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迅速变迁,风险因素愈加多元,建立和完善社会心理监测预警机制变得愈发重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期间,人们心理调适滞后于社会发展变化的速度,容易发生心理健康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和心理健康工作。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迅速变迁,风险因素愈加多元,建立和完善社会心理监测预警机制变得愈发重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期间,人们心理调适滞后于社会发展变化的速度,容易发生心理健康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和心理健康工作。江苏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社会活动多元,拥有172所高校和约7000所中小学,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心理监测预警机制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
建立社会心理监测预警机制,能够在公共心理健康事件中迅速识别、预警和处置潜在问题,防止事件的扩散与加重。与此同时,通过筛查、评估、预警干预、预防联动等综合手段,可以有效改善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要求建立心理健康监测评估系统,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为预警和干预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强调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热线服务、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及精神科治疗等多环节衔接的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服务模式。
建立心理健康监测体系。依托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监测专业机构,构建系统化的心理健康状况监测网络,加强数据分析与案例研究,提高风险预警和应对能力。目前,全省社会心理安全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覆盖13个设区市64个县(市、区),累计将近30000人纳入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才信息库;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人数近6000人。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润心”行动是江苏省教育厅的一项重要举措,2023年启动实施以来,各地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5·25”心理健康教育节等活动,将心理健康摸排、危机干预、重点群体关爱等工作覆盖所有中小学,将“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落到实处。在心理监测机制建设上,各地教育部门督促中小学校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预警网络,高校则完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四级预警网络。通过定期排查和动态更新重点关爱人员清单,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实施心理健康评估工作。以预防为核心,提前介入,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鼓励具备条件的单位增加测评频次和覆盖范围,科学分析并合理运用评估结果,分类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指导学生科学规范应用测评结果,创建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档案,确保落实“一人一策”。同时,须建立健全测评数据的安全保护机制,以防止信息泄露情况的发生。省教育厅联合十五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方案》明确规范心理测评流程,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针对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评。对特殊家庭、特殊身心、特殊个性等需重点关注的学生形成关爱清单,初中、高中、高校班级设置不少于2名心理委员。高校则需在新生入学后适时开展测评,并鼓励增加测评频次。2024年,南京市关工委对全市重点关注对象开展了心理排查,发现学生心理困扰的成因主要是学业压力、同伴交往、亲子关系。
完善心理干预机制。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依据预警分析的结果,构建相应的预警模型,并优化预警体系。共青团江苏省委聚力打造省级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实现工作闭环,动态专家库保持100人左右的规模,累计接听电话及网络咨询近3万人次,处理个案4000件,危机干预50个。镇江市构建“一中心、两主体、三阵地、四网络、五活动”的心理服务体系,覆盖81万名学生。徐州市实施“一表五清两制”行动,护航学生健康成长。“一表”即特殊学生情况调查登记表;“五清”即全覆盖摸排单亲、离异、留守、随迁家庭学生,有先天性疾病、体质异常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学生,家庭困难学生,学习压力大的学生等五类特殊群体学生;“两制”即推行教师关爱“全员导师制”和同学互助“全员伙伴制”。
完善社会心理监测预警机制的核心功能,可以通过对潜在心理问题的监测和风险评估,及时掌握公众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构建有效社会心态治理机制。在获取网络舆情数据基础上,对社会心态进行动态分析,并形成社会心态监测报告,一旦消极社会心理指标达到一定水平,即发出预警信号。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媒体等多元渠道传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制定相关政策与法规,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南京从2022年开始,通过4.1万个微网格全面实施“网格+”治理体系建设,全年群众安全感达99.2%,位列全省第一。2024年张家港的“全民健心云”平台以17万用户量实现心理服务全域覆盖,提升了市民幸福感,实现了社会心态的积极转向。
构建抑郁与危机监测系统。当个体的生理、心理或社会指标达到预设的预警阈值时,系统将自动启动预警机制。预警可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例如轻度预警(单一指标接近预警阈值)、中度预警(多个指标达到预警阈值)和重度预警(多个关键指标严重超标)。伴随科技的发展,监测与预警策略亦在不断演变,已从传统的问卷调查发展到当前的生物标志物和数字技术的应用。例如,南京陶老师工作站是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性心理援助机构,连续多年被中国心理学会评为“专业可靠的心理服务热线”,一直与江苏省文明办合作开展心理热线服务,服务模式以热线电话、面询、首访评估、微信微博、危机干预为常规服务形式,近年来又拓展了线上线下服务项目。
构建重大事件公众情绪分析系统。重大事件的发生通常会引发公众情绪的异常波动,尤其是在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社会冲突(如战争)或其他人类活动(如疫情)等情境中,公众或特定群体常常表现出心理困扰、情绪起伏及认知受限等现象。重大事件所引发的社会舆情具有传播迅速、互动性强、情绪化明显、信息真伪不易辨别和影响力显著的特征。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公众情绪分析系统对于理解、预测和引导公众情绪至关重要。情绪分析的一般框架包括数据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型训练及预测等步骤。例如,新华睿思平台从2023年起开展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动态服务,对江苏13个设区市青少年心理舆情进行动态监测,包括热点追踪、正负面关键信息、网民热点话题,为相关部门决策研判提供了内容丰富的舆情报告。
来源:群众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