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活动40岁以上不能参加?知识共享不该变味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6 22:31 3

摘要: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想参与上海博物馆的一项活动,该活动参与年龄显示为18-40岁,自己因年龄不符合要求无法报名成功。记者致电上海博物馆相关部门,接线工作人员表示,类似于记者咨询的这项活动,上海博物馆在2024年覆盖全年龄段地做过一次。此次授课教师想在

□叶田(云南财经大学)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想参与上海博物馆的一项活动,该活动参与年龄显示为18-40岁,自己因年龄不符合要求无法报名成功。记者致电上海博物馆相关部门,接线工作人员表示,类似于记者咨询的这项活动,上海博物馆在2024年覆盖全年龄段地做过一次。此次授课教师想在一些特定问题上讨论得更深入些,认为更适合青年人来听,所以就想把年龄稍微聚焦一点。(4月25日 澎湃新闻)

当博物馆以“年龄”作为准入标准时,本不应设门槛的知识传播也就变了味。

工作人员称:“授课教师想在特定问题上讨论得更深入些,认为更适合青年人来听,所以就想把年龄稍微聚焦一点。”但古埃及文明研究的深度,从不是青年学者的专属专利。其他年龄段的学术思想也是知识对话中的互补力量,其他学者同样具备丰富的文化储备,也怀有探求知识的渴望。若以年龄划界,知识的传播与讨论就会被割裂。

当一场本可面向全年龄层的研讨课,以“不适合深度讨论”为由将他们拒之门外时,这何尝不是一种隐蔽的年龄歧视?在就业市场“35岁危机”背景下,博物馆的年龄限制如同又一道隐形的枷锁,忽视中年人的文化消费。而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本应是打破知识壁垒的场所,如今却沦为年龄偏见的“共谋者”。

据澎湃新闻报道,除《古埃及人的永恒之路》文博工作坊活动限定年龄为18-40岁外,还有8-14岁、10-16岁、14-20岁等面向青少年的活动,以及60-75岁的“乐龄行动”类活动。不过,大多数活动年龄限定为12-99岁或14-99岁。工作人员表示:“不同的活动可能会面向不一样的人群,但各个年龄段肯定都有自己对应的活动。”这样的考虑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分众化不等于年龄隔离,真正的文化传播应基于需求而非标签。若担忧活动效果,博物馆完全可通过线上直播等形式扩大覆盖面,而非简单粗暴地“卡年龄”。

知识的传播不应被年龄门槛所束缚。当40岁以上的人群被贴上“不适合深入讨论”的标签时,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次文化对话,更是对文化平等传播本质的误解。真正的学术深度,从来不是靠出生年份划定的。

来源:红网·红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