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观:落叶乔木,羽状复叶;春季开淡紫色花,秋冬结黄色球形核果。
苦树通常不是楝树,两者属于不同科的植物,具体区别如下:
1. 苦树(苦木科)
学名:Picrasma quassioides
特征:
科属:苦木科苦树属。
外观:落叶乔木,树皮极苦;羽状复叶,小叶边缘有细锯齿。
用途:树皮、根皮入药(清热解毒),木材可制器具。
分布:中国南方、日本、朝鲜等地。
2. 楝树(楝科)
学名:Melia azedarach(俗称“苦楝”)
特征:
科属:楝科楝属。
外观:落叶乔木,羽状复叶;春季开淡紫色花,秋冬结黄色球形核果。
用途:木材用于建筑;果实、树皮可驱虫或药用(有小毒)。
分布:中国南北均常见,适应性强。
特征
苦树(苦木科)
楝树(楝科)
叶片 小叶边缘有明显锯齿 小叶全缘或浅裂
花果 花黄绿色,果红色小核果 花淡紫色,果黄色球形
毒性 树皮苦,无毒 果实、树皮微毒
常见俗称 苦木、苦胆木 苦楝、紫花树
常见混淆点
名称相似:两者均含“苦”字,且苦楝(楝树)的树皮也有苦味。
区域差异:部分地区可能将“苦树”作为苦楝的俗称,需结合植物特征具体判断。
总结
建议通过观察叶片、花果形态或咨询植物图鉴进一步确认。
来源:小钱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