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阁制就是尚书台制,是后来的尚书省的雏形。尚书台机构是为辅佐君主决策与发号施令的机构。刘秀据此来加强皇权。这一改革,使得当时以太尉、司空、司徒为“三公”的官职虽高,却无实权。
前文《东汉195年历史纵谈一》分别介绍了刘秀开国与他统一天下的战斗历程,本文来谈东汉立国后前期的相关历史。
三、光武中兴
统一天下后,刘秀有鉴于西汉末期外戚篡权、权臣宦官专权的历史教训,为防止功臣、外戚、宗室诸王、宦官等专权,建立了台阁制。
台阁制就是尚书台制,是后来的尚书省的雏形。尚书台机构是为辅佐君主决策与发号施令的机构。刘秀据此来加强皇权。这一改革,使得当时以太尉、司空、司徒为“三公”的官职虽高,却无实权。
尚书台下设六曹尚书,是后来的“三省六部制”的雏形。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尚书仆射一人,六曹尚书各一人,全部由士人担职。
对于曾立有赫赫战功开国将帅,刘秀都封其为列侯,劝其归乡享受优厚待遇,而不参与政治。这样就防止了功臣专权的隐患。由于尚书台纯用士人,这样一来,外戚、宦官同样没了染指政治的机会。这就为后来的“明章之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由于刘秀器重士人,所以京都洛阳太学林立。刘秀亲到太学支持鼓励,入太学者甚多,一时形成“诸生横巷”的盛况。
针对西汉后期豪强大地主大量兼并土地的严重现象,导致中央财政空虚、百姓流离失所的严重后果,刘秀于公元39年颁布度田令。下诏令各州、郡、县丈量土地,核实户口,作为纠正垦田、人口和赋税的根据。
通过度田令的实施,使国家对豪强大地主占有的土地及户口数量清楚有底,便于按实际土地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对于那些隐瞒土地和户口数量不报的“大姓兵长”和地方军阀割据余孽,刘秀下令没收他们的土地,其奴婢转变为庶民,并将他们成千上万地迁徙至他州、他郡、他县。狠狠地打击了豪张地主势力和军阀割据势力,缓解了国内阶级矛盾,增加了中央财政的赋税收入,强化了统治秩序,稳定了东汉初期政局,强化了中央集权,为“明章之治”奠定了物质基础。
刘秀还下诏恢复三十税一旧制,减轻农民赋税负担,并号令流民回乡恢复生产。这使得在他统治期间,遭遇战乱破坏的生产和生活得到迅速恢复,人口与垦田数目大大增加,史称“光武中兴”。
话说建武二年,即公元26年,皇后郭圣通的母舅刘扬拥兵自重,蓄意谋反,刘秀派耿纯击杀了他。自此郭圣通被刘秀更加疏远,太子刘疆也渐不受刘秀喜欢。
建武四年,即公元28年,大将彭宠叛汉,刘秀亲率兵征讨,阴丽华随夫出征,五月甲申,在元氏县产下长子刘阳。见孩子面色红润,刘秀甚是欢喜,遂取名刘阳,意为如红彤彤的太阳一般。阴丽华也越来越受宠爱,之后又相继生下刘苍、刘荆、刘衡、刘京四子。
建武九年,即公元33年,强盗劫杀了阴丽华的母亲邓氏和弟弟阴欣,令刘秀甚为悲伤,再次向众大臣重提阴丽华的“母仪之美”。
建武十三年,即公元37年。一天,刘秀摸着年刚满十岁的刘阳的头说他像“吴季子”。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众大臣的猜思。吴季子即季札,很有才华,是吴王寿梦的第四子,本没有资格继承皇位,但寿梦却希望他继承,于是他的哥哥们纷纷辞让储位,希望他即位,但他却推却了。然而只有十岁稚龄的刘阳却毫无所惧,以一句“愚戆无比”评价了吴季子的行为,以此向父亲刘秀表明了自己当仁不让的态度。同年刘秀封刘阳为东海公,东海国据二十三县,为诸子中最大的封国。
建武17年,即公元41年,天下恢复稳定,刘秀便废郭皇后为中山王太后,立阴丽华为皇后,使得阴丽华成为他的第二任皇后。
建武十九年,即公元43年,刘阳以嫡长子身份在朝堂上参与政务,在平定妖巫单臣、傅镇之乱中显露出出色的政治才华。同年太子刘疆请辞太子位,得到刘秀准许,同年刘阳被立为储君太子。
公元57年,刘秀去世,太子刘阳即位,是为汉明帝。随后改名刘庄,尊母亲阴丽华为皇太后,公元64年阴丽华去世。
四、明帝中兴
汉明帝刘庄即位后,继续奉行光武帝制定的各项政策,对外戚、大臣和宗室诸王仗权依势、作威作福者,从不姑息养奸,一旦犯法,一律依法治罪。如大司马窦融的亲属护羌校尉窦林“欺君罔上,贪赃枉法”,被下狱论死,窦融也因管教子弟不严而罢官。刘庄自己的弟弟楚王刘英、广陵王刘荆和驸马都尉韩光也都有罪自杀。司徒虞延、司徒邢穆、河东尹薛昭、司隶校尉王康等也先后坐事论死。
刘庄还重视吏治整顿,对地方官吏进行严格的考察和黜陟,规定出对地方官吏的考察黜陟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在选官用人上,刘庄严禁徇私情,杜绝权门请托。他姐姐馆陶公主为子求郎不许,而赐钱千万。
刘庄曾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徭役,减轻刑罚,令官吏劝督农桑,治理病虫害,并以公田赐予贫民。刘庄还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其中最大的是治理黄河。明帝令著名水利专家王景和王吴率兵卒数十万人治水,修建了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一千余里的黄河大堤,从而保障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刘庄提倡节俭,宫廷生活不尚奢侈,一时之间,上行下效。所以当时,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刘庄和其子章帝刘炟在位期间,出现了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明章之治”。
刘庄崇尚儒学,即位后亲自讲经,群儒云集,就连匈奴单于也派遣自己的王子们来到东汉都城洛阳留学,这是史上第一批外邦留学生。
刘庄极为重视开疆拓土,曾派窦固、耿秉、班超数次击败北匈奴,复置西域都府,恢复汉朝对西域的统治。
刘庄统治期间还吞并了哀牢国(今云南的历史古国),使康藏高原百余国归附。
汉明帝刘庄即位后首次服用旒冕,恢复了冕旒制度,并为汉服修补定型,确立了汉服的最终完整体系。使得旒冕从此成为皇帝的代称,汉服也成为中国人的符号走向国际。
汉明帝曾夜梦金人,于是遣使至天竺(今印度),问佛道法。派郎中蔡愔和博士秦景等十八人赴天竺国,最终蔡愔求得佛经《四十二章经》及释迦牟尼雕像,然后带领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回到洛阳。这是中国与印度次大陆的首次直接来往,自此佛教传入中国。由于四十二章经是用一匹白马驮回来的,汉明帝便在洛阳建立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保留至今。
今表东汉初期名将马援,原是战国名将,服马君赵奢的后裔,原复姓服马氏,后简化单姓马氏。
马援曾祖父马通为汉武帝时大臣,与宠臣江充关系要好,参与了巫蛊之乱,被处死。但其子马实未被处死。马实生马仲,马仲育有四子,马援就是他的第四子。
马援自小志向远大,后做了郡督邮。一次,他奉命押送身犯重罪的囚犯到司命府,马援可怜他,私自放掉,自己则逃往北地郡。后天下大赦,马援就在当地畜养起牛羊来。由于他因地制宜,多有良方,养出的牛羊全都膘肥体壮,多至几千头。
新朝末年,局势动荡。王莽的堂弟王林任卫将军,广招天下豪杰,选拔马援为掾,并推荐给王莽。王莽于是任命马援为新城大尹。
更始二年,即公元24年,新朝灭亡,马援逃至凉州避难,受到陇右割据势力隗嚣的器重,被任命为绥德将军。后来马援投奔刘秀,为刘秀灭隗嚣献策,立下功劳。
再后来马援任陇西太守,率军击破先零羌,讨降参狼羌,使陇右诸羌平定。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任伏波将军,领兵南下,平定交趾(今越南)征侧、征贰两姊妹的率众起义,马援在平定“二征起义”后,立铜柱以为汉南边疆界的标志,其柱铭文为:“铜柱折,交趾灭”。越人每过其下,以瓦石掷之,遂成丘,是为马援铜柱。
马援因安定岭南,因功封新息侯。马援行军所过,经常为郡县修治城郭,穿渠灌溉,造福百姓,并与越人申明旧制,加以约束。故红楼梦里薛宝琴的《交趾怀古》诗中赞道: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此后匈奴、乌桓侵扰三辅,马援又主动请兵出击。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马援以六旬高龄领兵远征武陵、五溪蛮夷,次年受阻于壶头,在军中病逝,享年六十四岁。死后受人构陷,被收回新息侯印绶。又因外戚之家不得封侯预政,故未得入云台二十八将之列。“马革裹尸”就是出自于他的典故。
马援的小女儿,后来的明德马皇后(名字失佚)就是汉明帝刘庄的嫡妻。
明德马皇后长挑身材,生有一头乌黑的秀发,和异母姐姐之女贾氏一同选入宫中。她知书达礼,博学多识,宅心仁厚,待人和善,母仪天下,倡行节俭,被誉为“女中尧舜”“两汉皇后最贤者”,深得汉明帝宠爱,常与她一同商讨军国大事,对汉明帝的决策多有辅助补益。
遗憾她一生无子嗣,汉明帝便叫她带养贾氏生的儿子,后来的汉章帝刘炟。她对刘炟精心抚养胜过己生。她还为刘炟求娶良家女,于是梁竦的两个女儿都被选入宫,得到汉章帝的宠幸,封为贵人,即“梁贵人”,后来为汉章帝生下了汉和帝刘肇。
汉章帝即位后,和父亲刘庄一样,常与养母明德马太后谈论国家政事,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史学家及第一位著书立说的皇后,著有《显宗起居注》一书。
五、章帝中兴
公元75年,汉明帝驾崩,汉章帝即位。他为政一改明帝苛察,事从宽厚,放宽刑律,废除苛法五十余条。经济上,颁布胎养令,给每位怀孕的女性赐谷“三斛”,以鼓励人口生育,同时轻徭薄赋,奖励农桑。恢复盐铁官营与平准均输制度,削弱了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军事上,发兵营救围困西域的三百将士,留下了“十三将士归玉门”的佳话。并两次派兵增援班超,加速了东汉复控西域的进程。文化上,召开白虎观会议,促进经学统一。外交上,狮子传入中国,刘炟选宫人驯狮,成为了中国首批非遗“舞狮”的起源。章和二年(88年)四月九日去世,享年三十三岁。
顺便补充一下。班固、班超、班昭三兄妹为东汉著名的一门三杰,父亲班彪为东汉大文豪。班固、班昭两兄妹共同完成了《汉书》的编辑,是著名的东汉史学家。班超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成名经典:“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炟勤政爱民、虚怀纳谏、他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安乐,生产发展,与明帝统治时期并称为“明章之治”。
刘炟还是一位书法家,草书非常有名,史称为“章草”。
六、永元之隆
今表章德窦皇后,因史佚其名,只得如此称呼。系光武帝皇后郭圣通的曾外孙女,大司空窦融曾孙女,其母是东海王刘彊之女沘阳公主。
因她容貌才华出众,建初二年(公元77年)被送入宫中,次年被汉章帝立为皇后。
此女妒忌心强,因宋贵人生刘庆,梁贵人生刘肇,便离间她们与汉章帝的感情。
由于她没生儿子,便收养了梁贵人所生的刘肇为自己的儿子。因宋贵人是马太后亲属,得到马太后的偏爱,建初四年(79年)马太后便立宋贵人的儿子刘庆为太子。
同年马太后崩逝,汉章帝对窦皇后的宠爱更盛,她便与母亲沘阳公主谋害宋贵人,在汉章帝面前诬告宋贵人用蛊术害人,致宋贵人饮药自杀身亡。汉章帝同时废黜皇太子刘庆,改立窦皇后的养子刘肇为皇太子。
刘肇被立为太子后,梁贵人父亲梁竦私下庆祝,窦氏听后非常憎恶梁氏,担心梁氏得志,终成后患,便多次在汉章帝面前说梁贵人坏话,导致梁贵人逐渐被汉章帝疏远嫌弃。
建初八年(83年),窦皇后谮杀了梁贵人,同时用匿名书诬陷梁贵人父亲梁竦谋逆,致梁竦被严刑拷打致死,家属亦都被流放九真郡。她还让宫人严守秘密,致使宫中无人知晓汉和帝刘肇为梁贵人所生。
此后又追恨明德马太后,致马氏族人全被罢官。
公元88年,汉章帝去世,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尊窦氏为皇太后,由于刘肇生于79年,不足十岁,便由窦氏临朝摄政,尊母亲沘阳公主为长公主,同时让兄长窦宪以侍中之职从事政务机密,出宣诰命;同时以汉章帝遗诏的名义,封弟弟窦笃为虎贲中郎将,窦景、窦瑰一并为中常侍。自此开启了东汉外戚专权的先河,史称“窦氏专权”。
窦太后专权期间,重用自己的兄弟、外曾祖母郭圣通的族人以及闺蜜邓夫人。经济上,废除盐铁官营制度;军事上,派窦宪攻打北匈奴,大破之,成就了“勒石燕然”的战功,收服了伊吾领土并在其地设立“护匈奴中郎将”统辖北匈奴;又任用邓训击溃西羌,助推东汉王朝达到鼎盛时期“永元之隆”。然而她纵容外戚,导致窦氏外戚专权。公元92年,14岁的汉和帝刘肇联合清河王刘庆及大臣丁鸿发动政变,捕杀了窦氏及其党羽,窦家为官者皆被罢黜,其本人也被软禁内宫。
汉和帝亲政后,派班超击败贵霜(曾存在于中亚和南亚的古代盛国,疆域从现今的塔吉克斯坦绵延至里海、阿富汗及恒河流域),使西域五十余国臣服,又派甘英出使罗马帝国,至地中海东岸而返,致使四万里外的海滨国家派译使纳贡。随后,刘肇又接见罗马马其顿行省和东方行省推罗城的商团“使臣”,对其进行册封,实现中国与欧洲有史可据的首次直接交往。后攻灭烧何羌,设立西海郡,将青海湖纳入版图。公元106年,刘肇病逝于章德殿,终年二十七岁。
刘肇对内宽和爱民,对外兵略妥当,使“齐民岁增,辟土世广”,缔造“黎元宁康,万国协和”的局面,使东汉国力达到全盛,时人称颂“冠斯往代,奄有万国”,史称“永元之隆”。同时重视文化发展,令班昭续写《汉书》、蔡伦改进军械,并革新造纸技术,使“蔡侯纸”得到推广。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