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26日是第18个“全国疟疾日”,主题为“严防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2025年4月26日是第18个“全国疟疾日”,主题为“严防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4年世界疟疾报告》,2023年全球约有疟疾病例2.63亿例,因感染疟疾而死亡的人数达到59.7万,83个国家有疟疾流行,主要流行地区在非洲,东南亚地区仍然面临较大挑战。
2021年我国已经成功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2024年,我国共发现3000多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死亡10余例。
01
疟疾是一种由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也可经血液传播。人类疟疾主要由五种疟原虫引起: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
02
感染了疟疾有哪些表现?
疟疾的症状:以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出大汗后缓解为特点,可伴头痛、肌肉痛、疲劳、恶心和呕吐、腹泻、贫血、黄疸(皮肤和眼睛变黄)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特别是恶性疟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脑疟、严重贫血、呼吸衰竭等,死亡率较高。
03
出入境人员疟疾防护须知
疟疾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预防死亡,也可以减少传播。最好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恶性疟的治疗,是基于青蒿素类药物的联合疗法(ACT)。
出行前的准备
了解目的地情况:
要提前了解当地疟疾的流行情况,做好风险准备。例如在非洲的一些国家,疟疾全年都有发病,而且传播媒介按蚊的密度可能较高。可以通过查询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发布的健康提示或者咨询专业的旅行医学机构来获取这些信息。
药物准备:
根据目的地疟疾的流行情况和类型,在各地海关保健中心医生的指导下准备抗疟药物用于预防或者应对紧急情况使用。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保存条件,有些药物需要避光、防潮保存。
个人防护用品准备:
准备长袖长裤、蚊帐等物理防护用品,以及含有避蚊胺(DEET)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等。
在流行地区的防护措施
居住环境防护:
入住有纱门、纱窗的房间,睡前检查房间内是否有蚊子,尽量使用蚊帐,最好是杀虫剂处理过的长效蚊帐,要确保蚊帐没有破损,且在药物的有效期内。对于室内可能藏蚊的角落,可以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但要注意通风,避免人员中毒。
户外活动防护:
避免靠近可能有蚊子孳生的水体,如池塘、溪流、稻田等。尽量避免在黄昏至黎明蚊虫活动高峰期外出。如果必须外出,要穿好长袖长裤,裸露皮肤涂抹驱蚊剂,减少蚊虫叮咬机会。
返程后的注意事项
自我健康监测:
从疟疾流行地区返回后,要进行自我健康监测。疟疾的潜伏期一般为7-30天,但也有少数情况潜伏期可能更长。一旦出现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包括去过哪些地方、在当地停留的时间等信息,以便医生能够及时进行疟疾的检测和诊断。
家人防护:
为了避免可能的传播,返回后在还有蚊虫活动的地区,尽量避免被蚊虫叮咬,防止疟疾继发传播。对于从流行地区带回的行李等物品,要检查是否有蚊子藏匿,必要时可以进行清理并杀灭蚊虫。
中山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中山海关口岸门诊部)温馨提示:
1.出国前请了解前往国家和地区疟疾流行状况,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预防。
2.赴疟疾高度流行区工作、学习和生活,请携带青蒿素类抗疟药品和蚊帐、驱蚊剂等防护品;旅行时应尽量穿着长袖衣服和裤子,减少皮肤暴露;外露皮肤涂抹驱蚊剂,住宿于有空调或装有防蚊网的地方;如果住宿的地方没有隔蚊或空调设施,最好使用杀蚊喷剂及睡在蚊帐内。
3.回国入境时,如出现发热、发冷、头痛等症状,应当主动向海关关员申报,以便得到及时救治。
4.回国后1个月内,如出现发冷、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到海关保健中心或地方医院就诊告知医护人员自己的出国史,便于医护人员排查疟疾。
联系地址:中山市东区中山六路2号1-2楼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