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清明祭扫的“绿色蜕变”到墓园精心设立无烟祭扫专区,从线上“云祭扫”打破时空局限、让追思跨越万水千山,到线下以鲜花绿植寄托哀思、告别纸钱香烛的灰烬……在涟源市青山绿水间,一场关乎民生与文明的殡葬改革正在悄然推进。
从清明祭扫的“绿色蜕变”到墓园精心设立无烟祭扫专区,从线上“云祭扫”打破时空局限、让追思跨越万水千山,到线下以鲜花绿植寄托哀思、告别纸钱香烛的灰烬……在涟源市青山绿水间,一场关乎民生与文明的殡葬改革正在悄然推进。
近年来,涟源市大刀阔斧推进殡葬改革,打破陈规旧俗,树立新风正气,用实际行动温暖着每一位市民。
推行暖心政策,为民生减负。涟源市推出的殡葬改革,实实在在减轻了群众负担。遗体接运、火化、抬尸、24小时冷藏四项基础服务全部免费,公墓购墓费控制在9000元以内、减免约20%,殡仪馆吊唁厅租金直降500元,3年间累计为群众节省60万元。涟源市殡仪馆主动作为,减少21个收费项目,降低12项收费标准,推出“八不准”“六个一”“六不让”的优质服务,让市民在办理丧事时既省钱又省心。蓝田街道村民李某感慨道:“以前办丧事得借钱,现在政府补贴到位,省下的钱能给老人看病买药了!”
修订村规民约,树文明新风。涟源市以村规民约为有力抓手,取得了“二降一升”的显著效果。该市506个村修订村规民约,明确规定“不大操大办,不修豪华墓,治丧不超过3天,席数不超过30桌,禁燃禁炮”。红白理事会全程监督,户均治丧费用从七八万元降到三四万元。同时,“移风易俗红黑榜”的设立激发了村民积极性,20个村获评“文明示范村”,50余起简办丧事的典型事例成为佳话,文明新风蔚然。
做好多元宣传,传绿色理念。为了让绿色殡葬理念深入人心,涟源市采用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宣传车队穿梭在城区和乡镇,发放2万份《殡葬政策宣传手册》、6万份移风易俗倡议书,覆盖90%的行政村。“云上清明”线上祭扫平台应运而生,2年累计服务3000人次,网络献花、点烛量突破5万次,让思念在云端传递。506个村级广播终端,每日播放政策解读,真正做到“政策进院坝、理念入灶台”。
推进生态转型,筑绿色家园。涟源市致力于推动殡葬生态转型,实现从“坟墓林立”到“绿意长存”的转变。杨市镇和斗笠山镇规划建设2座农村公益性墓地,严格控制土地和墓穴面积,保障周边群众利益。凤形山公墓开辟树葬专区,对选择树葬、花葬、骨灰撒散的家庭发放3000元生态补贴,已有5户家庭选择以树代墓。
如今的涟源市,生态墓园里的翠柏长青、云端祭扫的绵绵思念、大爱善举的感人故事,绘就了一幅“惠民、绿色、文明”的殡改新画卷。
作者:吴雅琴 刘红波 谢娟 贺浪
编辑:邓美兰
审核:谭洲伟
来源:文明娄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