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阳山是农业大县。近年来,阳山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清远丝苗米、清远鸡(阳山鸡)、阳山西洋菜、阳山淮山和阳山玉米五大农业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让产业兴旺领航乡村振兴。
当前,阳山正加力提速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确保如期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
阳山是农业大县。近年来,阳山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清远丝苗米、清远鸡(阳山鸡)、阳山西洋菜、阳山淮山和阳山玉米五大农业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让产业兴旺领航乡村振兴。
近年来,阳山大力推动丝苗米规模化种植,推动“小米粒”成就“大产业”。
以丝苗米为例,通过大力推动规模化种植、全产业链发展,近两年,阳山均实现单季种植10亩以上的实施主体或大户种植面积达到17000多亩,推动“小米粒”成就“大产业”。
科技赋能耕新篇联农带农促丰年
人勤春来早,农机闹春忙。4月10日,阳山在杜步镇湟川村举办2025年阳山县春季农业生产、农机闹春耕暨阳山县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现场会。
2025年阳山县春季农业生产、农机闹春耕暨阳山县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现场会现场。
活动现场,旋耕机轰鸣破土、无人机精准撒肥,一幅“科技春耕图”徐徐展开,彰显出阳山以现代化手段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坚定决心。
活动介绍,2024年阳山坚持稳面积、提单产,耕种管收全环节发力,实现了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3.47万亩,粮食产量10.7075万吨,同比增加了5464吨,粮食单产每亩319.92公斤,同比每亩增加了16.31公斤,粮食总产、单产创新高,超额完成市下达全县粮食生产各项指标任务,获得了市农业农村局的书面表扬。
当前,阳山已进入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为确保“开好头、起好步”,今年阳山立足“早”字,做到计划早安排,工作早部署,措施早落实,服务早行动,多措并举,确保春耕开好头,为全年农业生产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为确保粮食生产责任落实到位,阳山县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要求落实党政同责,把粮食生产作为重点工作抓好落实。实施粮食生产挂图作战,将粮食和油料生产任务分解到镇、村,建立粮食生产台账,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监督检查,组建检查组不定期到13个乡镇开展粮食生产专项检查,对乡镇挂图作战、生产台账、生产进度、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等情况进行督查,压紧压实乡镇粮食生产责任。
据了解,今年,阳山计划春播粮食面积18万亩,其中早稻计划播种面积9.93万亩。目前,早稻已插植面积6.43万多亩。
为加速推动春耕工作,阳山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春耕备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宣传,举办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现场会,推广应用“粤农服”托管服务平台,投入农机6000多台(套)开展春耕备耕工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技服务方面,阳山县积极转发农业气象信息,指导农户开展田间管理,落实应对极端天气措施;印发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病虫害监测调查,指导农户进行病虫害防控;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不定期下乡指导农户科学管理水稻生产。
今年开春以来,阳山组织农业科技特派员分成3组,下沉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重点围绕良种选育、水肥一体化管理、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环节,开展技术服务指导20余次、培训农民200多人次,并向各乡镇和村委会派发宣传单和海报3000多份。
阳山还积极开展农资经营专项整治行动,为水稻生产保驾护航。重点打击水稻、玉米种子等农作物的未审先推、包装不规范、假劣种子等行为;查处过期、假劣农药及证件不规范等违法问题;严查复混肥等肥料产品的有效成分不足、未经登记、假冒伪造等违法行为,确保农资和农机质量安全。
据了解,为确保春耕春种顺利进行,阳山今年已储备农药96.5吨、化肥4712吨、种子973吨、农膜138.2吨。已出动相关执法人员164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50多家,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整治行动,暂未发现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此外,阳山还抓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一次性补贴等惠民政策的落实,提前做好补贴发放准备工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有序发放补贴资金,提高农户的种粮积极性。
丝苗米产业自动化升级擦亮品牌夯实产业根基
位于太平镇龙塘村的乡坚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聚焦农产品种植、加工与销售,累计投入200万元购置农业设备,年销售收入超130万元,直接带动20余人就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营,种植水稻700余亩(主推五香丝苗品种)及玉米200余亩,同时提供农资采购、技术培训、储藏及信息咨询等服务。
“2024年,合作社大面积种植的晚稻品种为五香丝苗米,亩产量比2023年提升了6公斤以上,亩产值达到了2000元,一亩田的利润能赚到500元左右。”乡坚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邹永坚介绍,全年下来,合作社的500亩晚稻可以赚到25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近年来,阳山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作为,努力发展丝苗米优势产业,积极构建优质稻种植带,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科技赋能助推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提升阳山丝苗米的知名度、品牌价值和市场占有率。
据了解,自2007年起,阳山县以七拱、太平镇、杜步等镇为核心,构建优质稻种植带,推广丝苗系列、青优系列等优质品种,并引入丰优丝苗杂交稻提升产能。
潮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丝苗米加工设备。
走进位于七拱镇石角村的潮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占地近50亩的现代化稻米加工厂内,全自动生产线昼夜轰鸣。从烘干、清理到糙米加工、精米分装,全程机械化作业高效推进,这里的粮食年加工能力可达5000万斤,成为粤北丝苗米产业“链主”企业的标杆样本。
“目前,我们以‘公司+农户’模式深耕丝苗米产业,自有流转耕地800亩,带动农户合作种植1230亩,年产优质七拱丝苗米400万斤,年产值达2400万元。”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产品专供清远及珠三角地区,助力阳山产出的清远丝苗米声名远播。
阳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品牌化是阳山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阳山培育出“金穗华晨”“鱼水生活”“南粤禾富”“七拱米”等12个企业品牌,推动七拱丝苗米产品畅销珠三角及大湾区市场,获得消费者广泛认可。其中,七拱镇凭借丝苗米产业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其下辖火岗村、石角村、隔坑村等4个村庄连续多年入选广东省“一村一品”专业村,形成“专业镇+专业村”的产业矩阵。2024年,全县丝苗米种植面积达16.33万亩,总产量5.85万吨,一二三产综合产值突破6亿元,品牌化战略成效显著。
阳山丝苗米产业链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目前,全县从事水稻种植加工的农业经营主体12家(农业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个体户4家);建成水稻烘干中心6处。
三产融合释放经济潜力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
走进位于七拱镇的阳昇酒业的生产车间,现代化酿酒设备高效运转,一粒粒饱满的七拱丝苗米经过蒸煮、糖化、发酵、蒸馏等工序,最终化作清亮醇香的白酒。
据悉,企业采用“隔日蒸粮”模式,目前厂内一个上午可以蒸3000斤大米,蒸完粮食糖化36小时,加水入窖发酵45天,45天后可以蒸出白酒1200斤。理想状态下,每个月可蒸45000斤粮食、出酒18000斤。
“从小吃七拱的丝苗米觉得没什么,长大去外面打拼才发现对家乡的丝苗米念念不忘。又偶然接触到酿酒这个行业,发现七拱丝苗米米粒饱满油润,直链淀粉与油质配比均衡,发酵后酒香浓郁且甜感清雅。同时,米质软糯适中,酿造的酒体醇和顺滑、酒液澄澈透亮,入口绵柔不刺激。”阳昇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小龙表示,家乡产出的丝苗米成为自己“酿一杯家乡好酒”目标的充足底气。目前,该企业是阳山首家获得SC生产许可证的酒类企业。
阳昇酒业的崛起,也是阳山县推动产业振兴、联农带农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阳山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合股联营模式,通过组织联建、要素共享、产业联抓、劳务带动等方式,推动村级发展由“单打独斗”转向“抱团作战”。以阳昇酒业为例,企业不仅提供原料收购岗位,还通过技术培训带动农户参与酿酒副产品加工,年增收超5000元,真正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当前,阳山正加力提速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取得新成效。在推动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方面,阳山深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速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
阳山积极推动丝苗米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提质增效。图为七拱镇丝苗米产区之一石角村。 冯国志摄
在推动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阳山以七拱镇为核心,围绕丝苗米产业构建“育秧—种植—加工—储运—销售”闭环产业链,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等模式,推动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形成特色产业基地产前、产中、产后有机结合的产业链。
同时,围绕农民增收持续发力,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和联农带农效益。如:在七拱、太平、杜步等镇通过发展丝苗米、虾稻共作种养等产业模式,大力推广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根据相关工作计划,阳山还拟将在七拱镇建立1个水稻绿色生态种植示范区,积极探索更好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从传统种植到智能加工,从单一生产到三产融合,阳山县正以科技化、品牌化、集群化推动丝苗米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为乡村振兴写下“一粒米撬动大产业”的生动注脚。下一步,阳山将持续深化“农业+工业+品牌”融合模式,推动更多本土企业成长为“链主”企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醇香”动力。
来源:阳山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