参与国家级产业集群建设,统筹推进自贸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形成产业协同创新合力。新兴产业培育方面,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探索液化天然气作为国际航行船舶燃料享受保税政策,促进绿色能源产业升级。
5、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
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支持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推进期货市场开放,探索境内期货产品结算价授权等多元化开放路径,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政策亮点:
1、首创性与集成式探索:《意见》强调了首创性和集成式探索的重要性,推出了一系列“允许类”改革开放创新举措,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领域实现突破。这表明我国在自贸区的建设中,不仅注重政策的创新,更注重制度的完善和国际化接轨。例如,允许境外知名仲裁机构设立业务机构,开展数字身份互认试点,允许区内企业以保税物流方式开展不同税号下含金矿砂的物理混配业务等,这些举措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实践经验。
2、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意见》强调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鼓励自贸区开展全产业链集成创新,支持参与国家级产业集群建设。政策体系覆盖贸易、投资、创新、产业、金融等全领域,形成 “政策组合拳”。例如,生物医药企业进口研发用物品“白名单”制度,既简化通关流程,又保障药品安全,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推动产业升级。
3、数据跨境流动: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数据高效便利安全流动,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这将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4、新兴领域的“前瞻布局”: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航空、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通过 “政策沙盒” 解决技术应用与现有监管体系的矛盾。例如,支持深圳无人机产业试验基地建设,推动物流、应急救援等场景应用。
发展机遇:
1、跨境服务贸易市场扩容,企业运营成本显著降低,创造更多业务机会。《意见》允许外资机构在自贸区独资开展证券、征信、评级业务,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支持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这将为专业的跨境服务机构的发展降本增速,迎来更大的市场。例如,药明康德上海外高桥基地借助“研发用品快速通关”政策,创新药 IND 申报周期缩短6个月;中远海运通过离岸贸易政策,单船运营成本下降 15%,外汇结算效率提升 70%。《意见》又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培育使用机制,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这将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汇聚自贸区,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2024年22个自贸区进出口总额达到8.45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9.5%,实际使用外资达到282.5亿美元,占全国外资总额的24.3%。随着《意见》的实施,预计未来几年自贸试验区的进出口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在全国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有望提升至25%以上。
2、数字贸易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与数据跨境流动的需求日益增加。《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数据高效便利安全流动,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支持数字贸易、新型离岸贸易等新兴领域发展,此外,智能网联汽车、民用无人驾驶航空等新兴产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自贸试验区在全国相关产业中的市场份额。数字贸易企业可借助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政策,拓展全球数字业务,提升数字服务出口能力,预计到2027年,自贸试验区的数字贸易规模将占全国的90%以上。
3、自贸区所在地区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高地。2024年,中国与自贸伙伴的货物贸易额超过19万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额接近7万亿元,同比增长9%。这显示出自贸区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中西部和沿边地区的自贸试验区通过政策赋能,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例如,陕西浐灞自贸区打造 “会展自贸” 品牌,推动跨境电商交易额翻番;河北邢台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引领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沿海地区则聚焦新兴产业,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已集聚 120 余家企业,有望形成全球级产业生态。随着《意见》的实施,预计到2030年,中国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比例将提升至40%左右。
4、全球竞争的“规则话语权”加强,助力企业出海。《意见》提出要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这意味着自贸区将在吸引外资、促进国际贸易等方面打破原有制约全球化发展的旧规则,制定中国规则,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例如,推动电子签名在国际联运中的应用,开展数字身份互认试点,为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供了“中国方案”的话语权。
结语:
《意见》的发布,是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中国开放型经济进入“制度驱动”新阶段。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关乎中国自身的发展,更关乎全球经济治理的未来,向世界传递了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信念。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正是中国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以合作之态共绘全球发展新图景的生动实践。
来源:中国科技投资财经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