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年会倒计时:港股抗癌概念股狂飙,康方生物、堃博医疗领涨创新药赛道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7 07:56 2

摘要:当地时间5月30日,全球肿瘤学界的年度盛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将在芝加哥拉开帷幕。这场被誉为“肿瘤学界奥斯卡”的学术盛宴,不仅是全球顶尖药企展示最新研发成果的舞台,更成为资本市场提前押注抗癌概念股的“风向标”。尽管距离年会正式开幕尚有月余,港股

当地时间5月30日,全球肿瘤学界的年度盛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将在芝加哥拉开帷幕。这场被誉为“肿瘤学界奥斯卡”的学术盛宴,不仅是全球顶尖药企展示最新研发成果的舞台,更成为资本市场提前押注抗癌概念股的“风向标”。尽管距离年会正式开幕尚有月余,港股市场的抗癌概念股已提前进入“狂飙模式”,康方生物、堃博医疗等企业股价接连创下历史新高,而荣昌生物、信达生物、亚盛医药等一众创新药企亦紧随其后,形成“多点开花”的上涨格局。

康方生物:双抗药物领跑全球,股价首破百港元大关

作为港股抗癌概念股中的“领头羊”,康方生物的股价表现堪称惊艳。4月23日,公司股价单日涨幅超10%,首次突破100港元大关,并在随后两个交易日持续刷新历史高点,最高触及105.5港元。今年以来,康方生物累计涨幅已达64.74%,成为港股生物医药板块中表现最亮眼的标的之一。

股价狂飙的背后,是康方生物在抗癌药物研发领域的“硬核”突破。4月2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显示,康方生物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双特异性抗体新药依沃西单抗(AK112)新适应症获批上市,用于PD-L1表达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这一适应症此前已被纳入优先审评,此次获批标志着依沃西单抗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NSCLC一线治疗的PD-1/VEGF双抗药物,填补了临床空白。

与此同时,康方生物的另一款核心产品——派安普利单抗(PD-1)也传来捷报。4月25日,公司公告称,派安普利单抗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一线及二线治疗。这是康方生物首个获FDA批准上市的自主研发创新生物药,也是中国药企在PD-1领域“出海”的又一里程碑。目前,派安普利单抗在中国已获批用于晚期鼻咽癌的一线及二线治疗,未来有望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

堃博医疗:肺癌治疗“黑科技”落地,4个交易日股价翻番

如果说康方生物的股价爆发源于药物研发的“硬实力”,那么堃博医疗的狂飙则得益于医疗器械领域的“颠覆性创新”。4月25日,堃博医疗股价单日大涨31.02%,盘中创下两年多新高。事实上,自4月22日以来,公司股价已连续四个交易日飙涨,累计涨幅达131.13%,今年以来涨幅更是高达216.95%,成为港股抗癌概念股中表现最耀眼的“黑马”。

股价暴涨的导火索,是堃博医疗在肺癌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4月21日,公司公告称,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经自然腔道射频消融肺癌治疗器械——BroncAblate智衡一次性使用肺部射频消融导管**正式获NMPA批准上市。这一产品通过支气管镜介入,无需开胸即可实现肺癌的精准消融治疗,标志着肺癌治疗进入“超微创介入时代”。

国元国际在4月初发布的研报中指出,堃博医疗的肺癌治疗器械市场空间巨大,随着新产品的商业化落地,公司收入有望恢复快速增长。此外,公司持续回购股份的举措也进一步提振了市场信心。

ASCO年会前哨战:荣昌、信达、亚盛等药企集体“秀肌肉”

ASCO年会的临近,不仅点燃了康方生物、堃博医疗等个股的上涨热情,更带动了港股抗癌概念股的整体行情。据不完全统计,荣昌生物、信达生物、亚盛医药、和黄医药等多家港股药企已宣布其临床研究结果入选ASCO年会,涉及胃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个癌种。

- 荣昌生物:20余项肿瘤管线临床进展入选ASCO,包括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疗法治疗HER2表达胃癌、维迪西妥单抗联合RC148(PD-1/VEGF双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等研究。今年以来,荣昌生物H股累计涨幅已达187.15%,成为港股抗癌概念股中表现最强劲的标的之一。

- 信达生物:七项研究入选ASCO口头报告,涵盖IBI363(PD-1/IL-2α-bias)治疗黑色素瘤、肠癌、非小细胞肺癌,以及IBI343(CLDN18.2 ADC)治疗胰腺癌等。信达生物高级副总裁周辉表示,这些研究成果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全球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 亚盛医药:细胞凋亡管线重点品种Lisaftoclax(APG-2575)和Alrizomadlin(APG-115)的两项临床研究成果入选ASCO,其中APG-2575联合治疗髓系恶性肿瘤患者的Ib/II期研究进展获口头报告。

- 中国生物制药:12项临床研究入选ASCO“口头报告”环节,其中“贝莫苏拜单抗+安罗替尼胶囊”组合疗法占4项,安罗替尼单用及联用研究占5项。贝莫苏拜单抗+安罗替尼头对头对比帕博利珠单抗用于PD-L1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更入选“最新突破摘要”。

投资逻辑生变:ASCO效应能否持续?警惕商业化“死亡谷”

港股抗癌概念股的集体狂欢,背后是ASCO年会的“催化剂”效应。作为全球肿瘤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ASCO年会历来是药企发布重磅临床数据、吸引资本关注的黄金窗口期。尤其是对于尚未实现盈利的创新药企而言,ASCO年会上的数据表现往往直接影响其股价走势和融资能力。

然而,市场狂欢背后亦需保持清醒。一方面,ASCO年会后,部分药企可能面临“利好兑现”后的股价回调压力;另一方面,创新药研发本身存在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即使临床数据亮眼,后续商业化落地仍需跨越重重障碍。例如,药物定价、医保谈判、市场竞争等因素均可能影响创新药的商业化前景。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投资者需重点关注药企的研发管线深度、商业化能力以及现金流状况。对于已有多款产品上市的药企(如康方生物、荣昌生物),其商业化落地节奏将成为股价的关键支撑;而对于仍处于临床阶段的Biotech企业(如亚盛医药、堃博医疗),则需警惕临床数据不及预期或研发进度延迟的风险。

创新药企的“星辰大海”与“暗礁险滩”

港股抗癌概念股的集体爆发,既是ASCO年会效应的短期催化,也是中国创新药产业蓬勃发展的长期映射。从康方生物的双抗药物到堃博医疗的肺癌治疗器械,从荣昌生物的ADC疗法到信达生物的肿瘤免疫组合,中国药企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抗癌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

然而,创新药研发从来不是一条坦途。从实验室到资本场,从临床数据到商业化落地,药企需要跨越的不仅是技术门槛,更是资本耐心与市场信心的考验。ASCO年会的钟声即将敲响,港股抗癌概念股能否续写资本神话?或许,答案就藏在那些尚未揭晓的临床数据中,藏在药企对“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执着追求里。

来源:金融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