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5日晚,千禾味业发布了2024年财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73亿元,同比下降4.16%;归母净利润5.14亿元,同比下降3.07%。这一数据远低于公司年初设定的营收、利润增长两成的目标,而且也是自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情况。
2024年,千禾味业交出了一份并不算亮眼的成绩单。
4月15日晚,千禾味业发布了2024年财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73亿元,同比下降4.16%;归母净利润5.14亿元,同比下降3.07%。这一数据远低于公司年初设定的营收、利润增长两成的目标,而且也是自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情况。
千禾味业在年报中表示,“公司所处的调味品行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公司和国内竞争对手的跨区域扩张,以及在国内调味品行业巨大市场空间吸引下外资和其他领域企业的纷纷进入,公司将面临越来越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作为曾经的行业黑马,千禾味业的业绩失速表现也引发了业界对于其未来发展战略的深刻思考。
千禾味业的崛起,离不开其“零添加”概念的精准定位。
早在2008年,公司就生产出了第一瓶零添加酱油,彼时市场尚无此概念。通过多年的市场培育与品牌塑造,千禾味业成功将“零添加”与高品质、健康生活联系在一起,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然而,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与竞争的加剧,零添加酱油市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各大调味品品牌纷纷推出同类产品,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零添加的认知逐渐深入,对于产品的品质与口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3月,千禾味业更是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舆情风波。有媒体通过第三方机构检测了13家品牌零添加酱油产品,其中“千禾0”的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被检出镉元素,虽未超标,但与“千禾0”商标形成认知冲突,导致多地超市下架产品。
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与质疑,千禾味业一度被推向了风口浪尖。尽管公司几度公开澄清,监管机构也对其23批次产品进行了抽检并合格,但这场风波无疑给公司的品牌形象与消费者信任度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受内部调整和舆情风波影响,2025年Q1,公司旗下酱油、食醋收入分别同比下降4.69%和10.64%。同期,线上、下线渠道收入同比下降12.26%和5.88%。
值得注意的是,前段时间预包装食品行业迎来新规,相关企业将不允许再使用“零添加”“不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误导消费者。该项新规给相关企业留出两年过渡期,从2027年3月16日开始执行。
这一新规的出台,几乎否定了“零添加”的价值,打了千禾味业的“七寸”。过去几年,“零添加”对其他调味品企业来说,或只是锦上添花,但对禾味业来说,却是命脉所在。“零添加”被否定和禁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千禾味业要从头开始。
虽然面对市场的挑战与业绩的下滑,但千禾味业却并未选择坐以待毙。相反,公司积极寻求转型之路,将目光投向了产品高端化与品牌重塑。
具体来看,在产品层面,千禾味业坚持推动产品高端化战略,不断推出新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2024年,千禾味业先后推出了浓香酱油、松茸生抽、千禾醇香醋、挤挤瓶蚝油以及零添加减盐酱油等多款新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在品质上有所提升,更在包装设计、口感体验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力求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优质的用餐体验。
在渠道层面,千禾味业也进行了积极的调整与优化。
公司整顿清理了一些不适应市场发展节奏的经销商,试图提升经销商整体质量和运营效率。同时,还加强了与KA、便利店等渠道的合作,提升了铺货率和市场覆盖率;在电商渠道方面,公司继续强化电商运营能力,通过内容电商、直播带货等方式提升品牌影响力和销售业绩。
然而,尽管千禾味业在产品高端化与品牌重塑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但从去年年报来看,这些调整却并未能立竿见影的改善业绩。相反,公司还面临着库存增长的问题。其存货规模由2023年末的7.49亿元增至2024年末的8.93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也由120天增至153天。
虽然过去一个财年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千禾味业在品牌重塑和市场拓展方面做出的努力仍然值得肯定。面向未来,随着“零添加”即将成为历史,千禾味业下一步棋该如何落子,我们将持续关注。
编辑:鞠君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