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代背景下于4月25日上午,通川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创新开展的"法治宣传进社区,文艺演出助普法"活动走进罗江镇石燕社区。这是一次普法形式的创新实践,不仅蕴含着培育时代新人、筑牢法治根基的深远意义,更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生动诠释了关工委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代背景下于4月25日上午,通川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创新开展的"法治宣传进社区,文艺演出助普法"活动走进罗江镇石燕社区。这是一次普法形式的创新实践,不仅蕴含着培育时代新人、筑牢法治根基的深远意义,更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生动诠释了关工委"关爱下一代、服务全社会"的工作宗旨,展现了新时代关工工作的深刻内涵。此次活动参加单位有罗江镇党委政府,通川区关工委,通川区老促会以及石燕社区。
通川区关工委深刻把握"文艺是时代号角"的本质特征,创造性地将《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融入文艺节目,实现了法治宣传从"说教式"向"浸润式"的转变。在石燕社区的文化广场上,法治宣传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成为了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关工委通过设置法律咨询台、发放普法手册、开展有奖问答等形式,将专业的法律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这种"送法上门"的贴心服务,正是关工委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活动中200余册普法资料的赠送、50余人次的法律咨询服务,不仅满足了基层群众的法律需求,更培育了社区法治文化土壤,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通川样本"。
活动中,关工委组织的"五老"艺术团与社区文艺队同台演出,形成了"银发与红领巾共舞"的动人场景。老党员表演法节目,少先队员参与法律知识竞答,这种老少互动的普法模式,正是关工委"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法治新人"工作理念的生动写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让青少年成为家庭普法的"小喇叭",实现了法治教育从学校到家庭、从个人到社会的涟漪效应,彰显了关工委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中的桥梁作用。
情景剧《拉着妈妈的手》通过家庭生活场景的艺术再现,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可感可知;京剧《阳澄湖上》以传统艺术形式演绎现代防诈知识,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法治教育的有机统一。这种"一个节目一个普法主题"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关工委"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育智慧。当《达州是个好地方》的旋律响起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艺表演的精彩,更是法治精神与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这种文化自觉与法治自信的交响,正是新时代关工工作最动人的乐章。
通川区关工委执行主任刘国唐先生在解读《家庭教育促进法》时强调:"法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更要让每个家庭都成为法治文明的细胞。"这番话道出了关工委工作的深刻内涵——法治建设既要着眼未来培育新人,也要立足当下服务民生。这场看似平常的社区文艺演出,实则是关工委在新时代坐标下,以文艺之光铸法治之魂的生动实践,其意义远超活动本身,它播撒的是法治种子,收获的将是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通川区关工委将继续深化"法治+文艺"的创新实践,让更多这样的活动走进社区、学校、家庭,在春风化雨中培育法治文化,在潜移默化中筑牢法治根基,为培养德法兼修的时代新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关工力量。因为我们知道,今天的法治文艺演出,终将化作明天的法治社会图景;今天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的法治种子,终将长成支撑民族复兴的参天大树。(宋娇 王元达)
讲好全球故事 传播人民声音 关注行业焦点
本期编辑:张春
来源:印象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