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5日晚,一场汇聚顺德及七个帮扶县特色食材的乡村振兴美食盛宴在聚福山莊(杏坛店)举行,来自各地、从事各行各业的食客齐聚一堂,品尝特色食材碰撞交融后的新味蕾、新体验,进而在产业、文化上产生更多跨地域的新联动、新商机,赋能乡村振兴。
4月25日晚,一场汇聚顺德及七个帮扶县特色食材的乡村振兴美食盛宴在聚福山莊(杏坛店)举行,来自各地、从事各行各业的食客齐聚一堂,品尝特色食材碰撞交融后的新味蕾、新体验,进而在产业、文化上产生更多跨地域的新联动、新商机,赋能乡村振兴。
活动以“八方来材·顺德味道”为主题,既代表了晚宴食材来自顺德及七个对口帮扶地区,即省内的新兴、广宁、怀集三县和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剑河、雷山、三穗四县;也借“八方来财”的寓意,帮助参与地区链接更多资源,互利共赢,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本次活动,由佛山市顺德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顺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工商业联合会指导,顺德区饮食协会主办,得到了广东省乡村发展协会、省南方乡村振兴促进中心、顺德区乡村发展协会、区慈善会、区旅游协会、区厨师协会、区广式点心师联谊会等单位支持,共促资源整合,共推乡村振兴。
食材“远距离”碰撞,合作“面对面”达成
当剑河的鹿耳菇、羊肚菌跨越千里来到顺德,传统焗罗氏虾也有了别样风味。在砂锅滋滋作响的热烈中,粒粒菌菇伴着山野气息浸入虾肉,镬气与酱香并存。
融合的美味不只是这道“剑河菌皇酱焗罗氏虾”。现场,来自怀集的三黄鸡、台江的高山紫薯、三穗的麻鸭等各类地方食材,经过顺德名厨的烹饪,成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我们团队花了很多时间在菜品研发上,用我们顺德独有的烹饪技巧,把这些来自各地的很特别的食材,重新搭配组合,做出不一样的味道,既能体现顺德菜的清鲜嫩爽滑,也保留了食材原本的风味。”聚福山庄(杏坛店)行政总厨车明志介绍,这既是对顺德菜的一次创新,也是对各地特色食材的挖掘与融合。
创新的菜品一经推出,便迅速获得市场的热烈反响。据悉,仅仅10日,93桌宴席全部认购完成,为消费帮扶探索出可复制的新路径。
从产地到餐桌的“远距离”碰撞,也给产销对接带来了“面对面”的机会。
场外,两层的食材展示区让食客与来自多地的供应商面对面交谈,气氛热烈;场内,顺德餐饮行业相关企业与七县优质食材供应商签下电子协议,以“顺德厨艺+帮扶食材”实现消费帮扶从输血到造血的升级。
“我觉得这是一次很难得的活动,让顾客实实在在地品尝到我们帮扶地好的食材和产品,为我们把消费帮扶产品更好地引入佛山市场起到帮助。”佛山鹏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鹏表示,希望未来跟各单位、协会能有长效合作, 持续推动农产品“出山”。
发挥资源优势,放大“世界美食之都”的集聚效应
顺德是“世界美食之都”,同时也是连续十三年位居全国百强区之首的地区,在美食和厨艺上的展现,不仅仅是食材碰撞这么简单。在这之余,产业链的延伸以及品牌IP的持续塑造也颇为精妙。
当晚,“八方来材·顺德味道”菜单及系列活动子项目正式发布,提出将以1场主活动+4大子活动,放大“世界美食之都”的集聚效应和产业优势,搭建起城乡融合发展的桥梁。
这是行业协会统筹力、餐饮企业市场力、帮扶县生产力深度融合的具体展现。在顺德区农业农村局统筹下,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工商联等部门将高效联动,区饮食协会、区慈善会等社会组织也将积极链接资源,广泛发动企业认识并参与,构建起“政府搭台、协会主导、企业唱戏”的协同机制。
具体来看,四场子活动分别为助农食材角、乡味厨神大赛、全民电商嘉年华和乡味非遗巡演嘉年华。其中,“助农食材角”将链接区饮食协会和供应商资源,在会员单位或意向企业设置专区,并推出限定菜单,实现消费助农与品牌曝光。
“乡味厨神大赛”则邀请优秀厨师以各地风味食材为主料,烹饪创新菜品,获奖者将被授予“乡味厨神”称号,获奖菜品同步纳入下届“八方来材·顺德味道”盛宴菜单。
“全民电商嘉年华”将联动12所职校直播团队,聚焦顺德美食、黔东南农产品以及地方文化,进行短视频创作,通过顺德美食故事讲述、直播带货等形式,形成“生产端-加工端-消费端”全链条赋能体系,带动帮扶地区农产品销售增长,助力乡村振兴。
“乡味非遗巡演嘉年华”则把非遗展示区搬进了餐饮店,增强互动体验,丰富文化内涵。
活动还发布了“粤黔味道·八方共飨”文旅推荐路线,将带领群众从顺德出发,奔赴怀集、广宁、新兴及黔东南的诗和远方。
坚持长期主义,以“1+7+N”模式激活一池春水
顺德与省内外七县组成的数字“八”,是地域上的数量,但在合作领域和参与主体的数量上,显然已远远超过“八”。
数字上的变化,是顺德创新“1+7+N”结对矩阵模式、促进城乡资源双向流动的具象化展现。所谓“1+7+N”,即以一个协会联动七个帮扶县为基础,带动多家餐饮企业签订销售协议,不仅量化了责任担当,更为帮扶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提供了可持续动力。
顺德方面表示,从短期效果来看,以美食为纽带,“1+7+N”结对矩阵直接拉动了帮扶县农产品的销售。例如,在某些试点地区,当地特色农产品,借助餐饮企业的销售渠道迅速打开了市场。这种模式也拓宽了文旅消费场景,吸引了更多游客前往帮扶县体验地方风情,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长期而言,“1+7+N”模式构建起“美食+产业+文化”的长效合作机制。这一机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扶持,更重要的是通过非遗与饮食文化的交融增强了文化认同。例如,一些地方的传统手工艺和特色饮食文化得到了更广泛地传播和认可,这不仅提升了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也为外界了解和认识这些独特的文化提供了窗口。
同时,此模式还特别注重提升帮扶地区的经济“造血”能力。将通过与餐饮企业的深入合作,令帮扶县不仅可以更好地销售现有的农产品,还能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开发新的产品线。这种双向互动将使帮扶县逐渐从被动接受援助转向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真正实现了经济的自我循环和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顺德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谭逢显表示,“八方来财”系列活动是顺德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以食材流通、技艺交流搭建起产业协作桥梁,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活动必将成为顺德乡村振兴的一张靓丽名片,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作出更大贡献。”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省乡村发展协会理事长钟韶彬,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区域协作促进处三级调研员胡治豪,顺德区副区长何翔威,区政协副主席刘国兴等领导出席活动。
文/顺德融媒记者赖珊桦
图/顺德融媒记者陈炳辉
来源:佛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