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海斌:彭垴村颂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6 16:34 2

摘要:彭垴村,是余亲姊甘艳华所在之村。她是中共天门第一个党组织成立之地,是天潜沔红色革命的摇篮。1925年冬,中共创始人之一董必武的学生彭正浩(彭垴村人)回乡创建了天门第一个党支部。从此,在江汉平原燃起了革命烽火。

▽车进彭垴村

【前言】

彭垴村,是余亲姊甘艳华所在之村。她是中共天门第一个党组织成立之地,是天潜沔红色革命的摇篮。1925年冬,中共创始人之一董必武的学生彭正浩(彭垴村人)回乡创建了天门第一个党支部。从此,在江汉平原燃起了革命烽火。

余无数次省亲到大姐家,总想为这片红色土地写点文字,以表对革命先烈之敬仰。今措就此文,终了心愿。以飨读者!

彭垴村颂

甘海斌

江汉灵壤,三楚雄州。星垂古竟陵之野,云锁天门河之滨。汉水汤汤,润膏腴而育英烈;芦荻荡荡,承浩气以载春秋。遥想彭垴当年,晨光初透,赤旗漫卷,始开天门革命之先流。

溯夫丁卯岁杪,寒凝大地。彭正浩振臂于茅舍,七君共誓乎蒿蓬。马列真经开民智,农工纲领启愚蒙。减租抗税,分粮均地,铁锄破枷锁;办报兴学,结社组军,星火耀苍穹。段德昌传薪播火,贺龙部跃马称雄。彭家垴夜校灯明,照彻寒夜;拖船埠梭镖影动,直指樊笼。正浩擎旗,首建支部燃火种;书生投笔,终将赤县换新穹。廿八载征途漫漫,五千人碧血殷殷,终换得红旗漫卷江汉,旭日普照天中。

今观斯地,丰碑映日,翠柏凌霄。纪念馆中,斑驳蓑衣犹带烽烟迹;纪念墙前,铿锵誓词长作时代潮。昔时农会旧居,已化乡村振兴典范;往日革命薪火,更成百强奋进路标。沃野连阡陌,银棉涌雪;新城接云霓,机杼鸣韶。高铁贯南北,天堑变通途;侨乡通寰宇,故郡谱新谣。此皆先烈以热血浇灌,吾辈以勠力缔造。

壮哉彭垴!承石家河之灵脉,启新时代之宏章。红色基因融血脉,初心如磐;复兴伟业绘蓝图,使命担纲。瞻彼丰碑,如闻鼓角催征急;抚兹热土,敢教日月换新妆。惟愿红色星火永耀,革命精神长扬!

乙巳暮春於京华馨心斋

▽红色教育基地——彭家垴

▽苍松掩映的纪念碑

▽天门第一个党组织成立纪念碑

▽彭垴村第一个农民夜校旧址

▽接受红色教育

▽天门茶经楼鸟瞰图

▽航拍天门城区

▽我的故乡卢市镇

▽卢市镇到彭家垴村的卢市大桥

【彭垴村简介】

彭家垴,今属天门市卢市镇所辖彭垴村,位于天门河之南。是湖北省天门党组织的发源地、诞生地。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董必武的学生彭正浩(彭垴村人)于1925年冬陪省农协特派员马振邦回到故里,开办“平民夜校”,发展共产党员,创建了天门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彭家垴支部。直到解放前夕,该村党员发展到77人,领导人民开展武装斗争,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现该村成为天门市红色教育基地。

▽天门河上的卢市大桥桥面

▽如画似锦的故乡

▽故乡的原野和坦路

▽故乡油菜花开的美丽时节

【甘海斌艺术简介】

甘海斌,自号馨心斋主,别署茶圣故里人,1959年7月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市卢市镇,研究生学历。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名誉理事、传统文化研究院顾问,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原总后勤部机关退休干部,大校军衔。自幼雅好书画,勤耕砚田,转益多师,弘道守正。数次在全军书法篆刻作品展中获奖。有书法、篆刻作品被《中国书法》《书法》《今日中国》杂志和《解放军报》《书法报》《书法导报》《羲之书画报》等刊载。有书法作品被北京千灵山风景区、广东珠海风情园和江苏南通忠孝园刻匾镌石。为多部电影和电视连续剧题写片名。有《梦之痕》《聊天心语》《诗海撷珠》(上、下册)《续梦痕》和《竟陵新韵》《盛世诗语》《华风清吟》《诗归竟陵》(合著)及《甘海斌书法作品集》等著作出版。在报刊、网络媒体上发表诗文数百篇。

来源:白浪情之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