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在2025年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MPS展示了 汽车智驾、绿色能源、人工智能、新型工业四大主题的解决方案,涵盖汽车雷达、智能座舱、传感器、电机驱动、储能 BMS、SiC 新品、AI 解决方案、ACDC、电源模块、隔离电源、ADC、音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在2025年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MPS展示了 汽车智驾、绿色能源、人工智能、新型工业四大主题的解决方案,涵盖汽车雷达、智能座舱、传感器、电机驱动、储能 BMS、SiC 新品、AI 解决方案、ACDC、电源模块、隔离电源、ADC、音频功放、工业电机等多个领域、超60+ 最新产品 Demo。
在汽车智驾展区,MPS展示公司从汽车雷达电源、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域控制、车载充电等多个场景的方案,包括汽车雷达解决方案、48V 前灯解决方案、动态尾灯模块解决方案、汽车娱乐影音系统方案等。电子发烧友网关注到,MPS展示的48V域控制(ZCU)方案引起众多现场众多参观人员的关注。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现,汽车内照明系统、ADAS系统对负载功率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域控制(ZCU)也随之升级。传统汽车低压电池以12V主,因为12V的电池包配电非常通用。但从汽车的架构来看,48V电池可以让电流更小、损耗更小,因此当下各厂家也都开始进行研究,设计48V电压体系。
早在两年前,汽车行业就有48V域控制的概念,部分创新性比较强的车企已经开始落地,例如 2023 年特斯拉 Cyber truck就取消 12V 电池,采用了 48V电池系统。MPS关注到,当下有越来越多的客户有相关的需求。预计48V电池系统会在今年有不少原型机落地。
MPS相关负责人向电子发烧友网介绍,MPS可以提供相对丰富且完整的48V域控制(ZCU)系统的电源解决方案,且能够配合汽车企业等合作伙伴做预研方案。
从展会现场展示MPS的48V域控制系统的电源解决方案,提供了两颗E-fuse& 智能High-side电源开关 MPQ588X,一颗75V 非隔离 LLC-DCX MPC12XXX,以及用于前端保护的MPQ588X。
其中MPQ588X支持80V的电压,为何会用到电源开关且48V的电源开关呢?这是因为传统汽车低压电池用12V电池供电,一级开关电池采用的是40V,24V电池供电就要用到60伏,到了48V,对芯片的耐受力、可靠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需要用到80V到100V的开关电源。MPQ588X可承受高达 80V 的负载突降,导通电阻低至 2.5mΩ,具备低功耗低、高精度电流采样等优势,可支持20uA的低静态电流模式、支持12T曲线。
由于现在大部分的汽车系统还是以12V系统为主,从48V转到12V就需要一个非常高电源的一级电源转化。为此,MPS提供了非隔离 LLC-DCX MPC12xxx。MPC12xxx引入48V 1000W 开环 LLC 方案,支持1²C通信,集成完整诊断及保护等功能。在高压差情况下,峰值效率高达 98%,还可以实现12V、48V电流之间的双向工作。
从系统上看,12V 系统在供电时会面临线束成本高、功率损耗大的问题。采用48V域控制系统的话,可以简化线速、电流也更小,由此降低线束重量和功率损耗。
MPS认为,其汽车底盘域控制系统向48V转变将成为趋势,未来MPS还会继续推出80V到100V的开关电源,以及模块化产品。
在智能座舱以及智能驾驶领域,MPS的产品已经被行业内多家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和技术供应商采用。
面向智能座舱,MPS展示了座舱平台参考设计方案。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方案可提供一级Buck大电流供电方案、二级多通道PMIC供电方案、二级双通道可并联大电流PMIC供电方案。其中一级Buck大电流供电方案可采用MPQ4436 - AEC1汽车级同步降压开关稳压器,二级多通道PMIC供电方案采用MPQ2177 - AEC1等汽车级开关稳压器系列。
面向智能驾驶,MPS还展示了适用于 ADAS SoC 的MPSafe高级电源解决方案,以及适用于 ADAS SoC 的 MPSafe 中央计算单元和传感器电源解决方案。
其中MPSafe高级电源解决方案具备四大优势,一是单片集成MPQ86960-AEC1作为 DrMOS器件,可以实现更高功率密度和效率;二是采用MPQ2967-AEC1作为多相数字 PWM 控制器,具备快速瞬态响应、可编程性和可扩展性;三是小尺寸 PCB的负载点(POL)降压转换器;四是提供了MPQ79500FS-AEC1(6通道ASIL-D电压监测器)和MPQ79700FS-AEC1(12通道ASIL-D电源定序器)等器件,实现符合 ISO 26262 ASIL功能安全的时序控制器和监测。
凭借其在电源管理和半导体技术方面的专长,MPS正在助力汽车行业向更智能、更安全和更环保的方向发展。无论是提高智能座舱的功能性还是增强智能驾驶系统的可靠性,MPS的产品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来源:核芯产业观察