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教学与评价的改革与创新

摘要:第七届英语教学与测评学术研讨会于2024年7月7日至9日在四川成都成功举办,主题为“教-学-评:创新评价,合作提质”。本届研讨会设立一个主会场、五个平行会场和六个特色论坛。主会场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考试命题、外语教育创新路径、多元促学评价、脑认知提升英语学习成效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柳丽萍 屈凌云

摘要:第七届英语教学与测评学术研讨会于2024年7月7日至9日在四川成都成功举办,主题为“教-学-评:创新评价,合作提质”。本届研讨会设立一个主会场、五个平行会场和六个特色论坛。主会场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考试命题、外语教育创新路径、多元促学评价、脑认知提升英语学习成效、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平行会场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和高校不同学段的教学与评价实践研究成果;特色论坛包括会前工作坊、课例展评、案例展评、初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与实践专题论坛、论文写作训练营和研究生论坛。来自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考试机构及中小学校的500余位代表共襄盛会,交流成果、分享经验,共同探讨教育考试与评价高质量发展之道。

关键词:教学与评价;促学评价;多元评价;教-学-评一体化

自2017年起,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每年联合主办一届英语教学与测评学术研讨会。第七届研讨会于2024年7月7日至9日在四川成都成功举办,主题为“教-学-评:创新评价,合作提质”。研讨会围绕各学段外语教学与评价的改革与创新,对前沿动态、方法工具、实践路径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5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教师参加会议。

一、主旨报告兼收并蓄,分享最新专题研究成果

会议安排了六个主旨报告,分别由来自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到会发言,涵盖了核心素养下的考试命题、外语教育创新实现路径、多元促学评价等视角,分享测评领域的前沿方向与创新探索。

(一) 基于问题情境探究新的命题导向,助力新课程理念落地

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指出,随着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的教育改革的推进,问题情境成为课程设计、教育教学、测试与评价等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的热词。问题情境被许多研究者和教师视为教-学-评的最佳载体。程教授围绕什么是问题情境、为什么要基于问题情境命制英语试题、基于问题情境的英语试题究竟考查什么、如何基于问题情境命制英语试题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问题情境应从真实问题出发的必要性。基于问题情境的英语试题不仅考查语言能力,还有助于外化学生素养表现,能有效测评学生应对现实挑战的能力。

(二) 关心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推动教育成果真正转化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实施者、推动者,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技术的采纳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的吴莎处长探讨了外语教育创新的扩散机理,详细阐释了英语教师接纳《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下简称《量表》)的影响因素研究。研究发现,教师的感知行为控制力对采纳意愿的影响最大;个人因素中教师的个性特征对感知因素、采纳意愿的影响最大;感知因素对采纳意愿的作用受环境因素的调节。吴莎指出,教师采纳教育创新的意愿并不受限于创新本身,而是受到外部环境、个人因素的综合影响。推动教育改革,需要激发教师的创新动力,关注不同教师群体的需求,关爱教师成长,持续建设资源体系支撑,促进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支持与合作。

(三) 持续发挥多元促学评价对教学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清华大学张文霞教授以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为例,介绍了写作自动评价、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和自我评价等多元评价手段,分析了每一种评价方式的优势和作用,以及多种评价方式如何协同以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张教授强调,要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学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使评价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的核心环节和常规化、流程化、专业化的教学活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测评素养。

(四) 跨领域认识英语阅读认知过程,促进有效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陶沙教授以“识别英语阅读学习困难的认知与脑电标记”为题分享了脑智研究的新成果。陶教授通过丰富的脑智研究成果说明英语学习对儿童认知发展、延缓认知控制能力老化、脑的信息加工和脑灰质发育等都有促进作用。她指出,文字解码是阅读理解的第一步,而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阅读解码水平有限且发展缓慢,同时特殊群体还存在解码困难的问题。其研究发现,英语阅读解码的大脑自动化反应受到母语背景的深刻制约,我国英语学习者阅读解码存在字母-语音自动化整合困难。陶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发现,跨通道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减弱是重要的脑电标记,也可作为教学或干预效应指标。因此,结合认知与脑电标记,有助于研究者正确了解我国英语学习者的群体特征,准确识别英语阅读学习困难的人群,为针对性教学和干预提供重要参考。

(五) 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成为英语教学的引领者

自从ChatGPT问世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备受关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梁茂成教授指出,虽然AI不会取代人,但使用AI技术的人会胜出。他通过比对聊天机器人和生成式人工智能,使参会者直观理解AI在句长、语种、模态、专业性、逻辑性、个性化风格、知识库扩展性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并用具体实例演示了通过有效的提示词生成语篇和题目的方法与技巧,展望了未来AI技术在外语教-学-评中可进一步拓展的领域和方向。

(六) 分享中考评价改革经验,发挥好考试评价对英语教与学的积极导向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指出,根据近几年关于教育评价改革和加强考试命题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和要求,不断提高考试命题质量、发挥好考试命题的育人导向作用,已经成为当前推进和落实素养导向的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为此,课程教学改革与考试评价改革必须携手并进,而考试改革的重要抓手就是依标命题。王教授提出,当前的考试命题中存在脱离课标、超标和有标不依的问题,并通过解析依标命题的内涵,探讨如何将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和评价建议要求落实到命题实践的各个环节。

二、平行论坛探讨各学段研究与实践的新进展

本届研讨会共设立五个平行会场,展示小学、初中、高中和高校不同学段在评价促进教与学方面的最新探索和进展。

(一) 小初会场1:有效教学与评价

教-学-评一体化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如何理解好三个环节的内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以达到预期目标?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英语学科教研员提出,英语教学不仅要强调基于教学的评价,也要重视基于评价的教学。其团队通过优诊学在线诊断测评系统(以下简称“诊断测评系统”),获得可靠的学情大数据,对德州、潍坊、聊城三市的部分初一学生进行入学检测,了解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及时为师生提供诊断反馈信息,根据测试数据提出差异化教学建议,并持续追踪教学效果。

江苏省三所中学的校长分别借助《量表》搭建了教-学-评之间的桥梁。他们针对学生对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认识模糊的问题,建构了基于《量表》的教学改进路径。实践表明,基于《量表》的教学有助于教师细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反馈等,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重庆市南岸区初中英语工作坊以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培训目标、培训活动和培训评价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帮助参培教师提升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深度理解,实现理论向实践的有效转变。

此外,搭建教考衔接的有效路径、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课堂上开展多元评价也是会议交流的重要方向。

(二) 小初会场2:读写教学与评价实践

中小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提升和评价受到持续关注,本场主要涉及诊断测评与读写教学的融合应用、过程性写作与多元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强调体现核心素养导向、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会上,多支教研团队采用在线测试系统,通过“诊断—反馈—补救—提高”的循环路径,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或写作能力。江苏省淮安市小学教研团队开展了以阅读先导推动学生素养全面发展的教研活动,借助诊断测评系统开展常态阅读调研和检查,引导素养导向的教学与评价,优化阅读教学策略,实现阅读育人目标。陕西省汉中市第四中学教师对本校八年级学生开展基于分级测试的名著进阶阅读教学和基于阅读微技能诊断测评的课内补偿式阅读教学,显著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微技能和阅读能力。

在写作能力培养方面,北京市昌平区英语教师基于新课标要求、过程性写作理论和多元评价理论进行英语写作与评价实践,通过案例呈现的方式,使学生在明确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参与多元评价,有效激发英语写作兴趣,提升了写作技能。

(三) 高中会场1:教学评价与学生成长

在高中学段,随着新课标颁布、新教材实施、高考改革等举措的深入推进,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推动学生能力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本会场各研究团队围绕学生发展,从不同角度探索评价能够发挥的作用。

在高中英语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评价等面临深刻转型的背景下,四川成都市教研团队发现高中读写教学存在较多问题,制约着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该团队聚焦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生读写能力发展与评价策略建构,研究教材和报刊资源中读写结合任务对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影响。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教师团队提出,课堂评价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直接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效果。因此,其研究团队采用逆向教学设计理念,建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维度,设计并实施基于表现性评价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

在高考改革背景下,成都七中八一学校和深圳第二外国语中学的教师团队将师生合作评价(teacher-student collaborative assessment,TSCA)应用于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改进后的TSCA模式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北京市丰台区教研团队在高三英语复习备考中关注学生表现的薄弱环节,通过培养学生掌握运用语言过程中所需的策略来提升语言意识,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积极发挥终结性评价对教学的导向和反拨作用,开展了学、考与《量表》的对接研究,拓展了考试成绩的解释意义以及评价对教学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北京海淀区中学英语教研员用《量表》指导测评工具的开发,提升命题工具开发的科学性和标准性,实现命题由经验导向到标准驱动的转化。

(四) 高中会场2:技术赋能与评价创新

数字技术已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引擎。北京市东城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教研团队基于诊断测评结果,针对学生语言能力进阶过程中的短板,结合特定话题精准施测,长链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相应学习阶段内英语学习的效度,促进语言能力发展。河北省石家庄市教研团队经过八年多持续应用诊断测评系统,构建教研合作共同体,逐步形成4P(professional learning, peer-observation, panel work, producing models)教研模式,探索出提升英语教师教学评价能力的有效路径。

同时,AI技术的应用也是本场报告的热点。北京市大兴区教研组探索AI双师课堂模式下教-学-评一体化,研制应用双师课堂评价量表,提升教学设计、学生自评互评,推动教师发展。广东省佛山市南海教研中心组成员分享了生成式AI技术在高中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索其在提高写作水平方面的效果与策略,为一线教学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实践经验。

(五) 高校教学与评价研究与实践

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外语教育在人才培养、教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数字化转型等方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本场会议围绕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专业素养提升、数字技术在教学与评价中的应用、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着高校教学与评价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变革。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顾永琦副教授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形成性评价的潜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他聚焦语言课堂中计算机辅助下的形成性评价,梳理了数字技术在该评价类型中可以发挥的作用和优势,包括提供即时、个性化、高频次、大规模、多模态反馈,实现灵活的、随时随地的学习,增强游戏性和提升学生参与度等;同时,他呼吁形成性评价领域加强技术应用中教师和学生角色定位的研究及实践。外研社在线研发人员结合其在外语测评服务领域的深耕及全国多所院校的实践成果,探讨AI技术在英语教学与测评中的应用与实践,如AI助教与学伴、智能评阅引擎提供评阅反馈、生成式AI技术进行智能命题等。朗思国际考评局测试开发人员分享了利用AI技术辅助试题编写、监考和考后分析的经验。新疆科技学院教师则基于U校园平台,实现动态收集学生行为数据,开展多维考核评价及教学模式的创新,达到了提质增效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与评价方面,多元评价和评价反馈仍是教师和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之一。有研究者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馈素养的发展特点进了研究,结果表明,多主体交互式反馈能有效促进学生反馈素养的发展,因此扩大同伴反馈对象范围有助于提升学生反馈素养。也有教师基于《量表》设计写作评价反馈表,通过教师干预及同伴互评的介入,有效建立学习中介和桥梁,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还有教师在演讲课中建构多模态反馈,有效提升反馈质量,增加了师生互动并优化了演讲效果。

在考试开发与评价体系建设方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人才考试研发团队对国才考试的综合性写作任务、图表类型任务及职场测试任务开展效度验证研究,对验证考试质量、优化任务设计和推动考试应用起到重要作用。

三、特色论坛形式多样,探讨评价多元发展

为满足不同群体在评价方面的发展需求,本届研讨会特设会前工作坊、课例展评、案例展评、初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与实践专题论坛、论文写作训练营和研究生论坛六个特色论坛。

会前工作坊邀请领域内对相关主题有深入研究和实践的权威专家,指导教师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本次会议上,北京师范大学的武尊民教授和林敦来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的朱晓燕教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余国兴教授分别围绕“基于教材单元活动的评价任务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试题分析与命制”“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课堂教学与评价任务的设计”“多模态测评”等主题举办讲座。四位专家通过厘清概念、分享实例、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为现场教师提供了学习、参与和实训的机会。

课例展评和案例展评采用一线教师说课和专家点评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师既可以学习如何在课堂中进行评价,又可以深刻理解这样做的原因及其优劣之处。本次会议共设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会场,来自六个不同地市的十二位教师展示了十一场不同类型和内容的教-学-评课例和案例,六位专家对课例和案例进行点评与研讨,帮助教师理解如何以测评为牵引改进教学。

专题论坛以“初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与实践”为主题,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教学评价研究室原主任、中学英语教研员扈华唯老师和北京师范大学林敦来教授分别以“素养立意考试命题的思考和探索”“英语学业水平考试的质量评价标准”为题进行专题发言。两位专家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表现出发,探讨了英语学业质量标准和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详细阐释了考试命题改革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专题论坛环节嘉宾们围绕“如何将学业质量标准转化为可测目标”“如何进行素养导向的命题”“开放性试题命制及评分的案例分析”“研究综合性试题、提升试题评分质量”四个子主题展开交流与探讨,多层次、多角度呈现了初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方法和技巧,为面向核心素养的测试与评价提供了理念引领和方法指导。

论文写作训练营和研究生论坛围绕一线教师专业化发展和青年研究者成长进行专项培训和研讨,参会教师积极参与,现场交流热烈,丰富的内容给参会者带来了更多新视角和新思考。

四、结束语

英语教学与测评学术研讨会以育人为根本,以评价为牵引,立足当前形势,聚焦各学段热点难点问题,采用主旨发言、专题发言、专题论坛等多种形式,既探讨学术研究的前沿方向,也分享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探索。自2017年举办首届会议以来,英语教学与测评研讨会已成为连接教学与测评、跨学科、跨学段、跨区域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影响广泛,意义深远。本届会议规模空前,充分反映了会议的重要价值,也体现了各界对测评的高度重视。会后问卷调查表明,与会代表对本届研讨会的整体满意度超过90%。

来源:永大英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