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3万亿大城如何破局?成都靠新质生产力成副省级城市增速前三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6 15:13 2

摘要:2025年一季度,成都以6%的GDP增速在全国经济版图中脱颖而出。这座经济体量突破2.3万亿的西部超大城市,打破"规模越大增速越难"的发展定律,不仅超越全国(5.4%)、全省(5.5%)的经济增长水平,更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跻身增速前三。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成都

2025年一季度,成都以6%的GDP增速在全国经济版图中脱颖而出。这座经济体量突破2.3万亿的西部超大城市,打破"规模越大增速越难"的发展定律,不仅超越全国(5.4%)、全省(5.5%)的经济增长水平,更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跻身增速前三。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成都对新质生产力的前瞻性布局与系统性实践。

在产业结构优化上,成都走出了第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独特路径。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达8.1%,新能源汽车产量更是实现4.1倍的爆发式增长;

第三产业同样表现亮眼,同比增长6.1%,文化演艺、体育赛事等体验式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这种"双轮驱动"模式,背后蕴含着成都重构经济地理的三大核心策略。

成都正加速建设国际消费枢纽。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的率先实施,让一季度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突破5亿元,同比激增120%。

太古里、SKP等商圈吸引国际游客人均消费达8000元,奢侈品、蜀绣等高附加值商品成为消费热点。

文旅融合领域,成都打造出强大的IP效应:2025年一季度31场大型演唱会吸引超半数跨城观众,带动周边消费超15亿元;《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映,催生出千亿级的影视文旅产业链。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成都以全国最大汽车保有量城市(超600万辆)为基础,通过三大创新举措激活市场:全国首个"油换电"市级补贴政策,最高给予单车2万元补贴,带动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210%;

天府国际赛道建成L4级自动驾驶测试区,吸引特斯拉FSD、华为ADS等行业龙头入驻;"成都造"品牌加速出海,领克Z20纯电SUV中东订单破万台,希迪智驾斩获沙特1500台智能重卡订单。

成都以"天空之城"战略布局低空经济,实现从基础设施到产业生态的全面突破。全国首个阶梯式低空空域投入使用,71条航线覆盖医疗配送、文旅观光等多元场景。

彭州无人机试验基地日均飞行超100架次,空域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聚集沃飞长空、中航无人机等企业超500家,工业无人机出口量占全国35%。2025年签约多个重大项目,协议投资超500亿元。

商业航天领域,成都构建起"星-箭-终端"全产业链。国星宇航冲击港股"商业航天第一股",星际荣耀双曲线三号火箭基地建成后将实现年产20发火箭,卫星发射成本降低40%。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聚变堆项目、中核智慧医工基地的回旋加速器国产化等项目,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形成"核技术+航天"的独特竞争优势。

成都吸引资本的能力持续增强。2025年一季度,外商直接投资6.38亿美元,稳居中西部首位;民间投资增长50%,形成"国资搭台、民资唱戏"的良好生态。

成都科创投集团设立3000亿产业基金,通过"以投代引"策略,成功吸引蓝箭航天、遨天科技等企业落户,构建起"基金-研发-制造-应用"的完整产业闭环。

重大项目的持续落地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季度启动38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086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61.6%。

京东方柔性屏、比亚迪半导体等项目加速投产,带动电子信息产业增速达22.7%;中核智慧医工基地等26个"未来产业"项目落地东部新区,预计带动上下游产值超千亿元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普通人带来了全新机遇。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领域人才需求旺盛,飞行器设计、火箭工程师等新兴职业涌现,部分岗位开出百万年薪。

政府发布"城市机会清单",开放100个应用场景,通过"揭榜挂帅"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千万级订单。成都科创生态岛打造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使2024年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38%,催生出"贡嘎一号"人形机器人等创新产品。

成都的成功实践,本质上是对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解码:

在产业发展上,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攀升;

在空间利用上,通过"天空之城"战略开发空域资源;在城市治理上,以"场景营城"替代传统招商模式。

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表明,在传统增长动能减弱的背景下,唯有将科技创新、产业变革与城市战略深度融合,才能实现超大规模经济体的持续高质量发展。

成都正以"向上生长"的姿态,为中国城市经济转型提供全新范式。

来源:翼峰说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