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树皮、果入药,治疥癣、腹痛,《本草纲目》中记载,其“苦寒,清热燥湿”
学名:苦楝(Melia azedarach)
别名:楝树、金铃子、紫花树
科属:楝科楝属,落叶乔木
分布: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常见于村头巷尾、荒野河滩
形态特征:
- 树形:高10-20米,树皮灰褐色纵裂,枝条舒展如伞
- 花朵:圆锥花序,淡紫色小花形似丁香,春末夏初绽放,香气清苦
- 果实:秋冬结金黄小果,状如铃铛,有毒但可以驱虫
独特价值:
- 苦楝木材防蛀,旧时打制衣柜防虫蛀
- 树皮、果入药,治疥癣、腹痛,《本草纲目》中记载,其“苦寒,清热燥湿”
1. 基础条件
- 光照:喜光,耐半阴,在荒地、墙角皆可生长
- 土壤:耐瘠薄,黏土、砂石土均适应,忌积水
- 温度:-10℃以上可越冬,北方幼苗需裹草防冻
2. 种植要点
- 播种:秋收果实泡水去肉,阴干后沙藏,次年春播,覆土2厘米
- 扦插:选两年生枝,蘸生根粉斜插,成活率60%
- 自然生长:鸟雀食果传播,常见“自生苗”
3. 粗放管理
- 修剪:可以让他自然生长,仅修剪枯病枝
- 虫害:天牛蛀干可注药堵孔,叶甲虫喷烟叶水
- 小贴士:庭院种植需远离儿童,防止误食毒果
- 坚韧守望:苦楝生于贫瘠之地,象征逆境中的坚持
- 游子乡愁:南方童谣“苦楝花开,游子归来”,花期即是思乡时节
- 苦涩之爱:花香清苦,寓意爱而不得的苦涩心情
孝女化树
南宋年间,少女阿楝为母寻药,攀崖采灵草坠亡。乡人葬其于村口,次年坟头生树,开苦香紫花。村民以花煮水,竟治愈时疫,称其“苦楝”,纪念孝女之苦。
相思铃铛
闽南渔村有恋人分离,女子赠男子苦楝果串成的项链:“果落尽时,君当归。”男子漂泊未归,女子相思成疾,临终紧握果实。葬后坟旁生树,每结果实皆空心,似等故人填满。
抗日信标
抗战时期,海南村民以苦楝为“消息树”:若花开时砍倒,预示日军来袭。某日,少年为报信冒死砍树,身中数弹仍紧抱树干。此后,该树年年早开半月,花色深紫如血。
- 家具防虫:衣柜夹层铺苦楝叶,驱蠹虫十年有效
- 天然农药:果肉捣碎泡水,喷菜园防蚜虫
- 乡土记忆:
- 客家童谣:“苦楝子,黄溜溜,阿妈教涯晒芋头”
- 江南旧俗:女儿出嫁前收苦楝果,喻“苦尽甘来”
从村口的高大古树到游子们魂牵梦绕的紫云,苦楝以苦涩的芬芳守护着乡土记忆。在春天里,若见苦楝花开,不妨拾一朵轻嗅,那清清的苦涩香味里,深藏着土地千年的呼吸。
你家乡的苦楝树还在吗?分享你和苦楝花的记忆吧~
来源:四季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