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宓望着庭院里新抽的竹枝,笔锋骤转:"司马相如制礼作乐之功,岂在严李之下?文翁遣其东学七经,方使蜀地教化可比齐鲁。君不立相如祠堂,岂非本末倒置?"字字如刀,割裂了世人眼中"蜀地无文"的偏见。
益州三月细雨微茫,秦宓独坐草庐,手中竹简泛黄。窗外马蹄声渐近,老仆递上一封帛书——正是同郡王商的来信。
"卞和抱玉向世人炫耀,你当真要埋没才华?"秦宓读罢轻笑,指尖摩挲着案上《春秋》。
"世人以功名为玉,我以守志为璞。"秦宓提笔回信时,檐下雨珠坠入砚台,墨色晕染出倔强的涟漪。
王商再劝:"严君平、李弘祠庙已成,君何不效仿先贤?"
秦宓望着庭院里新抽的竹枝,笔锋骤转:"司马相如制礼作乐之功,岂在严李之下?文翁遣其东学七经,方使蜀地教化可比齐鲁。君不立相如祠堂,岂非本末倒置?"字字如刀,割裂了世人眼中"蜀地无文"的偏见。
李权冒雨登门借《战国策》,秦宓抚卷长叹:"苏张之术,杀人自存,圣贤所恶。"李权以海纳百川作喻,却见秦宓霍然起身:"泥沙淤积尚需岁濯,君子岂容奸谋污目?"
案头烛火摇曳,映得他眉目凛然:"孔子作《春秋》以正视听,老子言防祸未萌。商汤见鱼而溺猎,鲁君观舞而废政,皆因心志不坚!"
李权讪讪离去后,秦宓独对空庭。雨打芭蕉声中,他忽而苦笑:"世人笑我迂腐,焉知守经如守城?"
秦宓指尖划过《孝经》"身体发肤"之句,恍惚看见少年时跪在母亲病榻前立誓:"此生绝不为乱世张目。"
建安十九年的春阳斜照病榻,广汉太守携酒食而来。秦宓锦被半掩,听夏侯纂问及益州文脉,忽然以笏板击颊:"敢问汶阜之山,可孕长江否?大禹生于石纽,可疏九河否?"连珠妙语如剑出鞘,从星宿分野说到斜谷古道,直教满座哑然。
当夏侯纂提及"仲父"尊称,秦宓望见窗外新燕啄泥,忽忆王商旧事。
"蜀地养士如春蚕吐丝,不争朝夕而织就天锦。"他语带双关,既拒官职,又护乡梓尊严。古朴等人携醉归去时,庭中桃瓣落满石阶,恰似他散落未拾的功名。
章武元年秋,成都武担山旌旗蔽日。秦宓白衣闯宫,袖中《洪范》竹简犹带墨香:"荧惑守心,太白犯斗,此时伐吴必败!"
刘备掷杯怒斥,他却昂首指天:"昔武王伐纣,龟兆显吉;今陛下兴兵,彗星扫翼轸——"廷杖声起时,他恍惚听见长江惊涛拍岸,混着狱中镣铐叮当,竟成绝响。
铁窗寒月下,旧伤发作的秦宓以指蘸血,在墙上续写《灾异论》。
"知不可为而为之,方为臣节。"狱卒私语传入耳中:"听说丞相正筹钱赎人..."他摇头苦笑,血字在月光下泛着暗红,宛如未干的热泪。
建兴二年春宴,张温举杯四顾:"秦别驾何在?"诸葛亮三遣侍从,方见青衫文士踏月而来。
当吴使以"天有头乎"发难,秦宓执箸击盏,声如裂帛:"《诗》云'乃眷西顾',头在西方!"满座屏息间,他广袖如云,从《鹤鸣》证天耳,自《天步》论天足,终以"天子姓刘即天姓刘"收鞘。
张温叹服之际,秦宓望向檐角将熄的宫灯。三十年前严君平祠堂前的誓言,二十年拒仕的坚守,此刻皆化作杯中涟漪。"蜀地文脉,终究未绝。"他含笑饮尽残酒,喉间滚过江水滔滔。
建兴四年,大司农官邸海棠如雪。秦宓临终前命弟子开窗,手指西方汶山方向。案头《法言》摊开处,朱笔批注犹新:"守经达权,非为避世;乱世持正,方见真儒。"江风穿堂而过,卷起半页残稿,墨迹斑斑皆是西川文骨的千年回响。
来源:米多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