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只携带狂犬病毒的蝙蝠在橙县被发现!据报道,这只蝙蝠于4月17日在兰乔圣玛格丽塔湖附近的步行道旁被发现,随后经过检测呈狂犬病阳性 。这一事件引发人们对蝙蝠传播狂犬病的担忧,尤其是我国每年也有多起相关病例。您知道吗?狂犬病一旦发作几乎100%致命,但却完全可以预
最近美国加州传来惊人消息,一只携带狂犬病毒的蝙蝠在橙县被发现!据报道,这只蝙蝠于4月17日在兰乔圣玛格丽塔湖附近的步行道旁被发现,随后经过检测呈狂犬病阳性 。这一事件引发人们对蝙蝠传播狂犬病的担忧,尤其是我国每年也有多起相关病例。您知道吗?狂犬病一旦发作几乎100%致命,但却完全可以预防!今天就为您揭秘蝙蝠传播狂犬病的真相,以及如何有效预防这一致命疾病。
蝙蝠看似无害,却是狂犬病的重要传播者。在美国,蝙蝠负责约70%的人类狂犬病死亡病例 ,而这一数字在我国也不容忽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蝙蝠的牙齿非常小,咬伤后可能不会被注意到 ,增加了感染风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在我国狂犬病传播中,虽然犬类是主要传染源,占95%以上,但蝙蝠等野生动物同样是高风险传播源 。更令人担忧的是,2012年,我国吉林省从一只大管鼻蝙蝠中分离出了伊尔库特病毒(IRKV),这是首次在中国发现的蝙蝠携带狂犬病毒 。
狂犬病一旦发作,几乎没有挽救的可能。狂犬病毒通过被感染动物唾液中的病毒传播,主要通过咬伤进入人体 。一旦出现症状,死亡率几乎达100%,这也是为什么及时预防至关重要。
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从几周到几个月不等,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和乏力,随后会出现恐水、恐风、咽喉肌肉痉挛等严重症状,最终导致瘫痪和死亡。格雷戈里·波兰医生指出:"人们认为狂犬病主要来自疯狗,但更常见的感染方式是来自银色蝙蝠" 。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狂犬病防控工作。中国疾控中心提出了到2025年将犬传人狂犬病例降至零的目标 ,并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犬传人狂犬病"的全球目标。
2019年3月,中国疾控中心与美国疾控中心联合在北京举办了"消除狂犬病阶梯式方法"(SARE)研讨会,制定了消除犬传人狂犬病的关键步骤 。但成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特别是提高农村地区的动物免疫覆盖率和加强宣传教育。
接种疫苗是关键:确保家中宠物猫狗接种狂犬病疫苗,这不仅能保护它们,也能保护您和家人 。如果您从事畜牧、野外工作或宠物护理等相关行业,建议预防性接种狂犬病疫苗。避免接触野生动物:不要试图抓捕、喂养或抚摸野生动物,特别是行为异常的蝙蝠、狐狸、浣熊等。异常行为包括:白天活动的蝙蝠、在住宅内或地面上发现的蝙蝠、无法飞行或容易接近的蝙蝠 。防止蝙蝠进入居所:堵住房屋中大于铅笔直径的所有开口,使用纱窗和烟囱盖,在窗户和门上安装密封条 。夜间不要开无纱窗的窗户或门。咬伤后的紧急处理:如被动物咬伤,应立即用肥皂和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 ,并立即就医接受暴露后预防处理。不要等待症状出现才就医,那时可能已经太晚。暴露后预防:暴露后预防包括伤口清洗、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和多次疫苗接种 。全程按医嘱完成对预防狂犬病至关重要。重视"隐形暴露":如果在睡觉的房间里发现蝙蝠,即使没有明显咬伤,也应当咨询医生 。蝙蝠咬伤可能非常微小,甚至无法察觉。中美两国在狂犬病来源上存在明显差异。在中国,犬类是主要传染源,占95%以上的感染 ;而在美国,近70%的人类狂犬病死亡与蝙蝠有关 。
防控策略也有所不同:美国主要通过宠物强制免疫和野生动物监测来控制;而中国则采取"一体化健康"理念,通过多部门协作、大规模犬只免疫、加强人暴露后预防等综合措施防控狂犬病 。
蝙蝠不需要咬人就能传播狂犬病,蝙蝠的唾液滴落到开放性伤口或粘膜也可能传播病毒 。只有不到0.1%的野生蝙蝠携带狂犬病病毒 ,蝙蝠必须生病才会传播疾病,但一旦传播,后果极其严重。中国计划到2030年消除犬传人狂犬病,但这需要将农村犬只免疫覆盖率从目前不到10%提高到50-60% 。中国狂犬病病例呈双峰分布,暴露高峰期在春夏季节,发病高峰期在夏秋季节 。您身边有没有接触过蝙蝠或被咬伤的经历?您认为应该如何加强社区的狂犬病防控意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验和看法!
来源:声影故事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