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顶!嵩山疯和尚在松树上打坐,教我奥妙无穷的无为心法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6 11:42 2

摘要:再后来我修行之后,对达摩祖师很崇敬。有一次终于有机会去嵩山,便想到达摩祖师的那些古迹去看看。于是我来到了五乳峰参观达摩洞。达摩洞是一个天然的石洞,大概深有7米,宽有三米。相传达摩祖师在这个洞里面面壁了9年,首传禅法,因此后人亦称之为“初祖九年默玄处”、“达摩洞

小时候喜欢看少林寺这个电影,后来我一直想去少林寺游玩。

再后来我修行之后,对达摩祖师很崇敬。有一次终于有机会去嵩山,便想到达摩祖师的那些古迹去看看。于是我来到了五乳峰参观达摩洞。达摩洞是一个天然的石洞,大概深有7米,宽有三米。相传达摩祖师在这个洞里面面壁了9年,首传禅法,因此后人亦称之为“初祖九年默玄处”、“达摩洞”或“达摩面壁洞”。

那个达摩洞其实是个小小的黑漆漆的岩洞,达摩洞面向西南,洞口用青石块砌成拱门。洞内台上有石像三尊,中为达摩坐像,两侧为其弟子。据清《说嵩》载,在洞的左上方,原有一小石塔,早已毁。达摩洞颇阴凉,入洞之中,有寒冽清冷之感。

我在心里头想象着,达摩祖师在这个洞里边,面对着墙壁打坐,等着合适的机会传授禅法。我就这么想着想着,忍不住张嘴就说:“达摩祖师太厉害了,在这地方我一个小时也坐不了,他一坐居然就是九年。”

我一瞧,就瞅见洞边上有棵老松树,横着的树枝那儿有个和尚正在打坐,说话的正是他。

我瞅瞅那个和尚,穿得破破烂烂的,压根不像寺里的僧人,坐在树上那模样怪兮兮的。我给他施了个礼,说道:“法师,您为啥坐在树上呀?”

他笑着回答:“嘿嘿,我要不坐在树上,你咋能瞧我一眼。”

我也笑了,说道:“树上是不是更有禅意呀?”

他讲:“比起在洞里,树上也就空气更清新,看得更高些罢了。”

说完就一纵身跳了下来,就他那身手,能看出来是有功夫的人。我问:“法师啊,我感觉您是有修行的,您咋不在寺庙里好好修行,在这山头坐着呢?”

他说:“我不是少林寺这边的僧人,我是云游来的,到这儿玩玩瞧瞧,过一阵子就走了。刚才看到游人太多太挤,我就坐在树上躲躲。”我心里琢磨,这可真是个疯和尚。

我又问:“法师啊,您坐在达摩洞这儿,我问问您,达摩祖师妙在啥地方?”

我一听,这话倒是有点道理啊,我继续问:那如何才能直指心性,拨云见月呢?

他说:别管心性,放下就行,心性本来就在,就像星月本来就亮,你要是能放下那就成了。可问题是你放不下。所以慧可二祖问咋安心,自己找心却找不到,达摩祖师就说这心已经安好了。

这时候二祖才一下子明白。这心本来就安啊,这个道理真是太牛了,牛到让人没法想象。所以,世上好多修行人,一直在找心,一直在使劲炼心,这倒也没啥错,但是心啊,根本找不到,哪能靠故意去找就能找到呢?

苏东坡临死之前留下话说:着力即差。就是悟到了这个。自然就是,心本来就在,别故意去弄,心本来就亮。这就是达摩祖师的妙处,他妙就妙在,不跟你瞎忽悠一堆没用的,直接把最终答案告诉你,告诉你登上山顶的近道。

我听了他这番话,顿觉十分受用,我继续问:法师啊,你说的有道理啊,可是我们修行的过程中,很难做到本来如此自然无为。什么叫做放下呢?不拿起能说放下吗?

他说:有啥能真的拿起来又放下去?

我一听,立马就陷入沉思了,我脑袋里转得飞快,是啊,这世上,有啥是真能拿起来又放下去的呢?佛陀说得清楚,啥都空,所有那些人为的办法就像做梦、像泡泡、像影子,咱们却把假的当成真的,在那儿拿起来放下去,乐呵个不停,这不就是笑话嘛。

他看我发呆,笑着说:要是你不拿也不放,这不就是全都放下了吗?全都放下,就是别故意去拿,也别非得故意去放,因为你懂了没啥区别的道理,你就别多此一举、画蛇添足了。

所以达摩祖师说,你找心找不到,这时候你找心就是多余啊,我跟你说,心已经安好了,本来就用不着去安啥心!这么一说,慧可心里的疑问全没了,自己的那些固执全化解了,啥固执,其实都是认知上的固执,认知上固执堵着了,其他的一切也都跟着堵着,化不开。

我问:法师啊,你说得太棒了,我想问,那按你说的,啥都不用干了吗?那跟摆烂有啥区别?

他说:当然不是,正相反,该做的得赶紧好好做,该修的得赶紧抓紧时间修,该努力的得赶紧努力。不能摆烂,生活不能摆烂,修行也不能摆烂。

我说:那是为啥呢,你刚才还说,别多此一举,别拿起来放下去。

他说:那是道理上、认知上明白的地方,修行的功夫还是得慢慢积累,你不经历一番寒彻骨的苦,哪能闻到梅花的香啊。只不过,你在认知上明白了这个道理,修行的时候,就不会迷糊和固执,一有固执和分别,自己就能化解开。这就叫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是因为认知明白了,自己能给自己治病了。这也得长时间观察、照看才行。

我问:“法师啊,我也在修行,可我这心容易散漫咋办?有时候提起正念,观察本来的样子,对身心状态不加以分别,那时候可受益了。但心一松下来,很快就开始放纵欲望,而且长时间都没法控制自己。我因为这习惯苦恼好久啦。求法师您给我指点指点啊!”

他说:“哦,别紧张,要自然点,欲望本身没啥坏的,而且也压不住,别为这个着急烦恼。

比如说你对身心状态不分别,觉得自己受益的那种状态,你把它说成好的,不在那种状态了,你就把它说成不好的,这本来就是一种分别心。

就因为这分别心,你就会有更多多余的烦恼和焦虑。

所以啊,这修行的道理,就是你进入了一个所谓好的状态,你也别太当回事,你没进入一个好的状态,你也别太当回事。

你可千万别去区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也别一门心思地执着,非要修行到某个被吹嘘得特别厉害的状态境界。你得明白,那只不过是一种境界而已,境界这种东西是有出现的时候,也有消失的时候,到最后都是靠不住的。

就好比你在追求的那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可能在某一段时间里,你觉得自己仿佛达到了,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和满足感。但过了一段时间,这种感觉可能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你又会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

你一直渴望达到的那个所谓的至高无上的境界,假如遇到环境变化,事情不同的时候,是不是还一样稳定?你能做到长期恒持吗?

所以说,别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追求这些虚幻的境界上,因为它们真的靠不住。

你要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里,做到没啥区别,一切自然本来就是那样,内心清净就舒服,到了生活里、欲望里,就焦虑,那就是个轮回,出不来的。

只有顺其自然、啥也不刻意去做,别被欲望啊、清净啊、特别厉害啊等等这些东西牵着鼻子走、骗了,知道达摩祖师说的,心本来就是安的,默默地观察照看下去,这才叫真正的修行,你不去追求那个修行的美好境界了,这才叫真正的放下。

可不是你故意拿起啥,又去放下啥,那要放到啥时候,黄瓜菜都凉了。”

我听到这儿,好像内心洗了一个特别痛快的澡,我给这位疯和尚行礼,他把我扶起来,笑着跟我告别,一边往山林深处走,一边念出几句顺口溜来:“达摩洞前乱谈禅,老祖听到笑我憨,有缘点透一句话,安不安心心本安。”

来源:老段世界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