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3件事后,我放弃对村里人的同情心,发现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6 02:15 2

摘要:"瞧瞧,又是老实人杨长海!这年头,知道实惠的都躲着走,就你往前凑。"这话飘进耳朵时,我正弯腰把两袋玉米面放进村委会门口的捐款箱旁。

"瞧瞧,又是老实人杨长海!这年头,知道实惠的都躲着走,就你往前凑。"这话飘进耳朵时,我正弯腰把两袋玉米面放进村委会门口的捐款箱旁。

我是杨长海,四十年代生人,在青崖村当了二十多年的小学老师。

自打改革开放,村里人都忙着发家致富,有的开拖拉机跑运输,有的去镇上开小商店,还有胆子大的甚至去南方做生意。

而我,仍守着三尺讲台,每月拿着不到四十块的工资,住在学校分配的两间土坯房里,家徒四壁却也安稳。

我的老伴王秀英常笑我:"咱家里连个电风扇都买不起,你还整天想着别人。"

确实,村里人都说我眼里揉不得沙子,为人过于老实,不像同龄人早已人精似的,反倒像个念书人,总爱管闲事,乐善好施。

"书生气"这个词,在村里几乎成了我的代名词。

那是八十年代初的一个夏天,全国正搞"五讲四美",村里响应号召建起了"扶贫互助站",在村口放了个漆成红色的木箱子,号召大家献爱心。

那天我刚发了工资,二话不说,拿出五块钱放进了箱子,又回家搬来两袋自家种的玉米面。

妻子王秀英一把拉住我:"咱家还欠生产队十块钱化肥钱没还,你这是何苦?村里那么多比咱家有钱的,咋不见他们上赶着捐?"

我只是摇摇头,拍拍她的手说:"吃得饱的帮吃不饱的,天经地义。"

"就你这个天经地义,迟早让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妻子气呼呼地进了屋。

第一件事发生在那年七月的一个闷热午后。

那天,太阳像个火球悬在天上,知了在树上拼命叫唤,村里人大多躲在屋里乘凉,连狗都趴在阴凉处吐着舌头不愿动弹。

村东头的王大娘,年近七旬,膝盖风湿病犯得厉害,行动不便。我路过她家,听见她在院子里唉声叹气,原来是水缸见了底,家里的小孙子又去集镇上玩了。

"大娘,我来帮您挑水。"我放下手里的教案,二话没说,拿起她家门口的扁担和两个木桶,朝村边的井走去。

那个年代,村里还没通自来水,家家户户都要去井边挑水。井有一人多深,用辘轳放下水桶,吱嘎吱嘎地摇上来,才能装满一桶。

我挑了两担水回来,汗水已经湿透了背心。王大娘捧出一碗自家磨的豆浆:"长海啊,你真是个好人哩,比我那两个儿子还孝顺。"

谁知第二天一早,村里就传开了我趁机偷了王大娘压箱底的五块钱。这可不是小数目,顶得上我三天的工资了。

我哭笑不得,赶紧放下正在批改的作业本,匆匆跑到王大娘家解释。

谁知她见我来了,变了脸色:"杨老师,我不好意思当面说你,你自己清楚!那可是我留着给孙子交学费的钱啊!"

我百口莫辩,心里又气又委屈。村里人对着我指指点点,有的甚至绕道走,不愿和我打招呼。

几天后,那五块钱在王大娘枕头底下找到了,可道歉的人没有,流言却早已满村飞。

"老实人就是好欺负,"村里卖豆腐的老李隔着豆腐摊子大声说,"看人下菜碟,以后可得长点心眼了。"

第二件事更邪乎,发生在半年后的一个冬日。

当时村里刚通了广播,每天早上六点,村委会的大喇叭准时响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去集市赶圩,买了几本参考书和一支英雄牌钢笔,打算给班上成绩最好的孩子做奖励。

回村的路上,天已经黑了,寒风刺骨,道路结了一层薄冰。在村口的大槐树下,我看见李叔——村里开拖拉机的李师傅摔倒在一个冰坑里,哎哟哎哟地叫唤。

"李叔,怎么了?"我赶紧把自行车靠在树边,上前把他扶起来。

"哎呦,长海啊,真是谢谢你了。这天太黑,没看清路,崴了脚。"李叔呲牙咧嘴地揉着脚踝。

我二话不说,背起李叔,蹬着自行车把他送回了家。

谁知转头他就在村里喊:"我这腿是杨长海推的!得赔医药费!"

这话传到我耳朵里时,我正在灯下备课,煤油灯的光摇曳不定,照在墙上的影子也跟着晃动。

"长海,你听说了吗?李四说你把他推倒了,要你赔钱呢。"我的同事老张站在门口,脸上写满了同情。

"这怎么可能?我明明是扶他起来的啊!"我一下子站起来,墨水瓶差点被我碰倒。

第二天一早,李叔的老婆就带着他拄着拐杖来到学校,指着我的鼻子骂道:"呔!读书人了不起啊?把我男人推倒了还不认账?"

闹了半个月,最后村长调解,我赔了二十块钱才算完。那可是我半个月的工资啊!

回家后,妻子气不过,一边帮我捂热水袋暖手,一边说:"你就是太老实,人家拿你当傻子耍。早听我的,少管闲事,也不至于搭上这冤枉钱。"

我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叹了口气:"做人总要对得起良心。若是见死不救,我这教书匠的脸面往哪放?"

妻子翻了个白眼:"你这良心值几个钱?还不够咱家买两袋化肥的。"

那天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窗外,北风呼啸,吹得窗户纸啪啪作响。墙角的老式收音机里,播音员正播报着全国各地改革开放的喜人成果。

第三件事彻底浇灭了我的热情,发生在第二年春节前。

那段时间,村里正赶上连续几年歉收,不少人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张家老两口尤其艰难,儿子在城里打工,常年不寄钱回家,他们就靠几亩薄田度日。

"老杨,能不能接济点粮食给张家?他家老两口都快揭不开锅了。"村长趁着来学校送广播稿的机会,悄悄跟我说。

那晚回家,我从自家的地窖里翻出十斤玉米面,又加上五斤白面,趁着夜色悄悄送到了张家。老两口感动得直抹泪,拉着我的手说来年一定加倍偿还。

谁知过年时节,我去远房亲戚家走亲戚,路过张家,看见院子里停着一辆解放牌自行车,屋里点着明晃晃的电灯,桌上摆着一桌丰盛的酒席,几个男人正吃得热火朝天。

我刚想进去问个究竟,就听见张家老头端着酒杯大笑:"杨老师那个傻子,一说穷他就掏东西,咱们家省下不少粮钱呢!来来来,都随份子的,今天多喝两杯!"

我站在门口,如坠冰窟。寒风吹进衣领,却比不上心里的冰凉。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自己心中某种东西碎裂的声音。

一路上,家里借的那辆二八自行车踩得吱吱作响,我的眼睛酸涩得厉害,不知是被风吹的,还是被心里的苦涩泛出来的。

到家后,我把事情告诉了妻子。她叹了口气,递给我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你啊,这么多年了,还是不长记性。书读得多,人情世故却一窍不通。"

我低头吃面,没有说话。碗里的热气模糊了我的眼镜,也模糊了我的视线。

三天后,正值腊月二十八,寒冬的夜里,北风呼啸,下起了鹅毛大雪。

我和妻子正围着煤火盆贴春联,门外突然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

"谁啊,这大晚上的?"妻子皱眉问道。

我打开门,张家的小儿子站在雪地里,脸被冻得通红:"杨老师,我爹突然病倒了,发高烧,需要有人骑自行车送去镇医院。您能不能帮帮忙?"

听闻此事,妻子一把拉住正要去拿外套的我:"你就是吃了亏还不记性!前几天他们怎么说你的,这么快就忘了?"

我愣在原地,手里的棉袄举起又放下。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对求助的乡亲迟疑。

村长恰好路过,看出我的为难,把我拉到屋外:"长海,这事我来处理。实话告诉你,张家老头没病,他是想骗你的自行车卖钱买酒。村里人都看在眼里,张家小子今天下午还在供销社买了两瓶二锅头呢。"

"可他们家确实不容易啊..."我还是有些不忍心,毕竟那是乡里乡亲的,万一真有个三长两短呢?

"你啊,"村长从口袋里掏出一根大前门香烟,点燃后深吸一口,火光照亮他饱经风霜的脸,"可怜之人往往有可恨之处。张家男人好吃懒做,十年前就能外出打工,偏偏窝在村里等救济。他儿子每月寄回家二十块钱,都被他拿去喝酒了。全村人都看在眼里,就你还被蒙在鼓里。"

村长吐出一口烟,继续说道:"善良不是傻,是明白事理后仍能宽容。帮人先看值不值得,这不是冷血,是尊重自己。"

雪花落在我的肩膀上,慢慢融化,渗入衣服,冰凉一片。

那一晚,雪很大,我却看得很清楚。多年来,我以为自己在履行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却成了村里人眼中的笑柄。

第二天一早,我去了村委会,告诉村长我愿意继续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但不再盲目付出。

"想通了?"村长笑着拍拍我的肩膀,"人都是在摔跤中学会走路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开始学着分辨真假需求。路过村口的老槐树,我总会想起那些曾经的事情,心里不再懊恼,反而坦然许多。

我依然帮助村民,但带着智慧的思考。寡妇李家的孩子需要学费,我主动承担;高中考上大学的张小蕊缺交学费,我悄悄凑了一百块钱;瘸腿刘叔要修补屋顶,我借来梯子,带着工具和他一起干。

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总会用行动回报你的善意。李家的孩子每次见到我,都会规规矩矩地问好;张小蕊寒假回家,专程来给我拜年,还带来了一封饱含感谢的信;刘叔则在我自行车坏了的时候,二话不说帮我修好。

一年过去了,村里的广播站响起了"五讲四美"评选结果的通知,我被评为"模范村民"。

颁奖那天,村委会的大院里挤满了人,墙上贴着大红的标语,台上摆着一排奖状。

我戴着老花镜,捧着奖状,有些不知所措地站在台上。

"长海,你说两句吧。"村长鼓励道。

我清了清嗓子,环顾四周熟悉的面孔:"以前,我以为善良就是无条件地付出,现在我明白了,善良不是随意施舍,而是有原则地付出。真正的同情心,需要智慧来引导。"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我看到妻子在人群中微笑着擦眼泪。

下台后,村长悄悄把我拉到一旁:"怎么样,现在还觉得自己是个傻老实人吗?"

我笑着摇摇头:"不傻了,但还想做个老实人。"

村长拍拍我的肩膀:"老实人不吃亏,只要心里有杆秤。"

回家的路上,夕阳西下,村口的老槐树在风中摇曳。我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常说的一句话:"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这话没错,但方便也得看对象,不是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不是所有的可怜人都值得同情。

那个夏天之后,村里的风气也悄然改变。人们不再嘲笑热心肠的人,反而更多地伸出援手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乡亲。

我继续在村小学教书,教孩子们识字读书,也教他们做人的道理。每当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我就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有时候,我会站在教室窗前,望着远处的田野和山峦,想起那些改变我的事情。我不再后悔曾经的"傻",正是那些经历让我学会了用心灵的眼睛去看待这个世界。

妻子常说:"你变了,变得更有主见了。"

我笑着回答:"人总要在跌倒中学会站稳。"

后来,村里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日子渐渐好起来了。我家也分到了几亩责任田,妻子操持着种了不少蔬菜水果,日子比从前殷实了许多。

有一天,我在村口碰见了王大娘,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叫住我:"杨老师,这些年一直想跟你说声对不起,当年那五块钱的事,是我记性不好..."

我笑着摆摆手:"大娘,都过去了。人活着,开心最重要。"

王大娘红着眼眶说:"还是你心胸宽广。你知道吗,村里人都敬重你,说你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这个词,在那个年代是一种褒奖,代表着文化和品格的双重认可。

路过张家门口时,我看见老张正在院子里劈柴。见到我,他低下了头,默默地干着活。我没有上前打招呼,只是在心里轻轻叹了口气。

有些事,不必记恨,但也不必忘记。那些伤人的话语和行为,终将在时光中得到应有的评价。

回到家,妻子正在煤球炉上煮着一锅香喷喷的红薯粥。她见我回来,笑着说:"今天碰上啥好事了?笑得跟偷了蜜似的。"

我把遇见王大娘的事情告诉了她。妻子边搅动锅里的粥边说:"看吧,好人终究会得到好报的。"

我坐在门槛上,望着院子里那棵我亲手栽下的桃树,已经长得比房子还高了,今年又开满了粉红的花。

村口的广播里传来《新闻联播》的声音,播报着改革开放的新成就。我想,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只是亿万普通人中的一个,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

那年夏天,我退休了。学校举行了简朴而温馨的欢送会,学生们送给我一本签满名字的纪念册。

村长——现在已经是乡长了——特意来参加,他举着一杯茶,对着全校师生说:"杨老师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善良需要智慧,帮助他人更需要有原则。"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自己这一生虽然平凡,却也活出了价值。

退休后的日子悠闲而充实。我和妻子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种种菜,养养花,偶尔去镇上的书店买几本书看看。

有时候,我会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想起那些曾经的故事。那些故事就像树上的年轮,记录着我生命中的每一次成长。

如今,村里通了电,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世界变得越来越大,但人心的距离却似乎越来越远。

每当新来的年轻人问起我这个"老古董"有什么人生经验时,我总是笑着说:"善良不等于软弱,明智不等于冷漠。对待他人,既要有温暖的心,也要有清醒的头脑。"

回望那些年的经历,我不再感到委屈或愤怒,反而心存感激。正是那些曾经伤害过我的人和事,教会了我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上保持本心而不失智慧。

村口的老槐树依然在风中摇曳,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和人心的起伏。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在自己的生命中,完成了从盲目善良到明智关爱的蜕变。

来源:开心是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