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菩萨蛮》:大愿未了,一个地方再好,也留不住你丨周末读诗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6 15:21 2

摘要:登上广州到太原的飞机,山西风味扑面而来。那是黄土、煤炭、油污、干旱,混成视觉和嗅觉上的轻度晕眩。隔座大爷有一张浑朴的脸,鼻梁高挺秀逸,神情坚毅而平静。

登上广州到太原的飞机,山西风味扑面而来。那是黄土、煤炭、油污、干旱,混成视觉和嗅觉上的轻度晕眩。隔座大爷有一张浑朴的脸,鼻梁高挺秀逸,神情坚毅而平静。

起飞前就听说太原大风,顶着一万米高空更猛烈的风,飞机努力在飞。下降过程中,飞机剧烈颠簸,发动机发出凄厉的噪声,但没有谁表示吃惊,机舱里一片麻木:打鼾的打鼾,玩游戏的玩游戏,闲聊的闲聊。反正买了机票,死活都得送到。空乘的提醒也波澜不惊,“颠簸”从她口中说出,温柔得就像摇篮的晃动。 我是靠偷看那位大爷的相貌,才压住了飞机在我胃里搅起的不适。

1

残月出门时

清 梅清《杏花春雨楼图》(局部)

《菩萨蛮五首》其一

(唐)韦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飞机到底穿越大风抵达了太原机场,着地的一刻,邻座的手机就响起,似乎十万火急,那男人立即谈起生意。但见肥胖的手指戴着很宽的金戒指,脖子上挂着粗重的金项链,一脸酒色财气,说话声音之大就像全宇宙都在他的掌控之下。飞机还在滑行,前舱好多人站起来取行李,空乘提醒也没用,后舱的人也跟着纷纷站起。飞机叹了口气,停住了。

4月21日。太阳早早升起,照在酒店外一片破旧的楼房屋顶,太阳也变得旧了。清晨的街道疲惫,充斥昨夜的烧烤垃圾,空气中悬浮灰黑微粒,肉眼也无法忽视。

柳树还是那么美,杨树榆树嫩叶初发,春天了啊,新绿来到尘世一番挣扎。街区有一种沉底的静,汽车停在两边,都蒙着尘。三五行人走得散漫,我也边走边看,好像活着就是在世上随意逛逛。

岁月忽已晚,总是这样的。到了晚年,关于这一生,我们将有怎样的回忆?韦庄的《菩萨蛮五首》,年少时读到的是爱情,后来读到的是战争,如今读到的是人生。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一部不由自己编导的电影,像不知道剧本的演员,匆匆上场,草草收场,所有经历都具有事后性。 临近剧终,回顾一生,韦庄心里充满遗憾。很多年过去,离别情景仍历历在目,那天凌晨,出门时看见月亮。仿佛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他们连床帐都没有放下,只放了一半,香灯的光变得哀伤,他的一只脚已在远方。

美人还是从前的样子,和泪辞别,说不出话,弹着琵琶。“弦上黄莺语”,琴声还是那么好听,那么年轻。“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一个女人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变老,她自己却老了。 往事并不如烟,到了老年,那些真正重要的经历,反而会记得更加清晰。回忆和电脑记录的不同在于,回忆是重新创造,是把那个时刻的生命再活一次。回忆的神圣即在其不确定性,且带有个人独特的滤镜。 这首词短短几句,直叙别离,情味苦深,美人的叮咛犹在耳畔,奈何三生路上,相思相负。

2

在江南的日子

清 石涛《江南春霭图》

《菩萨蛮五首》其二

(唐)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别离之后,韦庄去了江南,不是去游玩,而是去逃难。唐广明元年(880),韦庄在长安应举,适逢黄巢起义军攻入,诸事遂废,他亦未能脱身。三年以后,他才得以逃往洛阳,而后南北辗转,最终去了江南,那时他已年近五十。

在长江天险的庇护下,江南仍是个诗情画意的地方。李白避安史之乱,亦曾逃往江南,在吴地他看到的早晨是“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岁月静好得像一个梦。此时已是唐末,江南仍然在梦中,尚未被战争波及。

韦庄词是回忆,回忆他当年的心情。“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意中是乡思,却说不得,江南这么好,为何他总是想着回去,自己都觉得不应该。“尽说”,“只合”,词中多用此等性情语。

江南好在哪里?“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一幅春水画图,宛然纸上,可见江南风景之丽。下片接着回忆江南之好,“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景丽之外,更有人美。唐诗中写江南女子,第一便是肤白。谢灵运《东阳溪中问答》曰:“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李白《越女词》亦道:“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吴地女子不仅白皙,而且风流之极。

江南如此诱人,他却无心眷恋。大愿未了,一个地方再好,也留不住你。“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不是不想还乡,是不想回去看到故乡丧乱,宁愿羁旅漂泊,不到老不回去。末二句与起始两句,语极哀伤。

唐乾宁元年,韦庄终于返回长安,翌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虽已年届六旬,总算了却大愿。四年后,他奉诏随谏议大夫李洵入蜀宣谕,得识王建,回朝历任要职,然而好景不长,唐王朝气数已尽,他再次入蜀,任西蜀掌书记,从此再也没有回去。 生在乱世,人如飘蓬,如行荆棘断垣中,只能各顾性命。

3

不要过临时生活

明 居节《江南新雨》

《菩萨蛮五首》其三

(唐)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人生没有早知道。早知道唐朝会灭亡,就不会想着还乡了吗?不,还是会的。有些事必须要做,哪怕最后没有结果,也一定要做。不做就会不甘心,做了,成与不成,即或有所惋惜,但不会后悔。所有未了之愿,都会继续活在心里折磨你。

多年以后,当江南彻底成为过去,暮年将至的他,才忽焉叹曰:“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人在三十岁时,会觉得二十岁很年轻,到了四十岁,又觉得三十岁挺年轻。韦庄此时已经六十多岁,想起在江南的日子,虽那时也快五十了,但感觉是“当时年少春衫薄”。逝去的时光,因为逝去了,所以变得美好,关于江南的回忆,似乎是快乐的,至少有很多可以纵情欢乐的时候。

“却忆”的“却”,这个字很沉痛,也很讽刺。人大概就是这样的物种,永远想着缺失的东西,渴望不能得到的事物,梦想达成这样那样的愿景,所以常常看不见眼前,看不见身边拥有的一切,真正的生活似乎总在别处,总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此时此刻所过的,仅仅是一种准备性的、临时的生活。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这画面真是华美,他好像不是落难王孙,而是富贵公子,银鞍白马,春日冶游。回忆十年二十年前,谁不觉得自己意气风发呢?

韦庄的写法有味,中间四句拆开,分在上下片,仿佛沉浸于回忆,情思徘徊。“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回想此情此景,当时竟没有好好享受,实在可惜。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结句伤痛,语气决绝,辜负了江南,也辜负了那些年。然而,还是那句话,就算重新选择,他也会是同样的做法。“此度”若指现在,则无话可说,现在他无所希望,此生已矣,当然白头誓不归。

却说我那天不觉到了汾河边,汾河还在,还有不少水,闻得到水的腥味,水上一条金黄的塑料龙,仅此而已。这里没有汉武帝的《秋风辞》,没有李白的“思归若汾水”,没有任何诗意,有也是反诗意的诗意。叫作汾河的那条河,如今只剩下一个名字。

河边逛公园的闲人,和汾河一样漠然。太阳照在河上,不再是早晨的太阳。我向一位本地阿姨问路,她回答时站起身,鼻音浓重,目光深深像亲人。她的老伴坐在一块石头上,面容朴实,衣履谦卑,让我遥想古代的山西农民,他们都很会种地。

白云寺旁边有个村子,就叫白云寺村,在景区里,也只剩下名字依然美丽。村巷逶迤,但是死寂,没有人走,没有孩子嬉逐。村民没有迁出去的,都在做民宿或开餐馆。

村前临公路一片地,约三四亩,翻耕得十分平整。下半昼两个村民在锄地,从停车场望过去,他们像农民的遗迹。在旅游业包围之中,他们的锄地也不像锄地,而像是对农业生活的展示。 小卖铺的大娘告诉我,地里种着玉米,还没出芽。可以想见,到了七八月,这片地绿油油,玉米该有半人高。那时游客更多,对于他们,玉米不再是夏季的粮食作物,而是观赏植物,是玉米的前世或记忆。这里有一种悲哀,一曲农业时代的挽歌,还没有被真正唱过。

撰文/三书

编辑/刘亚光

校对/赵琳

来源:上上默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