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红林,男,汉族,197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贵州省遵义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负责统筹工业经济、科技创新及区域协同发展相关工作。根据公开履职信息及地方发展规划整理,具体情况如下:
李红林,男,汉族,197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贵州省遵义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负责统筹工业经济、科技创新及区域协同发展相关工作。根据公开履职信息及地方发展规划整理,具体情况如下:
出生日期:1974年8月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教育背景: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
任职信息:2024年12月,经遵义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任命,担任现职;2024年7月起,兼任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兼)。
1. 产业升级统筹
参与新型工业化战略实施,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助力资源型城市向创新驱动转型。
2. 科技创新引领
依托磷化集团等企业技术优势,协调产学研合作,推进新能源电池材料、磷氟精细化工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
3. 区域协同发展
负责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关工作,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与周边城市产业协作,服务遵义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4. 政策机制优化
参与营商环境优化,完善跨部门协作流程,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1.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2024年,遵义市地区生产总值达5027.2亿元,增速5.7%,其中工业增加值占比超40%(数据来源:遵义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白酒产业集群持续发展,2024年白酒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赤水河流域形成涵盖原料种植、生产酿造、包装物流的全产业链(数据来源:遵义市政府政务公开文件)。
铝及铝加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播州区铝资源精深加工产值占比提升至70%,正安经开区吉他产量全球占比超30%(数据来源:遵义市重点项目进展通报)。
2. 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
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87家,新增省级智能工厂6家,工业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数据来源:遵义市科学技术局公开信息)。
贵州磷化集团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利用率达80%以上,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产业链(数据来源: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通报)。
开阳县建成40万吨/年湿法净化磷酸、20万吨/年电池级磷酸一铵等项目,为新能源产业提供原料保障(数据来源:遵义市重点产业项目清单)。
3. 区域协同与开放合作
2024年,遵义市与成渝地区新签约项目100余个,总投资超120亿元,推动“重庆研发+遵义转化”模式落地(数据来源:遵义市投资促进局公开信息)。
谋划融入成渝重大项目107个,总投资2862亿元,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区域要素流动(数据来源:遵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遵义市立足“省域副中心”定位,构建“一核引领、多区协同”发展格局:
产业定位:以酱香白酒为引领,基础材料、装备制造为支撑,新能源、大数据为突破方向,推进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核心区建设。
实施路径:推进遵义都市圈建设,加强与贵阳“双城联动”,深化与成渝地区产业协作,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生态优先:2024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100%,森林覆盖率达63.2%,流域水质达标率98%,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数据来源:遵义市生态环境局公开数据)。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遵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批复(黔府函〔2024〕217号)
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