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百年前的那个盛夏,五十八岁的苏东坡在儋州茅檐下给儿子写下家书时,定然听见了天地间最清澈的觉醒之音:困顿不是深渊,而是映照心性的明镜,照见哪些该执着坚守,哪些该断然远离。
在人生的困顿时刻,我们常会看见生命最本真的模样。
九百年前的那个盛夏,五十八岁的苏东坡在儋州茅檐下给儿子写下家书时,定然听见了天地间最清澈的觉醒之音:困顿不是深渊,而是映照心性的明镜,照见哪些该执着坚守,哪些该断然远离。
当命运将人抛向绝境,看似剥夺了所有选择权,实则悄然递来一把雕琢灵魂的刻刀。那些在泥泞中依然挺拔的生命,终会在岁月的沉淀中显露出玉的质地。
人处困厄时最怕生出"不足"的妄念。那年海南缺医少药,苏轼却将最后一剂茯苓散赠予病重的黎族老翁。
他在给苏过的信中写道:"箪食瓢饮处,自有万顷烟波。"困顿时守住方寸的智慧,恰似南海退潮后的礁石,看似嶙峋孤立,实则暗藏珍珠。
世人总在追逐中迷失,却不知真正的匮乏往往始于贪念初生之时。生命的丰盈从不在于攫取多少,而在于能割舍多少。
有人看见东坡先生开荒种芋头,笑他像田舍翁。他却从翻土播种中悟得真谛:贪欲如同野草,越是贫瘠之地越易疯长。
我们总在焦虑"还不够",可曾想过那些填不满的空洞,正是被自己亲手凿出的深渊?困顿教会我们的,不是计算失去的筹码,而是重新定义拥有的边界。
儋州三年,东坡先生最常告诫幼子的是"莫作非分之想"。
有士人赠他沉香木雕,他转手就换了耕牛;听闻故友升迁,他却在椰树下教孩童识字。这般定力,恰似五指山巅的云海,任它风起雨落,自有岿然不动之姿。
世人总把妄念包装成志向,却不知真正的清醒是懂得与当下和解。
困顿中的妄念如同海上蜃楼,看着近在咫尺,实则远隔重洋。
有人问先生可曾怀念汴京繁华,他指向檐下新结的蜘蛛网:"你看这经纬交错处,不正是天地文章?"
真正的清醒,是懂得在逼仄处开凿精神的天窗。我们常被"本应如此"的执念所困,却忘了命运本就是流动的江河。
那些在深夜里辗转反侧的"如果当初",不过是给灵魂套上的无形枷锁。
最令人动容的是东坡与黎民的交往。他本可怨天尤人,却在槟榔树下教农人作诗;他大可自怜自艾,却发明了用椰子壳煮茶的妙法。
这份化解戾气的智慧,如同海南四月的季风,再坚硬的礁石都能被抚成细沙。戾气是困顿酿的苦酒,饮之愈多愈觉苦涩。但若能将怨怼化作甘霖,枯藤也能绽新绿。
世人总说苦难会扭曲心性,却不知真正的高贵始于对苦难的驯服。东坡先生弯腰耕作时,锄头翻开的不仅是土地,更是淤塞的心田。
当我们学会用悲悯化解怨恨,用创造替代抱怨,困顿就变成了淬炼心性的熔炉。那些被生活灼伤过的灵魂,终将在自我救赎中焕发出温润的光泽。
苏轼告诉我们:困顿不是要我们画地为牢,而是教我们拆掉心墙。当您此刻正经历人生雨季,不妨问问自己:是任由雨水打湿衣襟,还是在檐下听一曲天地清音?
人生海海,我们皆是泅渡者,但真正的彼岸不在远方,而在放下贪妄、消解怨怼的每一个当下。
燕赵姑娘,心之力
来源:心之力C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